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
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经历2019年和2020年两个投资大年后,市场对于2021年A股市场判断分歧凸显。一方面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一批龙头股票市值加速攀升,呈现越不买越涨的节奏,诸多小市值股票和价值股遭抛弃;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不少优秀的商业形态成长明显加快,如何识别和抓住它们,十分考验投资者的智慧。
近日,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但斌认为,国人喜欢“造”概念,比如当下热议的“抱团取暖”——他明确表示不认同,而应该称“英雄所见略同”。对于白酒,但斌表示,龙头白酒供不应求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象征,而且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是普遍意义上的崛起。
不认同抱团概念
证券时报记者:怎么看待当下A股市场的机构抱团现象?尤其是白酒行业,几乎被各大基金重仓,但不少人认为抱团股的估值已经泡沫化,您怎么看?
但斌:我们国人喜欢“造”概念,美股从2008年到2020年,13年牛市当中,如果你不买头部的几家公司,可能总体而言回报是相当平庸的,中国当下也是如此。
东方港湾2004年成立以来,就在A股、港股投资,后来也投资美股。我自己的体会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里好公司都不超过100家,机构或者专业投资者都是围绕着蓝筹股在投资。
比如在港股市场,外资基本上都自下而上地选择一些好公司,真正的风控就是要买好公司,港股成交量超过1亿元的公司并不多,很多成交量很小或者市值很小的公司,投资进去了都出不来。
所以“抱团取暖”这个概念我不是特别认同,我觉得应该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形容会更好。比如说,在投资白酒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像段永平这样的人,恰恰说明了大家的一致共识。
应适当修正投资框架
证券时报记者:自2016年开始,大市值股票就一直跑赢小市值股票,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同时,银行、地产、保险以及价值股却始终不涨,怎么看待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分裂?
但斌:西格尔在《投资的未来》里有段描述,长期来看小公司的回报在美国的某个阶段是比大公司高的,当然你们要能够找到这种小公司成为大公司的标的。
如何定义小公司和大公司,比如像国外的可口可乐、沃尔玛、亚马逊等,都是从小公司发展成为大公司的。但是,如今时代不同了,比如一些互联网服务龙头企业,能很快迅速就“跑”出规模来了。过去的商业形态是一个抛物线形态,成长周期比较漫长,但现在抛物线的角度上升比较陡,两三年就成长为一家巨型公司,然后平台期很长,即从一个抛物线结构变成矩形结构。
很多人都在争论价值和成长,在美国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比如投资大师霍华德选择价值股,他儿子选择了成长股也相当成功,引发了霍华德的思考。实际上,商业模型变了,比如互联网时代,很多平台型的公司出现了,成长速度非常快,它用两三年的时间可能走了过去传统商业模式公司十几年的路,平台扩张又非常快,比如社交电商龙头公司一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想要击垮它就很难了。
所以,这一类商业形态都变了,投资理论框架或者思考框架可能也得适当地去修正,如果还是运用传统的安全边际这些去思考的话,那就没太大意义。
证券时报记者:这么说投资的难度是不是变大了?
但斌:世界500强企业到现在存活率只有3%,所以投资其实是从小概率中找大概率的过程。东方港湾成立17年以来,我们主要投资两类公司:
一类是世界改变不了的公司,类似全世界最古老的16家公司,其中有5家是酒类公司,而且这类公司一旦形成品牌以后,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这类公司诞生伟大公司的概率非常高。
另一类就是改变世界的公司,当一个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变现能力时,你能够比别人更早地看懂它的变化趋势。当然,这种公司的风险也大,一旦不成功可能就亏损巨大。
但是一旦真的看懂,比如像苹果手机替代传统手机,特斯拉变成智能汽车,把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就能改变世界。类似这样的公司投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挑战比较多。
龙头白酒供不应求
是中国崛起的象征
证券时报记者:怎么衡量白酒企业的价值?您对白酒企业有什么新的思考?
但斌:白酒商业模式很简单,原料就是水和粮食,毛利率和净利润高,是非常好的一个商业模式。随着中国老百姓(603883,股吧)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档次不断提升,对品牌酒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现在A股18家白酒上市公司,除了几家以外,基本上都在扩张,这是个好行业。
有一个比较普遍错误的说法是——中国的崛起难道靠一瓶酒吗?我认为这种说法非常狭隘,2019年我去西雅图调研了美国的4家企业:星巴克、波音、亚马逊以及微软。
可以说这4家企业是美国全面强盛的代表,比如星巴克就是个传统消费公司,与中国白酒类似;波音是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同样的,中国的制造业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企业,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京东,现在又出来一个拼多多;美国有微软,中国也有华为,所以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是普遍意义上的崛起。
龙头白酒的供不应求,并不是腐败导致的,它是真正代表着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
大危机往往孕育大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疫情期间,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你们当时是怎么思考的?持仓有没有变动?
但斌:去年2月3日开盘那一天,我写了很多微博,劝大家冷静理智,不要那么恐慌。当时,很多专家学者反对股市准时开盘,但我是主张应该准时开盘。
当天,我们正好有两个新产品成立,我们全部买进去了,我当时也发了微博说“子弹打光了”。
价值投资、逆向投资,是非常难实践的,尤其像这种历史关头到底相信什么,跟你的人生阅历,跟你内心真正相信的东西有关。
实际上,历史上13次疫情,每次疫情后的6个月,平均回报都是正的7.5%,恰恰说明了大危机孕育着大机会。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美股实际上从2008年一直涨到现在,而中国最大的受益者是房地产和投资房产的老百姓。
证券时报记者:您一直说看多中国,芒格也说一定要到有鱼的地方抓鱼,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正处于上升过程的国家。您觉得中国最好的机会在哪里,你们有没有重点研究的行业呢?
但斌:过去42年,中国实际上是横跨了美国的三个时代,包括摩根时代、巴菲特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
比如巴菲特时代,从1978年到2006年,美国的人均收入从1万美元到差不多5万美元,消费、医药、教育、高端制造这些行业都是突飞猛进地发展。到了新的时代,叠加互联网的力量,中国用42年实际上走过了美国的三个阶段(时代),中国人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同样在中国,也还是重点看好这些领域,消费、医药、教育、高端制造、互联网等。所以,行业的选择对于投资而言特别关键,投资就应该把钱集中在这些好的商业模式或者好的行业当中,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