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蜂巢基金
市场回顾/ 权益市场 /债券市场 / 宏观经济
蜂巢基金研究部荣誉出品
2021.01.18-01.24
本周市场要闻回顾
1月
18
财政部首次公布2年期国债收益率,标志着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中短期价格反映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建立起涵盖3个月到30年等短、中、长期较为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丰富短期国债品种,尝试日间高频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
1月
19
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经济热点问题时指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说法并不正确,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将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2021年有条件、有基础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工信部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重点工作,要求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实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出台更多使用环节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私人消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汽车产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路线图,加强项目投资和生产准入管理,坚决遏制盲目投资现象。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警告新冠疫情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可能将在未来三至五年里阻碍全球经济发展,并将在未来五至十年里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1月
20
LPR连续9个月不变。1月1年期LPR报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均与此前持平。
深圳发布楼市新政策,住建部门再出手围堵政策漏洞。深圳市住建局明确,居民家庭购买的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
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以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国务院领导人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部部长刘昆:2021年要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研究适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推进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立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央行拟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文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系统性提出支付机构在从事支付业务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与规定,强化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措施,明确界定相关市场范围以及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1月
21
上海市从严调控,出台意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自1月22日起实施。意见明确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个人将购买5年以上(含5年)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差额征收增值税;个人将购买5年以上(含5年)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1月
22
国务院领导人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国务院领导人指出,要着力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的基础,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直接面向市场主体发展需求,保持必要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增强发展能力,同时合理完善政策举措,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余地,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央行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时,应当选择符合以下要求的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银行:(一)总资产不得低于1000亿元,有关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监管规定;(二)具备监督客户备付金的能力和条件等。明确规定支付机构间不得相互直接开放支付业务接口、不得相互开立支付账户。
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指出,商业银行应当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及规范吸收存款行为等有关规定,不得采取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违规手段吸收和虚增存款。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吸收存款的,应当遵守相关监管规定。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三号指数基金指引》。一是在产品注册环节强化管理人胜任能力;二是在产品运作环节,强化投资者保护和产品规划运作;三是加强与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协同。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要求,加强指数基金运作监管,推动指数基金高质量发展。上交所、深交所同日发布指数基金开发指引,2月1日起施行。
银保监会发布数据,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商务部: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决定对特定电连接器和保持架组件及其产品发起337调查,立迅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立迅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涉案。
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本周全球货币政策情况
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在0%不变,维持存款利率在-0.50%不变,维持边际贷款利率在0.25%不变,符合预期。利率将维持在当前或更低水平,直至接近通胀目标。欧洲央行将依据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债200亿欧元;将重新投资到期的PEPP债券,至少持续至2023年底;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将至少持续至2022年3月底,规模保持在1.85万亿欧元不变。
最新疫情情况
据卫健委等公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1月23日22时,全国累计确诊99,859例,现有确诊2,676例,累计治愈92,373例。
截止2021年1月23日22时,海外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98,757,839例,现有确诊27,275,039例,累计死亡2,114,114例,累计治愈69,368,686例。
