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09篇文章
1900字 | 全文阅读需13分钟
不管是2020年还是2021年,只要A股开市,“基金”就得预定一个微博热搜。是投资者教育到位了吗,还是我大公募基金要好起来了?
顺着在热搜上的“基金”二字,笔者盯着这个超话也研究了几天了,算是发现了基金屡上热搜的门道,这其中的门道,跟大家想象的可不一样。
越来越多人接触公募基金
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接触并尝试公募基金产品。公募基金体系来得这么正,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闻香而来,又加上前两年基金连牛两年,这是天然的吸引力。
基金能在微博上火起来,是因为年轻人群刚刚接触到基金,对基金短期的盈亏还在十分亢奋的阶段,这群人在微博上聚到一起,有了可以共同讨论的话题。
这样一群人自然不是三五成群、笼络在基金超话里,其中做得成熟一些的,便想着成为大V、意见领袖来教后来的,在很多时候,有很多人追随比赚一些钱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更胜一筹。
基金超话里本没有大V,大家讨论的多了,便有了大V。这部分人的存在,并不单单是给年轻的基民提供一个讨论基金收益、基金好坏的场地,还会慢慢地成为意见领袖。
他们会自己做基金组合,实盘买基金,把自己的盈亏、投资心得即时更新到微博上。刚刚接触基金的新基民最喜欢看到这个,看到大V买这只基金赚钱了,也会跟着买一点。
一旦开始买基金了,就会时不时登微博看看大V的新动向,跟其他基金投资者讨论一下这几天的盈亏,看看其他人买了哪只基金、盈亏如何。
什么样的基金会被讨论的最多?肯定是基金净值能够大起大落的那种。
比如一只基金能够一天大涨5%,这样的短期收益给持有人带来的惊喜是颠覆性的,当然了在市场下跌时,这样的基金跌的也狠,所以会一直在话题的中心。
年轻基民错把基金当股票炒
这些被讨论最多的基金产品,就是文章标题提到的“网红基金”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诺安成长混合,背后的蔡嵩松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基金经理之一。
这几天混迹在微博的“基金超话”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大V的基金组合相当极端,有的组合里4只基金全是消费主题基金,有的全是白酒基金,有的全是半导体。
更刷新笔者认知的是,这些大V(意见领袖)会时不时预告,自己会在每个交易日的下午2:30更新一条微博,微博中会写清楚在当天的换仓策略。
是的,几乎每天都有操作。
也只有这样,到了第二天,他们才有料可以总结。比如:我昨天就告诉大家要把半导体清仓,今天果然半导体大跌;我前天的微博通知大家加仓白酒,白酒已经连续大涨两天了。
不得不说,很多大V的嗅觉是很敏锐的,有些操作确实能帮投资者赚钱、避雷,也正是有这些时不时的“神操作”,大V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基金在微博的热度才会越来越高。
但是,有一点有些不妥当。很多大V带着新基民把基金当成股票在炒,基金本是应该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从设计之初到运行的整个过程,都不是给大家短炒的工具型产品。
当然了,炒基金和炒股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荐股的大V可以这般操作,做成杀猪盘。但基金还好,最终是制造了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局,不会存在套利行为。
“网红基金”成为很多大V带领新基民频繁买进和卖出的对象,这样的短期操作有意义吗?是短期快速买卖基金的收益高,还是长期持有绩优基金的收益高?
“网红基金”给行业带来了什么
我时常在想,对公募基金的短期申购赎回行为,是不是新基民“入坑”一定要走的路?
现在刚开始接触基金的投资者,大多是在校学生和刚走进工作岗位的90后、00后,他们会对短期盈亏十分敏感,当天基金账户赚钱还是亏钱,常常能决定他们一天的悲欢喜乐。
一个新基民,能越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到最理想的状态吗?(最理想状态是指长期稳定持有绩优基金产品)
我觉得很难,大多数基民都要在基金的短期盈亏中逐渐变得不敏感,进而不做短期操作,最后形成良好的投资习惯。
“网红基金”的出现,让很多投资者接触到了基金,成为了新基民,但也不断刺激着这些新基民的味蕾,让他们始终在短期盈亏中“死去活来”,很难走出来进入到下一阶段。
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一直在线,这些教育在引导什么?并非是让不懂基金的人去买基金,而是让买基金的人学会更合理的买基金——选到适合的基金、长期持有基金。
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有些过于娱乐化,在“基金超话”里也是如此。潜伏在基金超话里几天后,我发现做短期意见领袖的大V占了绝大多数,引导长期持有基金的没有几位。
所有的重担都给到了投资者教育工作上,基金公司泪眼汪汪。
基金行业会越来越好,这是一定的。监管层对基金公司的宣传方向早已定调,不能宣传六个月以内的短期业绩,新基民要花多长时间才能领略到长期投资的好处?
多挨几次打吧,“网红基金”是最甜的迷药,也是打人最疼的棍子。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