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要过去了。
这一年,黑天鹅频飞,注定影响深远。
反观国内寿险行业全面驶入深水区,保费饥渴、增速下滑、利润缩水成为行业代名词。
措手不及的头部险企们被迫在这一年临阵改变打法,抢人大战、改基本法、提前开门红……大大小小战役在复工之后开始打响,其中最激烈者要数人事变动。
继2019年多位“老六家”总裁更替后,未料新一轮的人事变换来得如此之快。一年时间内,有超50起的头部险企高管变动,省级一把手级更是达到数百位。
2021年伊始,已经停不下来的头部公司再度加速人事调整:国寿集团与光大集团的副总裁互换,人保集团新引进副总裁,新华保险更换董事长……甚至头部互联网平台的保险高管也发生变动,连续重磅的高管更替信息将行业砸得神经麻木,几近见怪不怪。
然而,战略总方针既定的战役中,将帅往往会左右局势的走向,一般不会轻易变动。
于是,无论对巨头高管变动如何习以为常,我们依然可以从头部公司的频繁换人中,嗅出几许别样的味道。
这是个改革正劲的行业。
1
-Insurance Today-
换将12人,人保一把手连着战略一起换
自2017年起至2020年,人保集团老大哥先后更替三位董事长加上三位总裁。作为国内底蕴最深的保险公司,又是行业的龙头大哥,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2020年初,白涛调离人保,出任国投集团董事长;三个月后,老保险人王廷科从出口信保总经理一职调人保集团总裁。
又是三个月后,缪建民转任招商局董事长,人保董事长之位空置,直至9月,太平集团董事长罗熹空降人保,任董事长。这距离缪建民上任董事长仅两年半时间,也是“3411工程”推行的第二年,照原计划,该工程规划至2025年。
对人保而言,人事变动皆是为了契合整体战略,吃尽时代红利的人保近些年表现得并不如意,甚至牵连财险主业。
至2020年人保尽显疲态,保费下滑、利润滑坡、假黄金案……业务层面内焦外困。
罗熹的到来给出新的战略方向——卓越保险战略,与“1+7”发展框架。罗熹+王廷科的人保时代启幕。
两位有着相似履历,均出自银行系,后又均在中国太平、出口信保任职的一二把手的使命不言而喻。
近日,人保集团再添班子成员,出身中投的才智伟任职副总裁。这位1976年出生,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副总裁,乃人保最年轻的班子成员。
战略已定,新一轮人事布局又要开始了。
过去的一年,人保基本盘——主业财险子公司新晋两位班子成员,广东、江苏两大保费重镇一把手提至总裁助理之位。
而这一年,财险板块保费增长承压,仅为0.09%,远落后于第一梯队的平安和太保。上半年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全年利润也是可以预见的。2021年,财险公司大概率还要面临一把手到龄退休之情况。未来,谁主财险一哥?
另一子公司人保寿险,近年来亦有多位高管出走。其中的典型,2019年,王慧轩、徐哲等一众人保寿老将加盟诚泰财险。一年后,诚泰财险接盘幸福人寿,王慧轩任董事长,再有多位“人保系”追随。
如幸福人寿总裁,即原人保寿险总裁助理廖定进。2020年,人保寿保费961.84亿元,较上一年下降2%。
无论是大个险,还是磐石计划,人保寿险的2021也值得关注。
2
-Insurance Today-
多板块密集换帅,但平安寿最受瞩目
2020年对平安和太保而言并不顺畅,保费下滑局面全年未改。平安人寿保费收入4760.9亿,太保寿2084.6亿,保费增速均为负数。
头部公司中,仅平安和太保增速为负。至于负增长原因,几乎如出一辙——改革。
平安这一轮的寿险改革萌芽始自2018年,马明哲亲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2019年,大规模全系统启动寿险改革,自此拉开平安系列换帅大幕。
先是年中传出平安拟成立互联网寿险公司的消息,由80后的毛伟标负责牵头;一年后,毛伟标空降京东,有关平安互联网寿险公司的消息,石沉大海。
几乎同期,2019年底李源祥离任平安转会友邦,接替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一职的陆敏,在操刀寿险改革300多天后——2020年底,突然宣布进入退休程序。
在改革最为艰难的时刻,又逢2021年开门红来临,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杨铮临阵受命掌舵平安寿险,出任董事长兼CEO。同步,平安人寿董事长丁新民拟改任监事长;平安人寿总经理兼CEO余宏职务变更为总经理兼联席CEO。
或许这对于改革来说是必要的,按照平安的用人逻辑,要在对的时间用对的人。寿险板块的更替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平安产险副总裁朱友刚接替杨铮出任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今年初平安产险的另一位副总裁龙泉则是接替了陆敏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的职务。
还是2020年,马明哲卸任集团CEO,姚波上位联席CEO,但马明哲依旧是平安的话事人。
平安其他板块管理层的一些调整,也让行业颇为关注。比如一度被认为是平安未来接班人的任汇川出走腾讯,一同前往腾讯的还有产险班子成员周克俊,掌舵微保。
事实上,平安子公司高管的人事变动远不止于此,大健康板块、科技板块皆有重大人事调整,但相较C位的平安人寿换帅,都显得平淡了很多。
