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宏赫臻财
来源:老章价投(ID:laozhangjiatou)
作者:章圣冶
前几天融创发布了2020年业绩,在业绩会上孙宏斌金句频出,其中结结巴巴说出的一句“大部分人对房地产行业有多好都估计不足”让我笑了半天。
尾声阶段,老孙就好像包袱还没抖完不舒服一样,甩出了两句斩钉截铁却又意味深长的话,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两句话是:①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逻辑;②优秀企业将迎来自己的盛世年华。
老孙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
我几天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把业绩会录音又回听了两遍,以寻觅老孙思维的拼图。
经过思考和总结,我认为,眼下的房地产行业,有几个趋势性变化正在发生。而老孙的乐观,或许也正是来源于它们:
①公开市场土地热度将会下降。
老孙把22个城市集中供地称为“管政府的政策”。原先地方政府挤牙膏式的供地,信息不透明,今天出一块不知道下一块地在哪里、什么时候出,这样很容易引起房企焦虑式拿地,把溢价率拍高。
因此如今集中供地的新政,在老孙看来,比“集中”更加重要的关键词,是信息透明+加大供应!它们才能真正起到让土拍告别“饥饿营销”,使土地热度降下来,至于降温的时间,老孙认为会在新政执行后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集中供应的窗口期。
另外大家不知道是否注意到,老孙在业绩会上谈到“全新的行业逻辑”时欲言又止,他是有什么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吗?
我胡乱猜想一下。首先我们最近几年很明显看到,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50亿+甚至百亿级地块层出不穷,一家房企要独立开发是吃不消的,所以大型房企之间,从投资口到销售部门和工程部门,合作都在显著增加,友好程度正在提升(包含土拍叫到一定轮次时互相打电话等HX操作)。
而集中供地的新政,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更多的联合体拿地,三月一次的供地窗口期也一定会催生更多的私下沟通,这意味着房企之间竞争的烈度将会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新型竞合关系。
②人民换房子的需求现在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增加。
可能很多老一辈的人会不同意,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快速发展20多年,现在早已不是当年的短缺时代了,我儿子女儿都还没毕业,我都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房子,以后哪还有那么多的需求呢?”
关于这个问题,孙宏斌在两年前的业绩发布会上就给出过他的答案:现在房子是不缺,但是好房子,非常缺!
千万别以为造出漂亮的房子很简单,看看融创为了打造出极具美感、且看不到一颗螺丝钉一丝胶线的中式里面,动了多少脑筋吧——《真正的豪宅,是这样的》。
而且今天的住宅产品,与那些十几年老房龄的房子,给人居住体验的差别,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像iphone与诺基亚的差距一样。
就拿我自己的新家举例(算不上豪宅)。以前每天出门都要在电梯门前等上很久,现在有了梯控,可以在开门前按一下,出门换个鞋子,电梯门就打开了,节约很多时间。
现在的物业管家服务也全面进化了。在我们卫生间和卧室的墙壁上都有一个求救按钮,只要一按下去管家就会火速赶到。上周隔壁幢楼就有一位老人,快要晕厥又站不起来,还好他按了SOS按钮,管家1分钟赶到给他吃了药,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后终于缓了过来。
再比如楼下的大堂,我已经有两次,不想带进家门的朋友就在大堂里会面,喝杯茶谈一会事,非常适合。
还有我最离不开的就是健身房,因为它的存在,身高1米78而且特别爱吃的我到现在还保持着上学时的体重160斤。
即使抛开以上这些,梯控、会所、大堂、健身房、泳池、服务、地暖、大落地窗这些我们统统都不说,我就想说一点:全国有多少比例的小区是做到人车分流的?有多少比例的有车业主是把车停在地下车库的?
单单这一点,就催生出多少想要换房子的需求啊!