本周发布《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农村地区及返乡人员防疫工作进行部署。国家卫健委回应公众关切,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时指出,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不需要隔离,但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
权益市场
数据来源:wind、蜂巢基金
本年度第三周在曲折中上涨。
其中上证指数涨1.13%,深成指涨3.97%,创业板指涨8.68%,沪深300涨2.05%,中证500涨3.43%,中证1000涨2.96%。
行业周涨跌:
数据来源:wind、蜂巢基金
行业板块上,光伏新能源为主的电气设备涨幅10.21%位居第一,医药生物以7.79%列居次席,化工和有色分别以6.68%和5.32%的涨幅列第三第四名,钢铁、交运和机械分列涨幅最后,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小。
本周的走势整体类似上年的行情,行业、风格、板块之间仍然偏向成长,集中在新能源、白酒和医药上。大盘成长股气势如虹,小盘股价值股乏人问津。由于基金重仓的行业普遍涨幅较高,爆款基金迭出,抱团现象在本周愈演愈烈,已在高位的白酒、新能源等行业涨势如虹。相反,银行、地产和保险则继续表现不佳。在没有新板块的利润增速出来之前,预计该风格仍会延续一段时间。
信用市场
债券市场数据
数据来源:wind、蜂巢基金
利率债方面,全周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下行。
具体来看,国债1年期上行6.82bp,3年期下行2.30bp,5年期下行2.61bp,7年期下行3.66bp、10年期下行3.23bp;国开债1年期上行3.72bp,3年期下行2.94bp,5年期上行0.41bp,7年期下行0.74bp,10年期下行3.68bp。
数据来源:wind、蜂巢基金
信用债方面,各期限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上行。
目前,半年、1年、3年、5年AAA中短期票据的收益率分别为2.77%、2.95%、3.54%、3.70%,AAA企业债收益率分别为2.83%、2.99%、3.51%、3.70%,AAA城投债收益率分别为2.77%、3.00%、3.59%、3.73%。
信用债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企业补充流动性需求有所增长,使得信用债发行规模激增,其中又多为短期债券,因此2020前三季度的发行高峰转变成了2021Q1-2021Q3的偿债压力。2020Q4,信用事件冲击引致大规模取消发行,净融资额一度转负。2021Q1,债市供给量较低,到期压力却很大,叠加近期冀中能源、华夏幸福等负面事件,信用策略建议以防守为主,不适合普遍的资质下沉与拉长久期。
对于城投债而言,伴随着经济的企稳反弹,城投债融资政策面临边际收紧,低评级城投债估值波动风险加大,需要提防到期压力较大的弱资质区域(天津、山西、云南),而发达地区的超额收益空间已经较为有限,择券上首先考虑兑付风险,再者考虑合意价格。
城投债若信用下沉可选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湖北省,一方面湖北省的城投相对保守,湖北地方债存量9000多亿,全国排11位,GDP排第7位,整体负债率可控,另一方面中央大力支持湖北省重建,稳投资,促就业,2021年湖北省城投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较小,可重点挖掘该省地级市、百强县的核心职能平台或唯一平台,重点关注业务的公益属性,同时注意控制久期。
产业债方面,尽管在下游持续复苏的支撑下,煤炭、钢铁等上游行业的景气度持续上行,但经营面的改善向流动性的传导需要时间,现金流偏弱的煤企、钢企短时间内或仍要依靠外部筹资,在违约冲击和产业重组的背景下,行业利差短期内仍可能继续走扩。
房地产方面,三道红线限制了房企无序融资,大幅扩表的行为,政策稳杠杆下地产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2021年中大型房企经营面有望继续改善。建议精细择券,关注杠杆水平低、土储分布主要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大型房企,如龙湖地产、旭辉地产等,把握基本面改善带来的获取超额利差的机会。
宏观利率
宏观方面,本周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20年12月和全年经济数据,中国202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预期增长6.2%,前值增长4.9%。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3%,预期6.9%,前值7%。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6%,预期5.5%,前值5%。中国202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预期增长3.2%,前值增长2.6%。总体来看,制造业投资亮眼、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强劲,房地产投资继续维持韧性,消费受疫情反复影响低于预期,基建则受项目不足和隐性负债影响依然没有起色。
具体分析,从第四季度GDP的增速来看,整体GDP增速由4.9%修复至6.5%,回升1.6个百分点,超过疫情前5.8%的水平。第二产业由6.0%回升至6.8%,回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由4.3%修复至6.7%,回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修复速度加快,这与服务业生产指数快速恢复一致。考虑到当前疫情有所反复,不少地区提倡就地过年,预计一季度服务业生产会有所下降。
生产方面,12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录得1.1%,明显高于过去三年的均值0.54%,显示工业生产仍然较为强劲,或与经济主动补库存需求密切相关。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设备和黑色冶炼带动作用有所提升,但汽车制造拉动左右开始下降。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见顶回落。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10.2%,较前值12.5%略有下行,不过从企业利润和库存来看,未来制造业投资取代传统的地产-基建产业链,将成为驱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基建投资同比3.4%,继续低迷,可能与中央严控隐性债务有关,未来基建投资还是很难看到起色,今年无论赤字还是专项债规模,大概率都低于去年,再加上影子银行监管、城投发债分类指导、债券发行正规化等措施也会在融资端约束基建扩张。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9.3%,回落1.6个百分点,地产投资逐步走弱,拿地放缓趋势未改,但近期地产销售热度依然较高,是支撑投资韧性的重要因素。预期在房地产销售和土地成交的支撑下,未来半年内对经济的支撑不会快速走弱。
消费方面,12月份消费受疫情零星爆发影响增速有所变缓。从结构来看,无论是可选消费还是必选消费,12月较11月增速均有下行。从行业看,与房地产后周期相关比较大的家用电器消费、建筑装潢都比较好。后续随着局部地区疫情反复,部分区域疫情防控加码,线下消费和外出旅游消费春节还会处于冻结状态,预计消费的萎靡还将持续。
政策方面,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投放了6140亿的逆回购,有160亿逆回购到期,净投放5980亿。本周20号是1月份缴税截止日,按照往年缴税额度,1月份都是缴税大月,缴税额度超过万亿,为对冲缴税冲击,央行在周二开始连续大量投放逆回购,维持了银行间资金面的紧平衡。随着税收高峰过去后,作为具有上帝视角的央行,出人意料地停止继续投放逆回购,但银行间资金面依然总体宽松,显示出央行维持“不紧不松”的态度,以及央行对资金面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利率方面,本周债券市场在银行理财搬家传言和央行公开市场大量投放逆回购对冲税期资金面影响,债券收益率先下后上,全周略有下行。具体看,周一债券市场在经济数据总体强于预期和银行理财被赎回的传言下收益率一路上行,理财配置较多的短债收益率上行更多。周二债券市场在投放800亿逆回购和股票下跌的影响下,中长债收益率有所下行,短债在资金面偏紧的影响下继续上行。周三债券市场在央行投放超预期的投放2800亿逆回购影响下,收益率有所全线下行,但幅度不大。周四债券市场在央行继续投放2500亿逆回购影响下,市场对资金面预期有所改善,短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带动长债收益率下行。周五债券市场在央行暂停投放逆回购的影响下债券收益率先上后下。
回顾1月以来,债券市场基本上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年初配置需求等因素下上下波动,强劲的经济数据和社融增速下滑等基本面因素对市场几乎没有造成冲击,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此已有预期。当前市场处于数据真空期,市场焦点依然在于资金面,根据我们对央行货币政策判断,目前货币政策依然以“稳”为主,因此后续我们总体维持震荡观点,但需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发展,若疫情进一步发酵,债券市场极有可能在当前资金面中性的情况下,利用疫情避险情绪走一波小牛行情。
_____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