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4月16日电(崔璐、韩婕、张青山)近年来,中小银行基于自身业务转型需要和对国内消费市场的看好,竞相发力消费贷业务。在此过程中,出现个别银行营销“用力过猛”,甚至改变消费贷款“流向”等违规情况。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监管部门应注重补制度短板促行业良性发展;中小银行在发展理念上,应注重遵循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与大型银行、机构合作或多家银行“抱团取暖”,在监管框架下,让消费贷“行稳致远”。
消费贷成中小银行新发力点
近年来,中小银行愈发重视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几乎每家城商行都推出了聚焦重点客户的消费贷产品。采访中,有农商行表示,相较往年,今年也将主推消费类贷款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约5年前,多数银行对消费贷款并不重视。毕竟对公贷款业务金额大,一个抵N个零售贷款业务。但这几年,中小银行发力消费贷款的意愿愈发坚定。
一家受访城商行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更多“走向”直接融资。因而,银行对公贷款业务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而在零售贷款业务方面,大型银行利用科技和利率优势,纷纷抢占普惠和小微企业客户,再加上“房住不炒”等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住房按揭贷款“地位”下降。所以,消费贷款的发展成了中小银行弥补业务缺口、撬动业务增长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接受采访的一些中小银行认为,发展消费贷款业务符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消费信贷发展空间广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再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和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
业内人士预计,银行未来或将进一步加大消费类贷款投放力度。消费信贷有望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迎来发展机遇期。
乱象不容忽视消费贷如何“行稳致远”
不过,也有银行表示,消费贷款业务并不好做,当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发力,竞争十分激烈。想差异化发展也不容易,银行为把控风险,目标客群势必会重合;加之消费者选择贷款消费的领域比较有限,目前主要集中在装修、购车等大额消费方面,因此市场上消费贷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银行在寻找场景拓展消费贷方面出现“用力过猛”情况,如近期引起热议的“彩礼贷”“墓地贷”等。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消费贷款存在被挪用,违规流入楼市、股市,推升相关资产价格的现象。
此外,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积极合作,在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和便利度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风险。如部分互联网平台向一些资信脆弱人群、大学生群体灌输“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观念,给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在面对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应如何把握和应对,让消费贷业务“行稳致远”呢?
接受采访的银行表示,为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将着力推出多款更便捷的消费贷款创新产品。山东武城农村商业银行表示,该行一方面大力发展线上消费贷款办理,简化办贷手续,缩短获贷时间,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继续拓展线下消费贷款,针对公职人员等不同客群推出线下消费类贷款产品。
在促进消费信贷健康发展方面,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认为,监管部门应注重补制度短板促行业良性发展。如对现有消费贷款监管规定归纳梳理,形成专门制度。明确消费贷款不得进入的领域范围,建议把消费信贷信息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对虚构贷款用途、挪用信贷资金的借款人及时纳入征信“黑名单”。
对于金额较小的消费贷款,袁喆奇建议在确保用途合规、资金流向合理、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成本,为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添薪加火”。
为避免中小银行在产品设计、创新时“剑走偏锋”,业内专家建议,中小银行可采取与大型银行、机构合作的方式,或多家银行“抱团取暖”,在监管框架下,实现高效合作。
少一些噱头和“博眼球”的操作,多一些普惠的、解决痛点的金融服务。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彭玉镏认为,银行应遵循ESG原则。他解释道,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理念。基于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社会责任感越高的银行会发展的越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