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成为市场主力的90后基民,正迎来一场重大考验。
几天前才在朋友圈拜了财神,期待牛年开门红的年轻人摩拳擦掌,却反吃了资本市场一记重锤——年后的基金股票,“跌妈不认”。
年前还喊着“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不到一个月时间,爱豆“坤哥”成了“坤狗”,甚至已经有人在问“张坤你会不会炒股”了。
这场面,新鲜又眼熟。
如果抛开背景只观察年轻基民这个群体,简直称得上人类迷惑行为大赏。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迷惑性为背后的逻辑是啥?
以前叫“坤哥”,现在叫“坤狗”
前两天,基金又双叒叕上热搜了,但这回态势不大一样,热搜词条里是“大跌”。
牛年第一个交易日,没有迎来开门红,反而一片绿油油——截止发稿,A股连跌了三个交易日,沪深跌破3600点,机构基金抱团的龙头集体重挫,尤其白酒股集体跳水,连一向坚挺的茅台也短短几日跌超18%,几千亿市值灰飞烟灭。
年前风光无限的明星基金,尤其抱团重仓白酒医药的,瞬间成了“重灾区”。比如“世界三大酒庄”易方达基金,明星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跌得甚是“耀眼”——节后跌幅逼近了12%上下。
眼下的名场面,崩溃的基民都找不到合适词儿了,硬是新造了个词,“跌妈不认”。
跌了三天,坐拥百万群众基础的易方达中小盘发布公告,暂停申购并于2月26日大额分红。已经跌怕的基民心头一紧,再次炸了锅。有人解读为基金有了规模压力,认为是劝退信号并开始计划减仓,也有人认为这是张坤良心,提示风险也让大家落袋为安,但更多跟风进场的基民完全搞不懂眼前什么情况......
老话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但在基金股票面前,却是惊人的同频。
初五在朋友圈集体拜了财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这会儿,都成了失去理性的散户,为基金而心碎的男孩女孩。眼瞅着去年赚的都快回吐去了,大家苦笑着相约“天台见”,偶尔几个强撑“哭着加仓”,还有人选择“闭上了眼睛”甚至卸载支付宝,“只要我不割,我就不是韭菜”。
高喊“绿我可以,绿基金不行”——这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纵观基民众生相,最大的反应还是愤怒。
基金经理们当仁不让成了众怒的靶子,名气最大的张坤遭遇了最强“反噬”,基金评论区里网友的言论损到没眼看了。不少基民翻脸比翻书还快,以前叫“坤哥”,现在是“坤狗”,控诉张坤“伤害人真有一套”,红了眼的直接质疑人家业务能力,发出毫无根据的灵魂拷问,“张坤你到底会不会炒股”。
这一切距离张坤出圈,还不到一个月。
只能说,基民对坤坤的爱走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骂声似曾相识
如今的基民群体,90后占了足足半数多。
有人评价90后的操作,“思路不拘一格,手段飘忽不定”。
这代年轻人把那些收益好、头发少、颜值高的基金经理奉为爱豆捧上神坛,但又不专情,还带着点“渣”——爱豆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基金跌了瞬间翻脸冷酷无情。
迷惑行为的背后,盖不住年轻基民的财富欲望,以及理财观的不成熟。
相比老一辈,90后有着更加强烈的财富欲望。有组数据比较说明问题,2020年《中国股民行为报告》显示,41.6%的90后可投资资产不足10万,但在追求资产增值和承担风险层面,却在各个年龄层占比最高。
老一辈投资者接触资本市场普遍较晚,整体相对求稳,而90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更便捷,资本市场也趋于成熟,于是胆子更大,赌性更强。
除了跑赢通胀、跑赢理财的基础诉求,不少90后放了更高预期——有打工人希望“睡后收入”可以超过主业收入,不必为职场所困,有无房族希望借助投资实现买房置业,更敢想的,希望通过投资最终实现财富自由、生活自由。
但在资本市场面前,尚且年轻的90基民还是naive。
很多年轻基民仍然停留在“抄作业”阶段,多数仍在“无脑”跟风基金专家和理财博主。平时买个东西还要货比三家的他们,花大钱买基金却随意得很。也难怪老有“过来人”放话“新一茬韭菜长成了”。
此前B站曾有数据显示,2020年投资理财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达到464%,但有些财经UP主信息错漏不说,甚至有人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凭借荐股维生,近期B站也传出了“对基金股票视频审查从严”的消息。所以,没有独立判断之下的信任,最容易滋生韭菜,也最容易被收割。
其实客观地看,“明星基金经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警示,你去捋捋过往A股涨跌历史就能看到,每当资产价格到达阶段性高点,总会有一批绩优基金的经理人受到明星般追捧,即便这次走到了“饭圈化”的程度,本质上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更何况,市场追捧本身对基金经理就容易形成“捧杀”,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再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都有其能力边界,再领先的投资策略也都有其容量边界。
对基民来说,基金纸面上看似稳健,真亏起来也不比股票差到哪去。另外,除了赚钱的幻想,对于亏损的觉悟还有待提高——欣然接受上涨,也得坦然接受波动乃至下跌,基金不是提款机,也没有谁是股神。2021第一个交易周倒是个好时机来审视自己的投资观。
那话说得好,涨了未必是能力强,跌了也不是运气差。
今天谈论的事儿,大概也是个永恒话题。过去有人谈,现在有人谈,未来还会有人谈。
不管新老两代基民的外表差异看起来有多大,本质上就是追求财富这一件事。一波波资本浪潮之下,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动机、行动以及应激反应终归离不开人性,也都有规可循。
阳光之下无新事,连骂声都相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