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艳美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历经30年发展,已经成为观察城市住房市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乃至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日,各城市陆续发布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我们统计了包括23座GDP万亿城市、15座副省级城市在内的共28座主要城市年报数据,从中能够发现城市的哪些“秘密”?
(注:“体制外”职工,指除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以外单位性质就业人员,天津无数据未列入)
一个城市的缴存单位构成,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就业结构特征。从实缴单位总量来看,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前三,佛山、长春、哈尔滨垫底。
一般而言,“体制内”单位公积金覆盖面更广,“体制外”的外企、私企等公积金参与比例则相对较低。比较主要城市“体制外”实缴职工占比,位居前列的苏州(87.14%)、深圳(82.25%)、杭州(82.20%)、佛山(79.82%)、无锡(79.74%)等城市,其共同特点就是民营经济发达,而排名靠后的济南(42.89%)、福州(40.91%)、西安(40.1%)及哈尔滨(31.3%)等城市,“体制内”单位更为强势。
比较特别的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体制外”实缴职工占比仅为44.18%,远低于东南沿海其他城市,说明其“体制外”单位公积金参与比例较低。
(注:覆盖面由2020年实缴职工/2019年常住人口计算得出,其中大连、长春为户籍人口)
从公积金覆盖面来看,深圳排名第一,参与公积金就业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近半。紧随其后的是北京(41%)、苏州(37.15%)、上海(36.42%)及广州(31.78%)。
(注:人均缴存额由2020年缴存额/实缴职工计算得出)
公积金缴存额及人均缴存额也是城市经济结构及工资水平的反映。从缴存额来看,十强名单与GDP排名高度相似,唯一的变化是出现了GDP已跌出十强的天津,2020年GDP排名第九位的武汉则遗憾“出局”,缴存额排在第11位。
人均缴存额与GDP排名则出入较大,北京、杭州、天津位列前三,福州、沈阳、郑州也冲进前十,这几座城市“体制外”实缴职工占比相对较低,说明“体制内”单位待遇相对较好。而深圳、苏州虽然公积金覆盖面较高,但人均缴存额相对较低,分别排在倒数第一、二位。
(注:资金运用率指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余额、项目贷款余额和购买国债余额的总和与缴存余额的比率,一般略大于或等于贷款余额/缴存余额)
从资金运用率来看,有4个城市超过100%,分别是南通、无锡、合肥及大连,也就是说公积金贷款余额超过了缴存余额,公积金“资金池”告急。
而青岛、成都、哈尔滨、广州、深圳及济南资金运用率则相对较低,均未达到80%。武汉大学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知曾分析指出,公积金账户上现金很充足的地区,有可能是企业缴存比例过高,或公积金贷款使用比例太低。
记者|刘艳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