近日一笔股权拍卖将北京农商行拉回公众的“聚光灯”前。作为一家根植首都的农商行,该行筹备上市超过9年未果,俨然在奔赴资本市场的“万亿俱乐部”农商行阵营中进度掉队,为何IPO路漫漫也引发市场关注。在业内看来,面对上市之路崎岖难行,除了清扫股权障碍之外,目前该行仍存在资产端和负债端风险收益不对称、经营效率缺乏区域竞争优势、盈利能力未能跟上资产扩张的水平等压力,未来该行经营发展尚需攻克“成长的烦恼”。
筹备上市超9年未果
在4月21日一拍流拍后,北京农商行76.395万股股权继续被挂上阿里拍卖平台进行二次拍卖。
该笔股权拍卖财产所有人为曹某某,股权处置单位是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相关股权评估价381.06万元,评估股权单价约4.988元/股,第一次起拍价为362.007万元,较评估价9.5折出售,但最终流拍,二次拍卖起拍价降至289.6056万元,较评估价7.6折出售,将于5月11日正式开拍。
这笔股权标的方北京农商行在拟IPO大军中已经奋战超过9年。北京农商行曾在去年10月宣布,2020年9月30日,该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达10160亿元,是改制成立之初的8倍多。但同为资产万亿规模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已实现A+H上市、广州农商行在港股上市、资产规模距万亿元仅一步之遥的上海农商行也在去年底A股过会,与其他“万亿俱乐部”农商行相比,北京农商行的IPO之路显得格外漫长。
早在2011年底,该行就成立了IPO领导小组,将上市工作提上了日程。在回复北京商报记者关于该行上市筹备最新进展的采访时,北京农商行仅表示该行上市进程正在推进中。
而从公开信息公示的最新进展来看,今年3月10日,北京证监局披露了北京农商行IPO辅导券商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关于该行的辅导工作报告(第十四期),辅导期内,辅导机构重点关注了疫情对该行IPO相关工作进度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银行IPO过程中,股权问题往往是监管关注的重点。在北京农商行奔赴资本市场之路上,股权结构连续调整,业内多认为,这或是为其谋求IPO扫除障碍,同时股权结构的变化也难免使其上市进程不断延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继2019年北京金控受让北京农商行12.15亿股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后,2020年,银保监会又披露了两次北京农商行股权变更批复。2020年7月8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告称,同意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受让北京农商行股份10.6亿股;2020年12月23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告显示,同意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受让北京农商银行股份9.42亿股。
万亿规模下“成长的烦恼”
北京农商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10月19日,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北京市所有乡镇。扎根北京地区经营历史较长,首都经济体量大,为其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北京农商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但同时该行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竞争及转型压力。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北京农商行目前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资产端和负债端风险收益不是很对称,同业业务脚步迈得太大,可能也会影响监管、投资者对其上市的评估。”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王剑辉如是分析。
北京农商行资产来源仍以传统的渠道和方式为主,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该行资产负债表里靠吸收存款形成的总资产占比达到了71.87%,相比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同期的62.11%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王剑辉指出,其从事的业务又显得较为激进,该行同业机构方面业务占比较大,资产里有6.53%存放在同业机构里,拆出给同业机构的资金在总资产中占比9.09%,份额较大。与此同时传统放贷业务在总资产里仅占比36.61%,能够看出该行资产端和负债端风险收益不对称,如果同业机构出现风险事件,就会使其陷入被动。
业务的较快发展对北京农商行内控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事实上,近年来,北京农商行经营发展已显露“乏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该行尽管资产规模持续做大,但是盈利能力没有得到同水平进步。
业绩方面,北京农商行在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分别为96.06亿元、35.7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1%、-15.07%。
就收入结构来看,目前利息净收入仍是北京农商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中间收入对营业收入贡献度较低。2020年上半年,北京农商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74.16亿元、5.86亿元,分别同比增幅-13.53%、-18.56%;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77.2%、6.1%。
此外,在经营管理支出上,2020年上半年,该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为33.11亿元,占比营业收入为34.47%。对此,王剑辉指出,在经营效率上看,北京农商行管理成本偏高,在北京地区竞争优势不明显。
不过对于北京农商行后市的业绩,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该行近年来总体发展平稳,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背景下,营收萎缩利润大减,也是特殊时期的状态,料后续业绩会有回补。
王剑辉指出,在经营发展中,该行需要准确把握首都市情,随着首都很多功能的调整,三农在北京经济生活中份额长期走低,北京地区农民人口逐渐城市化,对于体量已经万亿规模的北京农商行而言,如果限制在服务首都、服务三农定位上,可能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而在京津冀大发展的格局下,将区域服务拓展到周边地区,生长空间更大。除了区域定位,在行业定位上,该行在服务三农基础上衍生出其他的一些跟三农密切相关的城镇化业务,也应进一步突破。市场拓展方面,除了三农以外,还可以挖掘更多小微企业自主创业等客户资源,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如以新的电商形态经营的农户或郊区小型创业企业,既能起到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又能探索新的夹缝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