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勇】
贵州茅台(600519)在市场上已经很成功,当此之际,再去为它添加光环,用“泛茅概念”之类的玩法,去扩大它的威名与影响力,并无必要,也不理智。
孙勇
“茅台”这个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风光过。风光的起因,与产自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镇的一款白酒——贵州茅台(600519,股吧)紧密相关。
在白酒江湖,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贵州茅台早已扬名立万,它与五粮液(000858)、剑南春合称“中国三大名酒”且长期位居首席。2001年7月,贵州茅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魔力,贵州茅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此后多年,贵州茅台不仅是酒桌上的饮品,更以白马股的身份,成为金融机构和普罗大众青睐的投资标的。在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中国A股市场,贵州茅台是少数能穿越牛熊周期稳健上涨,并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的优质股票之一。从2018年开始,在追逐中国核心资产的口号下,海内外众多机构进一步抱团重仓贵州茅台,推动贵州茅台的股价和市值急剧飙升。2020年6月23日,贵州茅台的市值超越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成为A股市值第一大的上市公司;此后,贵州茅台的股价和市值进一步上涨,以一骑绝尘的姿态,将市值亚军远远甩在身后。
正是在2020年,贵州茅台完成了从美誉到神话的跨越。贵州茅台的市值超越工商银行,可视为这个跨越的分水岭。自此始,贵州茅台在中国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集万千光环于一身,风光无两。在酒 桌上喝贵州茅台、在股市上买贵州茅台成为一种信仰。神化贵州茅台的苗头出现,命名上的“泛茅概念”大行其道。
大约是从去年下半年起,在中国兴起了这样一股风气:用贵州茅台去挂钩、去定义市场上乃至各行各业的一切好东西,尤其是头部产品(要么是质量领先的,要么是价格领跑的)。比如,农夫山泉被称为“水茅”, 顺丰控股(002352,股吧)被称为“快茅”, 牧原股份(002714,股吧)被称为“猪茅”, 美的集团被称为“电器茅”,爱尔眼科(300015,股吧)被称为“眼茅”, 福耀玻璃(600660,股吧)被称为“玻茅”,中兴通讯(000063,股吧)被称为“5G茅”,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被称为“银茅”;2020年领涨一线城市的深圳楼市被称为“楼茅”;连美国的龙头饮料可口可乐,也被一些中国人称为“美国饮茅”。这便是命名上的“泛茅概念”。借助贵州茅台的神话护佑,“泛茅概念”貌似自带光环,耀人眼目。
“泛茅概念”的形成,体现了中国民间的娱乐精神,其中洋溢着小幽默、小聪明,颇能逗人一乐。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有一些投资或购物的参考价值,毕竟,能够被“茅”命名且能传播开来的产品或商品,都算得上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仔细琢磨起来,还是觉得其中有些不太对劲。
贵州茅台虽好,也只是一款白酒而已,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应被过度高估。贵州茅台的可参照对象,以及可类比对象,应该是有边界的,不能跨界、越界、混界乱参照,乱对比。“泛茅概念”缺乏边界意识,俨然把贵州茅台当做“万王之王”供奉,随意用茅台来命名包括饮料、物流、畜牧、家电、金融、住宅、高科技在内的一切领域中的龙头产品或商品,实在有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市值最大,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能托大。“泛茅概念”的始作俑者与追随者委实有点头脑发热。
贵州茅台坐上A股市值老大的位置,自有其内在的价值逻辑。但是,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以科教兴国为使命,梦想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的后发赶超型国家而言,贵州茅台在股市上的表现过于抢眼、领跑距离太远,也不是什么太值得国人自豪的事情。这种“一酒称雄,光耀四方,引举国崇拜”的现象,在全世界可谓绝无仅有。贵州茅台在市场上已经很成功,当此之际,再去为它添加光环,用“泛茅概念”之类的玩法,去扩大它的威名与影响力,并无必要,也不理智。
写此文时,A股的邻居——港股市场出现了一个上了热搜榜的事件:2月16日,港股上市公司信阳毛尖发布公告,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上市公司主动“蹭”贵州茅台的行为,也可归入“泛茅概念”的故事林中。
如果用学理思维来给“泛茅概念”定个性,那就是狂热的、庸俗的功利主义。这么一说,估计“泛茅概念”的拥趸们可能不高兴了,要指责我乱戴帽子。哈哈,姑妄言之,欢迎批评。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