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洪泰财富
抱团股受创,消费金融的赛道也已经过了最初的风口。作为投资者,切忌再被消费贷款高增长的历史所迷惑。我们要做的是放弃胡椒面式的投资方法,目前考验的是每个投资者精选个股的能力。各个赛道多有优质个股,我们应当多着眼于企业的成长性和竞争力,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编者按
2021.4.07
作者:薛洪言
过去五年,在“天时、地利、人和”多因素推动下,消费金融行业迎来黄金发展阶段。高速发展后沉淀下来的一些龙头企业,这两年相继登陆或打算登录资本市场。面对这些投资标的,投资者首先关心的是:未来三五年,消费金融行业还是好赛道吗?
天时:宏观视角下的居民杠杆率
天时,是指时机。就一个产业而言,主要指其发展阶段,是处于初期、快速增长期,还是成熟期。消费贷款,本质上是居民部门加杠杆的过程,可以用居民杠杆率所处的位置来大致判断其发展阶段。
2020年末,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2.2%,自2011年以来累计上升34.3个百分点,已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虽然与美国相比,似乎还有10-15个点的空间,但在这方面,美国并非我们的学习对象,事实上,美国经济正受过度消费、储蓄率不足的困扰,继续压降居民部门杠杆率恰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居民杠杠率已处于阶段性高点,未来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
所以,从天时来看,消费贷款行业的快速增长期已过,接下来的增长空间,更多的来自存量置换。一方面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释放一些空间,另一方面则是GDP持续增长从分母侧释放一些空间。无论哪一个,都是缓慢、渐进的过程,属于熬人阶段。
在这个阶段,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对草根创业者而言,机会大门已经关上,即便是龙头,也要经历一段相对痛苦的以价换量阶段,通过向平台方、借款人、资金方等让利来保持市场份额,ROE等盈利指标会出现明显恶化。
就从业机构而言,分化阶段是长期主义者夯实基础、前瞻布局的机会,但需要降低预期,慢慢耕耘;投机主义者基本可以离场了,要赚快钱已难上加难。
地利:监管环境的变化
作为强监管行业,消费金融的发展深受监管政策影响,监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十三五期间,在宏观层面促消费和企业部门去杠杆的整体逻辑下,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新机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当下监管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可视作未来三五年消费金融监管的总基调。
所谓规范发展,就是全面纳入监管,行业发展的模式、结构、规模等更加体现监管的意图。十三五规划中,曾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过去五年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强监管大家也看到了,某种意义上,十四五期间的消费信贷,也是这个待遇。具体来说:
获客引流方面,广告推广、助贷、联合贷款等业务模式将全面规范,在准入上更加严格,从源头截住非持牌机构,在模式层面强调“实质重于形式”,通过业务穿透来界定各方权属,消除潜在的套利空间。
产品结构方面,压降高息现金贷产品,持续扩大场景消费贷占比,鼓励金融机构在家政、托幼、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创新消费贷产品。
利率定价方面,全面引导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这方面不需要抱有幻想。
贷后催收方面,强调催收的合法合规,更注重通过征信体系建设来提高催收效果。
消费者保护方面,注重信息安全、数据授权,着重解决共债问题。
规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客观结果就是行业增速慢下来,从业机构优胜劣汰,粗放发展让位于精细耕耘。
人和:银行的崛起
所谓人和,指市场的参与者。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结构正经历着根本性变革,核心变化在于银行的崛起。
五年前,多数银行对消费贷款重视不足,主要靠住房按揭贷款撑起个贷规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银行的缺席,让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得以快速崛起。这两年,零售转型已成为银行业的潮流,结合当前市场环境,银行重拾主导地位指日可待。
一是,银行发力消费贷款的意愿更加坚定。在整体融资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的背景下,对公贷款缺乏系统性的机会,增量主要看零售贷款。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住房按揭贷款的地位下降,增长只能靠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某种意义上,银行业已无退路,必须要大力拓展消费贷款。
二是,银行占据资金成本优势和资金规模优势,综合竞争力远强于非银行机构。在消费贷款利率整体下行的环境下,谁有更低的资金成本,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联合贷款新规对各方出资比例提出要求,将规模增长的驱动力从流量扭转至资本金,赋予了资本金补充能力占优的银行更大的竞争优势。
四是,相比其他非银放贷机构,银行具有底层账户优势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用户粘性更强,促活成本更低。
以上种种,构成了银行业的强大竞争力,只要意愿足,肯定能崛起。鉴于消费金融日益接近存量市场,银行的崛起,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的市场地位将趋于下降。
当市场主导权向传统银行回归,此前市场赋予消费金融赛道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等特质,将被银行的稳健、传统、低增长等特质取代。从市场估值的角度看,赛道特质的改变也会反过来影响估值逻辑,拉低消费金融机构的整体估值水平。
差赛道也有好企业
作为投资者,切忌再被消费贷款高增长的历史所迷惑,未来三五年,消费金融赛道变差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赛道变差并不意味着赛道中的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就不值得期待,正如在《投资炒股,赛道论误人不浅!》一文中所探讨的,“再好的赛道也有差企业,再差的赛道也可能有好企业。站在投资视角,行业赛道仅有参考价值,终究还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定乾坤。”
只不过,当行业赛道变差时,投资者必须放弃撒胡椒面投资法,只能着眼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性和竞争力,通过精选个股来获得超额收益,难度提升了。
声明:本资讯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资讯中的观点、结论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