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鞠川阳子
[ 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高科技开发的机器人可以代替很多人力,特别是在技能要求低、重复性操作、劳动力密集或高危险度工作环境的产业和行业中。 ]
2021年4月1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了正式施行《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全法》,该法案规定最高退休年龄为70岁,虽然它现在不具有强制性,允许65岁法定退休的人员自行选择是否继续工作五年,但是很明显,日本的强制义务退休年龄延长到70岁是迟早的事。
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有一长串,比如,养老金的起付年龄也要从70岁开始吗?养老金的保费支付也要随之延长到70岁吗?65岁以上继续工作的人员还是延续原来的雇佣合同、职位和薪酬吗?这些高龄工作者的工作量是否需要减少?是否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工伤和意外事故保险?……围绕这一法案的争议很多。
日本政府在1986年开始实施60岁退休制,2006年开始实施65岁退休制,2021年宣布实施70岁退休制,为什么多次推迟退休的年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养老金不足,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难题。日本的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已经50多年了,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统计数据,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从1970年的7%增长到了2020年的29%,但是劳动力人口(指年龄在15至64岁之间的人口)的比例却从67.1%降到了54%,也就是说纳税人口大幅减少了。这必然导致日本政府财政税收的减少,也就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累积。
早在2000年就有经济界人士指出,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未来50年日本人口的预测,养老金很快就会出现赤字,到2050年就会破产,警告政府要尽快研究解决方案。在2019年8月NHK的报道中也明确指出,到2050年日本的养老储蓄金会枯竭,而且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在研讨将支付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75岁的可行性。此次推迟退休年龄到70岁的举措,很显然就是为下一步推迟支付养老金的年龄做准备。
推迟支付养老金的年龄,直接就减少了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当然是最为直接的救急手段,可以马上缓解政府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但是,日本推迟退休年龄从65岁到再次推迟到70岁,中间只有5年的时间,这是否证明,这个方法也只能维持5年的有效期呢?是否真的如NHK(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的那样,日本厚生劳动省真正的计划是最终将支付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75岁呢?
虽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超过了84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活到70岁或者75岁,或者健康状况都允许继续工作,对于那些交了一生的保费却未能活到70岁或75岁的人,如此政策公平吗?这是否损害了很多人的福祉呢?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人口的短缺,日本虽然是高福利的长寿国,但是人口总数却连年减少,在2019年一年间就减少了29万人,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预测数据称,到2050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少于1亿。
为什么?这是因为日本人口的高龄化和少子化同时发生,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增多,但是出生率下降造成新生人口的减少,这样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渐呈倒三角形,也由此可以预见,劳动力人口短缺不仅是当前的问题,而且将继续加速恶化,这是直接由新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带来的后果,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今年1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日本的劳动人口总数为6860万(占总人口的54%),而且劳动人口的就业率只有77.5%,同期由于出生率的降低而导致新生人口继续减少了2.9%。劳动力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厚生劳动省预测到2030年劳动力缺口达到644万人,其中介护支援到2025年短缺38万人,而一项企业调查显示,66.4%的企业面临员工短缺的困难。
加上2020年的疫情导致本来的30万留学生计划和引进外国劳工的工作都无法完成,更加剧了日本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延长退休年龄到70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困难,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也不可能继续无限地推迟退休年龄。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次退休年龄推迟5年,能够维持多久。
笔者认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高科技开发的机器人可以代替很多人力,特别是在技能要求低、重复性操作、劳动力密集或高危险度工作环境的产业和行业中,这是一个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
笔者曾经参加了一个调研项目了解到,在2019年,日本就新增近50000台高智能工业机器人被使用到了制造和服务业中,不但解决了这些企业招工难、人事管理难等问题,而且收到了超出预期的经济效益,可以预见,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雇员。
日本政府应该积极扶持高智能工业机器人,IT和AI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自动化和机器人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真正帮助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是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法之一。当然还有增加引进外国劳工等其他很多方法值得探讨。
(作者系日本养老产业专家、学者,阳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