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平资产副总经理徐钢:未来看好权益市场六大投资机会
“当前市场把过多的关注投射在美债收益率的上行、通胀预期、对信用和流动性的担忧等问题上,但如果思考的维度拉长到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我相信当前市场的波动,只是一次短期趋势力量演绎到极致后的均值回归和风险释放,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在参与主体机构化、投资行为长期化以及国际化过程中的一朵小浪花。”4月9日,太平资产副总经理徐钢在参加第57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上证所长论坛时表示,市场往往高估短期变化,却低估未来长期的变革。
“十四五”规划是未来几年中国权益投资的最重要的宏观政策环境,结合对“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维度宏观政策环境和产业趋势的判断。他用六个关键词概括了未来几年中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即消费升级、制造出海、国产替代、企业赋能、银发经济和绿色低碳。
一是消费升级。徐钢观察到消费升级有三个趋势:一是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二是商品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三是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
二是制造出海。“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部分优秀的中国品牌将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获取更高的附加值,比如家电、工程机械、手机等行业已经具备出海竞争的实力,开始获取更大的海外市场份额,这也是过去几十年欧美跨国企业走过的路径。”在徐钢看来,未来还有更多的行业,如化工、材料等,会持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国际市场进军,有望为中国制造业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三是国产替代。徐钢表示,国产替代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二是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这两个方面可能更偏向自上而下的推动和投入;三是医疗器械、制药、生物科技、汽车、计算机软硬件等产品力与外企差距较大、外企份额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成长空间都很大。
四是企业赋能。徐钢谈到,为企业赋能,本质上是企业服务,核心是效率提升。一条主线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便利,或者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和分析,最终落实到企业的效率提升,甚至激发更多的新企业新业态诞生;另一条主线则是机器替代人、自动化、工控等。
五是银发经济。徐钢列举了两组数据:从2000年到2050年,中国60-79岁人口将增长近三倍;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人口可能达到1亿人。他认为,老龄化趋势会为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六是绿色低碳。“据估计,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七个领域需要投资70万亿元。随着投资的推进,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新能源革命,新能源相关领域将有望产生更多优秀的企业。”徐钢说。
另外,徐钢谈到,从险资视角出发,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基建、现代产业重大项目是“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中三大重点投资领域。
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徐钢认为,即使是大都市圈,与国际一流发展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交通、出行、住房、医疗、教育、环境等民生基础设施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这也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同时,还可以积极探讨围绕“人的城镇化”提供配套保障服务。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徐钢看来,“新基建”有助于推动产业互联网普及,同时引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达90万亿元,如果因产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提升10%的效率,就会产出9万亿的增加值,经过资本市场催化后可以形成百万亿级的市值。未来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产生十几家、几十家万亿市值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和投资机遇。”
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徐钢重点关注交通、水利这些在稳定生产、拉动投资、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重大工程建设,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特高压电网建设等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与保险资金长久期、追求稳定收益的要求特点十分匹配。”
关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徐钢也从机构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投资不仅要通过价值发现获取收益,也要能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创造反映到实体经济,小到支持一批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大到支持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需要始终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充分发挥资产定价、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功能,从而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在优胜劣汰中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