3
-Insurance Today-
核心指标失守,太保引入强力外援
太保的改革则是另一个故事。
太保的人事变动或多或少也离不开2017开始的转型,这一年掌舵了太保11年的高国富离任,由担任过上海多家国有企业一把手的孔庆伟接任。
受益于上一轮转型先机与多年底蕴,太保寿险财险业务皆稳居市场第三位,寿险更是光芒万丈。面对时代的改变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期待,孔庆伟上任后即开启了太保转型的2.0时代。
与平安一样,太保也拥有着深厚的寿险基因,但寿险子公司在2.0时代的转型并不是那么顺利:
2019年上一轮改革的掌舵者徐敬惠北上调任大家集团后,孔庆伟兼任太保寿险董事长,女将潘艳红上任新总裁,管理层也从此时开始大换血,钱仲华、王润东先后出走。
2020上半年,分管个险的副总裁郁华离职,任大家人寿副总裁,随后戴文浩接替郁华分管个险。这依然难以止血浩荡太保个险业绩的下滑。
2020年前三季度,太保寿险个险业务全线负增长,代理人渠道保险业务收入1676.97亿,减少1.8%。其中新单保费仅253.81亿元,同比下滑26.9%,首年期交保费194.88亿,下滑34.2%。
随后迎来了最劲爆的消息——2020年的最后一天传出原友邦高管蔡强拟加入太保寿险任总经理,执掌寿险仅1年的潘艳红将升任董事长,孔庆伟将重心放回集团。
纵然高管层面上,未有更多调整,但个险板块的陆续换人和总裁的更替已经足够震撼。这是头部寿险公司权重最大的两个职位。
实际上,太保寿险内部尚有诸多调动。除了蔡强,太保还引入了前友邦大将担任城区突破组组长,重启银保渠道,挖来平安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等。
如此种种,太保引入蔡强的用意明显,看中其丰富的代理人管理经验。蔡强掌舵友邦期间,不仅将友邦卓越营销员战略贯彻至大陆,还带领友邦成为国内最优秀的外资寿险公司。对于拥有百万代理人大军的太保寿险而言,居然也到了要靠一名外援治乱的境地。
这也足以看出了老太保之踯躅。关于蔡强的表现,绝对会是2021年寿险市场的一大看点。
4
-Insurance Today-
一把手面临退休,国寿荣光能否延续
相对其他巨头而言,国寿这两年怎一个高光了得。
尤其是对比2018年的业绩后,保费、利润、人力、投资板块皆风生水起。这都有赖于提出重振国寿战略的当家人王滨。
这位三年再造太平的银行人,职业生涯的末期在保险行业大放异彩。
2020年,国寿业绩几乎不受疫情影响,仍然延续了上一年的荣光。保费大卖的同时,市值一度高达1.4万亿,离平安仅差一个涨停板。
人事方面,王滨掌舵之初划下的苏恒轩执掌寿险、刘安林执掌财险、尹兆君掌舵银行的版图,渐有人事调整,但多在集团层面。
或许是这两年国寿不错的业绩,令之为其他中管金融企业输送了数位人才:寿险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赵鹏调任农发行副行长、国寿集团副总裁兼广发银行行长尹兆君补位太平集团总经理、集团副总裁刘慧敏调任光大集团。
同期,邮储银行行长郭新双履职国寿集团监事长,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少华调任国寿集团。
2021年,国寿集团最大的猜想是谁来接替年届退休的一把手,近两年优异的成绩能否保持?
5
-Insurance Today-
三长齐换,太平人寿换将11人
太平集团的管理层更替是从三大最高层开始的。先是罗熹北上,总经理王思东上位董事长。当时虽有传闻光大集团副总经理蔡允革将出任集团总经理,但一直未获确认,直到尹兆君到来。这一年,太平监事长也完成更替。
再看业务板块,寿险是太平的业绩支撑点。但这一年,太平寿险也和平安寿太保寿类似,走在粗放发展后的转型苦楚期。
如保费规模承压、营销人力下滑,尤其是后者早已不复顶峰50万人力之辉煌,但也在艰难尝试走出代理人转型之路。如5G代理人的探索,健康险的发力等。
随之太平寿险人事有部分调整:
李冠莹由太平金融控股副总经理调任公司副总裁分管电商及经代业务;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平、四川分公司总经理李志宣、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彭献民兼任中心城市区域总监、省会城市领先区域总监及机构领先北部区域总监;
副总精算师严智康上位公司副总裁,协助战略发展、精算、产品工作。
这样的布局,当更适宜聚焦地方市场、中心城市战场。
与寿险类似,太平财险这一年也未能跑赢行业保费增速。车险乏力之下,非车领域的短期健康险业务猛增。
人事方面,财险板块这一年高层变动较大。不仅一把手更替,由太平再保险董事长刘世宏,一位在再保险、科技、太平香港履职多年的老太平人出任。尚有两位副总经理戴曙燕、何绍铭先后离开。
结语
人事稳定的京城德比故事,还在继续
巨头之中,新华、泰康两家企业在2020年保持了管理层的相对稳定。
仅在近日,新华传出董事长更替消息,任期不满3年的刘浩凌辞任,同样出自中央汇金的徐志斌担任董事长。
反观两家公司2020年的表现都有可圈点之处:
新华以1595亿的原保费,15.47%的增速收官,稳居市场第四,代理人规模从30万增长至60万人。
泰康人寿规模保费超过1880亿,代理人规模号称70万。
这两家的另一个相似点,是都喊出了更高市场排名的目标。只不过,新华的底气是在2020年直接翻番的销售队伍,而泰康倚仗的是在大健康领域的优势布局。
双方都认为自己将代表行业的未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