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斯旻
近期,热点城市纷纷推出楼市调控“组合拳”,以抑制投机炒作、杠杆运作等行为。而在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则释放出另一信号:增加住房供应,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从供给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截至2月3日,至少有25个省份在今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到了房地产和城市更新方面的内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第一财经,从短期政策来看,部分城市楼市升温的原因包括新房限价、热点板块供应量提升、置换需求增多等。而回归到房地产市场的本质,仍需考虑供求关系。因此,解决大城市的住房问题,需要增加有效供给,尤其是对于拥有大量人口流入的城市,应有针对性增加房源,并侧重于刚需和首改人群的住房需求。
第一财经注意到,地方两会期间,多地提出应增加保障性住房的“适配性”,如实现供给端的“因区施策”,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和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应等。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助理总监罗异铿告诉第一财经,相比普通购房群体,住房保障群体对于房源的区位交通因素更加敏感,因此要改变过去“哪里有地就在哪里建保障性住房”的模式,进一步丰富住房保障产品,多渠道增添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在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区施策,以提升居住品质为重点,持续完善住房制度体系,促进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北京市住建委主任王飞在介绍“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时表示,楼市政策要“因区施策”。根据2021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完成不少于300公顷商品房供地,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努力解决好住房突出问题。
除了公租房,“发展共有产权房”成为各地完善住房保障市场的新焦点,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四川等省市在两会期间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涉及。
针对“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地方两会多聚焦在住房租赁市场上。一方面,多地提出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多主体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另一方面,针对去年长租公寓企业频频爆雷、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多地提出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推进住房租赁立法。
在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方面,北京住建委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支持发展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鼓励存量闲置商业、办公楼楼宇等改造为租赁型宿舍或公寓。
上海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称,将加大对城市运行基础服务人员宿舍型租赁住房的供应力度,到2025年形成租赁住房供应40万套(包括间、宿舍床位)以上。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推进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
在张波看来,立法应从供需两侧进行探讨。从供给侧来看,一方面,需要通过国家层面的法治手段,遏制各种租房乱象,包括群租、租金贷、违法搭建等问题。另一方面需完善房屋租赁制度顶层设计,明确房屋租赁双方权益和中介公司责任,建立快速解决房屋租赁纠纷机制,让解决租房纠纷问题有法可依。从需求侧来看,应从法律层面强化对承租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增强承租者的“安全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