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四季度美元指数创下2010年以来单季最大跌幅,全球外汇储备的“去美元”进程悄然提速。
4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从去年三季度的60.46%降至59.02%,创下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四季度人民币汇率强劲升值驱动下,去年四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三季度的2455.5亿美元升至2675.2亿美元,令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升至2.25%,创下2016年底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值。
“这背后,是美元持续贬值令全球外汇储备机构加快资产多元化配置步伐以缓解美元资产集中度偏高的风险,而汇率坚挺且国债收益率安全性双高的人民币,成为他们日益青睐的重要替代资产。” Bluebay Asset Management策略分析师Timothy Ash向记者分析说。这也与去年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的占比提升相呼应。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的占比从去年10月的1.66%,上升至去年12月的1.88%,其中去年11月更是达到2%。令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五位。
“究其原因,越来越多企业鉴于美元持续走低,纷纷使用汇率坚挺的人民币等非美货币进行跨境投资贸易结算,带动人民币在外汇储备的比重上升。”一位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指出。此外,各国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鉴于去年四季度美元贬值与美债收益率相对较低,一直在抛售美债并加仓人民币国债,以博取更稳健的长期保值增值效应。
记者从多位全球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处了解到,即便今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与美元触底反弹,各国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加仓人民币资产的步伐并未改变。
“尤其是美债收益率走高令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反而更需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步伐以摆脱对美元的高度依赖,才能有效抵御美元回流带来的各种冲击。”Jupiter Asset Management固定收益产品负责人Mark Nash指出。
美元与人民币资产的“冰火两重天”
多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去年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跌破60%整数关口,早在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意料之中。一方面鉴于去年四季度美元持续走低与美债收益率偏低,越来越多国家央行一直在减持美债资产;另一方面美国持续加码财政刺激计划令美国债务规模持续走高,令他们预期美债收益率迟早会走高(债券价格下跌),进一步加快抛售美债步伐。
一位受托管理某些国家部分外汇储备资产的国际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这些国家外汇储备自营部门除了主动减持美债,还要求他们适度降低美债在全球投资组合的比重。因为他们认为美股债务规模持续快速扩张,正给美债持仓安全性构成新的风险。此外,随着欧美央行持续加码货币宽松政策,西方国家负利率债券规模还将继续增加,不利于他们外汇储备的长期保值增值。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些国家外汇储备自营部门对人民币债券的青睐,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坚挺“与日俱增”。
数据显示,去年境外央行类投资者净持境内债券规模达到471亿美元,高于过去五年平均值411亿美元。截至去年底,境外央行类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余额达到2637亿美元,占比约51%。
“尤其在去年四季度美元创下多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期间,海外央行类投资者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步伐明显加快,带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持续回升。”Mark Nash分析说。这背后,一方面是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基本面率先实现修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且中国债券收益率在全球主要国家中表现相对突出,令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避险资产属性,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央行类投资者加快加仓人民币债券避险的步伐;另一方面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提速,令海外央行类投资者交易结算与资金进出更加便捷,进一步提振他们配置人民币债券对冲美元资产风险的兴趣。
在他看来,去年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创下新高,也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顺利推进息息相关。由于去年美元贬值成为市场“共识”,越来越多海外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投资贸易结算货币,带动不少国家相应增加人民币储备资产“满足”日益旺盛的资金结算需求;此外,不少海外银行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账户开设、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产品服务,也带动不少国家地区人民币使用范畴增加与人民币交易成本持续走低,进而带动人民币的储备资产属性持续增强。
英国央行近日发布的半年度外汇交易量调查报告显示,去年10月,伦敦市场离岸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845亿美元,当月人民币期权日均成交量也达到创纪录的117亿美元,远期合约日均成交量接近120亿美元,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
前述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去年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创新高,也与中国国债利差收益持续扩大存在着密切关系。去年四季度中国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3.268%,相比而言美国与德国同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仅有1.357%与-0.306%,驱动越来越多国家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国债作为博取资产增值的重要路径。
尽管今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带动一季度美元指数反弹逾3.6%,全球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对人民币债券作为储备资产的青睐却没有降温。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今年1-2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分别达到1719.31亿元与956.94亿元,表明在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双双走强的情况下,海外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热情依然不减。
3月18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数据显示,受春节假期影响,今年2月人民币的全球支付份额由1月份的2.42%小幅下滑至2.2%,但仍维持全球第五位的排名。
“这背后,是全球企业仍将人民币作为主要避险货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一位外资银行环球金融市场部门业务主管向记者指出。相比美元反弹与美债收益率走高导致近日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人民币呈现双向波动的平稳态势,吸引不少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加大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比重。
在他看来,美元反弹与美债收益率走高也在“助攻”越来越多国家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加仓人民币债券。究其原因,美债收益率走高触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剧,导致他们一方面抛售美债资产筹资,以便随时干预汇市稳定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则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配置,从而摆脱整个金融市场高度依赖美元的窘境,缓解美元走强对本国资本外流与货币汇率大跌的压力。
前述受托管理某些国家部分外汇储备资产的国际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一季度末调仓阶段,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机构要求他们无需趁着美债收益率走高而大举买入美债,转而增加配置经济复苏基本面相对强劲、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国债。在这些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看来,买入美债将驱动美元走强,反而加剧本国资本外流压力;相比而言,增持人民币国债既可以获取更高的稳健回报,又能减轻本国经济对美元的高度依赖。
“这种趋势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直到海外央行类投资者的人民币债券持有比重与当前中国在全球经济的比重(约20%)相当。”他指出,越来越多海外央行类投资者认为,要让本国外汇储备更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实现长期稳健保值增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外汇储备资产配置结构与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高度契合”,从而充分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但在当前,不少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国债比例仍不到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