我多次说过,新房和十几年旧房真的不是同一种商品,如果让我放弃以上这些,搬到同样地段、同样面积的一套十几年老房龄的房子里住,哪怕这能让我省500万,我都不干。
③新监管形势下,房企规模焦虑得以缓解。
“监管是好事。你们以前操心我的负债率,现在不用了,央行帮你们管着呢。这个行业现在风险变小了。”
房企三道红线+银行两道红线,刚出台时媒体清一色都是负面解读,而今天看来,却越来越像是一件好事,因为像老孙说的,它让全行业的风险变小了。
过去几年,不论头部房企还是中型房企,都被规模焦虑所困扰着。销售规模的排名太重要了,所以自己身后的房企如果正在以30%的速度增长,那没办法,我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拿地,保持30%的增长,这无疑会导致全行业投资效率的下降。
但现在不一样了,“央行帮你们管着呢”,加负债冲规模、3个瓶盖玩10个瓶子的时间窗口彻底关闭,头部房企可以放下规模焦虑,从而聚焦利润,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正在步入低风险时代。
低风险的最大标志,是愿意进来的外部资金变多了。即使我自己每年也只能增加10%的有息负债,没关系,只要我有一技之长,就不用为缺少资金而发愁。
因此三个月前,我们看到融创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达成合作,共同成立总规模7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平台,专注于投资一二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
消息一出,《中国房地产报》就发布了专题文章,仲量联行中国区投资研究董事周瑛对此的评论,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此,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我一直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银行保险这样高杠杆行业诞生这么多的牛股,与中国银保监会高水平的监管是分不开的。只要行业稍有一点风险的苗头出现,比如万能险、P2P,马上就给它掐灭,这确保了行业的健康稳健。
反观美国,对于金融机构的杠杆倍数和衍生品玩法都太过放任,只盯着眼前利益的银行家会让歌厅舞女都能用0首付买5套房,玩到后来,像AIG、雷曼兄弟这样的“白马股”都会一夜变脸。而只有像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具有极强自律性的保险公司,才能在金融危机到来时躲过一劫。如此行业环境下,投资者想要挑选确定性高的长牛股,当然是有难度的。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房地产监管的手也正式伸向企业内部,谁都不能再无节制的土地投资了。可以说,“银保地”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共同体,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高杠杆、但低风险。
④地方政府的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它们开始需要“城市共建者”。
今天,随着核心城市老城区土地的枯竭,地方政府的诉求已不再是拍一块地、得到多少出让金那么简单,在他们这场“经营城市”的游戏里,需要寻找区域发展的新资源和新增长点。可以说,他们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一位靠谱的“城市共建者”。
我上周去了一趟宁波方桥,它位于宁波城区和奉化城区的中点,原本只是一个只有5万人口的“三不管地带”,看不出任何城市的样貌。在2016年,宁波政府想出了一招妙棋,它把宁波市第一医院整院搬迁于此,又建造了宁波和奉化之间的高架路,上面一层开车,下面一层是轨交,在我去的时候都已经通车了。
精通“经营城市”的宁波政府,当然想着如何把方桥的区域价值最大化。这时候“共建者”金茂出现了,在这里绘制了一张蓝图,用8年时间打造一个总建面428万方的宁波生命科学城,主打医疗产业,还引入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宁波市第一医院搬迁方桥
我拍的沙盘
一通猛如虎的操作之后,方桥开始爆发了。19年的宁南金茂悦、20年的旅程桂语朝阳和荣安林语春风,都难买得不行,其中在奉化体育馆开盘的宁南金茂悦更是荣登2019宁波最难买的房子。
而方桥的地价,也从18年第一块地(金茂悦)的5210元/平方米,19年绿城两块地的9370元/平和9810元/平,20年荣安的10180元/平,到21年3月1日拍卖的26号地块,竟然吸引了21家房企,经过173轮激战,被华鸿以封顶12985元/平+2.77万方人才房配建竞得,折算为可售楼面价已达到16534元/平。
楼面价3年翻3倍,足以见得“经营城市”玩得好有多重要!
而在这其中,“城市共建者”也扮演着催化剂般的助燃角色。在地方政府与他们谈判时,只要房企手中拥有让地方政府眼红的筹码,政府是愿意给企业让利的。
其中的逻辑,本文不多说,建议读一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这本书写得非常清楚。
以上四个大趋势,可能不像我之前的多数文章一样有严密的数据论证,它们仅来自于我的所听所见所思所感,今天把它们记录下来,至于说得对不对,是否构成“优秀企业盛世年华”的背景,就等待时间来验证吧。
风险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投资者还需自行思考研究。本文中所提任何资产和证券,仅限于学术案例的交流,不作为任何推荐交易的理由。
关注投资&理财
个人理财策划:hongheFP(宏赫臻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