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泰柏瑞微理财
牛年以来,A股和港股都出现了较大波动,市场风格也出现了剧烈的转变,投资者情绪也随着上上下下。现阶段很多投资者都觉得未来市场都很不明朗,不知道怎么来配置权益资产。
尤其是港股来说,从去年以来的行情是否还会继续?未来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会有哪些?
● “港股归根到底是基本面驱动的市场,很多高成长的股票经过震荡调整已经基本回到今年年初水平。站在当下时点,我们要根据公司盈利情况判断。”
● “总结而言,低估值个股在经济面向好的情况下会很有机会,高成长类个股的如果盈利预期改善也会产生戴维斯双击。”
● “总结而言,港股的长期投资价值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大量新经济公司上市和优质中概股回归,将提升港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新经济投资桥头堡的低位;第二、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时,往往第一站也会选择香港;第三、国内居民资产配置拐点和国内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南下资金的长期持续流入,也正在大幅度提高香港股票的配置比例。”
● “我认为,香港市场是丰富大家投资中国的第三个的交易所,虽然交易制度方面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来说只是丰富了大家的投资品种,提供了大家买入A股所没有的新经济个股的机会。”
● “港股在一些新经济领域已经形成了稀缺且具有特色细分板块,比如连锁餐饮、物业管理、互联网社交娱乐、教育培训、运动纺服、啤酒饮料、社区零售、线上医疗等等,是港股所独有的,目前A股市场找不到。往后看,这也是港股市场长期的投资价值和吸引力所在,把它放在中国投资的概念来看,我们要选的是最能代表未来中国发展方向,新经济公司已经在港股市场上形成规模效应,能够越来越强化港股市场金融中心地位和新经济桥头堡的角色。”
以上是华泰柏瑞宝藏中生代代表、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A类代码 011355)拟任基金经理何琦先生,以及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执行总经理刘刚先生在4月7日的联合直播中的精彩发言。
➤何琦先生专精港股多年,历史业绩靓丽。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市场上有三年以上连续业绩、且三年季报中港股平均持仓超60%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仅26位,而何琦先生正是其中之一。
➤刘刚先生是2020年《机构投资者》大中华区整体策略研究第一名,对港股、海外资产配置有深入的研究。
以上为此次直播精彩回顾,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谈机会:短期主要是情绪面的调整
刘刚:2020年港股整体表现不错,大家比较关注的恒生科技指数年度涨幅近80%,今年年初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涨幅在25%左右。同时,南下资金流入明显,2020年全年共计流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今年前两个月资金净流入就超过4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20年全年幅度的60%。累积的可观回报叠加资金的大量流入,使得港股在一定层面上出现了结构性高估值的情况,再加上结构性头部公司出现拥挤交易,这是近期市场波动的大前提、大背景,而不是出现了基本面的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同时又叠加美债利率上行、投资者担心货币政策转向、香港计划上调印花税等触发因素,最终引发了港股市场的连锁反应,尤其是之前涨幅大估值高企的个股的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回调。但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大幅回调,累计来看,2020年以来的回报依然可观。
总体来说,我认为,当前的市场调整主要是交易层面和市场情绪面波动所导致的,而不是基本面出现了很大问题,初步判断,短期快速下跌可能已经告一段落。港股的基本面和资金面仍然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并且相对之前已经释放了较多的悲观预期,整个市场整体估值趋向于长期中枢水平,因此对于长线投资的边际吸引力已经呈现。同时,短期看技术性指标进入超卖状态,这意味着市场往往进入短期企稳或盘整,接下来如果出现一些催化剂的作用,比如政策或者一季报业绩超预期的话,那么市场有所反弹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相比去年,结合市场涨幅、估值和宏观政策环境,大家需要降低对指数层面的预期,而更多是去挖掘结构性机会。
何琦:港股归根到底是基本面驱动的市场,很多高成长的股票经过震荡调整已经基本回到今年年初水平。站在当下时点,我们要根据公司盈利情况判断。其实根据季报数据显示,有很多个股还是符合预期或者超预期的,这也侧面证明了市场眼光是正确的。
此外,港股还有很多低估值板块,比如周期板块,去年利率下行的宏观背景下,这些个股没有很受欢迎,但实际上从年报看业绩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总结而言,低估值个股在经济面向好的情况下会很有机会,高成长类个股的如果盈利预期改善也会产生戴维斯双击。
谈差异:港股丰富A股投资者资产配置方式
刘刚:港股与A股在上市制度、交易制度、参与者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2014年之前港股市场只有海外资金,现在随着南下资金涌入,港股在两股资金的力量下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从资金结构上看,南下资金成交占比25%-30%,海外资金占比约40%,整体看海外资金占依然更高,但实际上从增量上而言尤其是2020年以来,南下资金对港股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其次,南下资金内部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2014年港股通开通后,南下资金先期是以银行、理财和保险等资金为主,现在随着权益时代大发展,居民资产配置出现拐点,公募基金不断进入港股,也逐渐成为一股主导力量,这一情形在2020年尤为明显。
海外资金和南下资金最大的不同在于海外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动的配置型资金,比如通过ETF等产品被动配置港股,而南下资金则以主动权益投资居多,所以2020年南下资金大大举流入而海外资金相对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经济成长股表现大幅领先的局面, 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的成长股大幅领涨其他板块,但这个特征2020年11月份后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海外资金快速回流,这也跟最近边际上的风格变化相契合。
总结而言,港股的长期投资价值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大量新经济公司上市和优质中概股回归,将提升港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新经济投资桥头堡的地位;第二、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时,往往第一站也会选择香港;第三、国内居民资产配置拐点和国内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南下资金的长期持续流入,也正在大幅度提高香港股票的配置比例。
何琦:南下资金的投资逻辑和外资不同,第一,南下资金对资金面更重视,基本面其次,而外资是以基本面作为唯一驱动力的。其次,投资逻辑不同,如果双方对同一只股票理解不同,很容易导致股价震荡;第三,国外投资者因为地理因素,对港股公司尤其新公司上市需要经过长时间调研才去买,而国内公司调研相对方便,不存在投资时差。
总体而言,我认为,香港市场是丰富大家投资中国的第三个的交易所,虽然交易制度方面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来说只是丰富了大家的投资品种,提供了大家买入A股所没有的新经济个股的机会。投资港股的优势就是提供了一个分散化配置的渠道。A股的很多优势行业跟港股的优势行业是互补的,从投资角度上,寻找各个市场上的优质行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投资:左侧布局、棋先一步
何琦:港股是一个全球资金荟萃的地方,由很多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构成包括长线基金、对冲基金、CTA基金、养老金,还有很多当地的机构,汇聚各种不同的投资风格、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这个时候就需要让以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去看待问题,一些细节都可能会影响整个港股的走势。
同时,港股没有涨跌停板限制,它一旦遇到黑天鹅回撤可能非常厉害。港股对风控的要求是非常的严格的,所以我投资时首先考虑的是回撤的风险,而不是后面能赚多少。
因此,我的投资思路是左侧布局那些基本面可能会发生改变、或者政策可能会支持的行业。所谓左侧布局,其实就是要在特定宏观背景找到特定行业,在行业趋势向上、有政策支持、竞争格局明朗的行业里寻找优质的公司。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领先市场半步,能够看到市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做提前的配置。这样当机会来到的时候,就不会惊慌失措,这个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会时刻关注下一步可能市场会发生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变局做好准备。
大家也许可以从我产品季报发现,去年四季度,部分配置就从“新经济”转为“低估值”了,虽然当时可能损失了一定的短期收益,但现在来看,大家又站在了统一起跑线。
左侧布局可能带来产品净值和市场的不同步,但好处在于有一定规模容量、波动更小。同时,也让之前的风险也释放得比较充分。我觉得,当一个行业跌无可跌,同时盈利又有预期向上的可能,那就很可能实现戴维斯双击。
比如去年二季度疫情期间,我复盘了汽车股在SARS期间的走势,考虑到整个行业已经调整两年,疫情使得居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度提升,伴随经济基本面复苏,板块有望重现当年行业。后来果不其然,汽车股三季度开始大幅反弹。所以,左侧布局需要勇气,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对研究的把握,更是一种投资策略。
谈趋势:港股成为新经济桥头堡
刘刚:2014年之后,港股市场出现了两个非常大的变化,一是资金面,之前都是海外资金,2014年沪港通开通之后,南下资金不断增多,这两年资金面对于港股市场的撬动已非常明显。因此,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面状况持续改善。
另外一点更重要的变化,就是2018年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促进新经济企业上市和中概股回归,使得整个香港市场的面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港股市场的新经济板块,也就是以科技、医药、消费、互联网主导的板块,占比已高达60%。现有上市制度吸引大量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
新经济公司上市的聚集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带动更多公司赴港上市,这样的扎堆效应又吸引更多资金聚集,进而形成正反馈。港股在一些新经济领域已经形成了稀缺且具有特色细分板块,比如连锁餐饮、物业管理、互联网社交娱乐、教育培训、运动纺服、啤酒饮料、社区零售、线上医疗等等,是港股所独有的,目前A股市场找不到。往后看,这也是港股市场长期的投资价值和吸引力所在,把它放在中国投资的概念来看,我们要选的是最能代表未来中国发展方向,新经济公司已经在港股市场上形成规模效应,能够越来越强化港股市场金融中心地位和新经济桥头堡的角色。
谈细分机会:均衡配置是较好选择
何琦:我认为在港股市场上基本面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从投资型转向消费型,医药、科技、消费等长期赛道一定是我们配置的重要方向,但是短期来看,由于一些龙头公司短期涨幅较大,估值高企,我们可以做一些权衡。国内的流动性目前比较宽裕,但未来不好说,而且美国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这个时候均衡配置是比较好的选择。随着外围环境的不同,货币政策的不同,经济状况的不同,基本面的不同,组合要随时进行调整。
科技、医药、消费肯定是未来的大方向,但低估值蓝筹股也不能放弃,它们的确有业绩并且业绩非常好,龙头处于较为稳固的竞争格局中,只是大家觉得成长空间不大,其实它相对稳定,可能在市场回落时,会有不错的相对收益,能平衡组合的风险。因此,对我来说,均衡配置是我在今年大概率选择的方向。
刘刚:我觉得均衡配置是非常好的选择,均衡配置既可以规避短期大幅波动带来的下行风险,同时也可以享受到一部分优质龙头成长股回调价值比较充分价值开始凸显后可能带来的重新介入机会。从行业选择上,我们建议“中间宽两头窄”的纺锤体配置思路,以中游和消费为主,实际上也是均衡配置的选择,之前大家仓位更多集中在成长股一端,可以更为均衡一些结合PEG指标选择估值和盈利增长匹配标的,这个时候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具体机会而言,我认为出口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因为美国供需刺激包括供需缺口错位带来的低库存使得海外对中国的进口需求增大。同时,随着疫情缓解美国复工,中游制造业也可能会受益,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国内线下服务性需求增大,可以关注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整体来说,相比2020年更为均衡,参照盈利或者至少是估值和盈利匹配的方式做配置,这样效果更好。
想了解更多何琦的投资理念和观点,可以关注视频——
风险提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产品由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