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黎明
编辑 | 魏佳
来源丨深燃(shenrancaijing)
身边的年轻人,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渴望“一夜暴富”。
去年以前,年轻人热衷的“搞钱”方式,是打打零工、做做兼职、搞搞自媒体,偶尔炒炒鞋;但是现在,他们找到了更快的搞钱方法——炒股、炒基金,以及,美港股打新。
打新是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种投资方式,指的是在公司IPO之前,投资人按发行价提前认购股票。如果公司IPO当日股价大涨,那投资人就能“日进斗金”。去年在港美股上市的理想、小鹏、农夫山泉、快手,都是非常火爆的打新案例。
相比基金的开年暴跌,股市的捉摸不定,打新要更加短平快,因此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而参与打新的人,也从入门级的玩家,成为进阶版的高级玩家。
过去,美股打新是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的专属游戏,高昂的资金门槛将大部分散户隔离在外;港股打新也同样麻烦,香港本地券商的APP往往系统老旧,操作起来颇有不便。但随着老虎证券等互联网券商崛起,散户拿到了入场券。
一位90后的散户,从去年5月开始,在老虎证券参与美股打新,打了18次,赚了2万美金。另一位90后白领,同时开了100多个证券账户,像刷火车票一样去抢份额打新,去年,她的收益率是200%。
年轻人的日常话题,从“去哪儿玩”,变成“去哪儿搞钱”,甚至变成“怎么打新”。为美港股打新提供通道和服务的互联网券商们,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以老虎证券为例,2020年四季度,老虎证券营收第五个季度实现同比翻倍达4724万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9倍至1026万美元。
这是一个金钱游戏,也是一门巨大的生意。如果你还不知道打新,那你可以读完这篇文章,看看当下的年轻人,搞钱能有多疯狂。
01
年轻人的“暴富”第一课
贝导承认自己是一个小散户,但不是被割韭菜的那种。
他是90后,主业是导演,业余做点投资理财。第一次美股打新的是202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传奇生物。小试牛刀的贝导拿出1万美金在老虎证券打新,这是当时市场上唯一提供打新的券商。那次,他中了10股,230美元。IPO当天,传奇生物股价暴涨60%,贝导在高点卖掉了,赚了100多美元。
赚的金额不多,但收益率很高,尝到甜头后,他开始研究打新。他发现,2020年很多新上市的中概股,IPO当天都能有不错的股价涨幅。而且,美股打新时间周期短,可以在打新申购截止日前一天提交申请,上市首日就卖掉,这样资金占用只有两天时间,“可以参与”。
一个月后,蓝城兄弟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次,已有经验的贝导决定满仓干。市面上提供蓝城兄弟打新的有富途、老虎等,但由于老虎证券是承销商,所以贝导决定还是在老虎打新, “承销商预计最后获配份额能多一点”。投入近7万美金,他在老虎证券中了520股。上市当晚,蓝城兄弟三次触发熔断,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20%,在第三次熔断、股价涨幅100%左右时,他全盘卖出,净赚8400美元。这是他18次打新案例中,赚的最多的一次。
来源/老虎证券用户
短短几天时间,一次打新,一次卖出,两个简单的操作,就能赚5万多元。贝导仿佛尝到了“一夜暴富”的滋味。
贝导是年轻人打新大队里的一个缩影。在此前新股IPO基本必涨的行情下,市场的赚钱效应非常明显。比如,上市首日,小鹏涨41%,思摩尔涨150%,农夫山泉涨54%,快手涨160%。这意味着,只要能参与到这些公司的打新,并且中签拿到额度,就一定能赚到钱。
相比炒股,打新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分析,不需要懂价值投资,甚至都不需要耐心。相比基金,打新不用长期占用资金,而收益率也更为可观。这为理财意识日益加强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便捷通道。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跑步进场。
《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指出,国内的投资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支付宝降低了理财门槛,平台上年轻用户占比较高,35岁以下用户接近六成。另也有分析指出,年轻人对新型的投资机会,以及新的投资场景更加敏感。
美港股打新,就是一个新型的投资机会。事实上,有一些敏锐的年轻人,已经摸准了打新的赚钱门道,有人将之发展成了一门副业,赚的甚至比工资还多。
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小彦,就是如此。
她的主战场在港股。港股的IPO发售分为90%国际配售和10%的公开发售,散户能参与的是公开发售部分。一些散户认购火爆的公司,如农夫山泉,超额认购超千倍,京东健康超额认购400多倍,散户认购数量超纪录。打新份额僧多粥少,如何打中就成了能否赚钱的关键。
好公司的打新份额都要靠抢。为了提高中签率,小彦用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名义,在不同券商一共开了100多个账户。一些热门的“大肉签”开放打新时,她会同时动用几十个账户去重复申购。这种多账户打新的策略,在业内俗称“开拖拉机”。
过去两年,她一共打新了300多只股票,从一开始的盲打,到后来多账户集中突破,她的收益也水涨创高。
另外,她会充分利用券商的融资杠杆,比如老虎证券会提供20倍杠杆打新,如果你只有30万本金,可以利用融资杠杆,动用600万资金参与打新,这样就可以进入乙组(乙组的门槛是500万港元,中签概率更高)。
去年7月电子烟制造商思摩尔在港交所上市,小彦用90万港元左右的本金,用多账户+20倍杠杆的策略,实际申购了近2000万港元的份额,打中了四个乙头。思摩尔上市首日,股价翻倍,小彦净赚40多万港元。
“在我所有资产配置里面,打新相对来说是我最省心,也是赚了比较多的一部分。股票是8亏1平1赢,但打新只要行情好,你的策略正确,就能搏到不错的收益率。”已经成为高阶玩家的小彦总结说。
02
为了抢份额,机构拼了
在散户打新的热情高涨背后,机构的角力和博弈在悄悄进行。
美股IPO挂牌是在美国时间中午,在挂牌当天的凌晨和早上,通常是各大投行划分份额的时间。
一位熟悉美国IPO承销的投行人士,对深燃讲述了一家公司在正式IPO前几个小时的场景:所有投行的人都坐在会议桌前,大家拿着收集来的订单,为抢份额吵的不可开交,因为项目火爆,而额度有限,大家都想多争取一些份额,份额挪来挪去,大家反复商量博弈,会拖很长时间。“这个过程有时候会持续到挂牌前几个小时,大家才能达成一致。”
而这些投行拼命在抢的份额,有一部分就是散户在IPO打新的份额。
按照美股IPO的规则,公司在上市前会聘请投行来卖新股,后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订单,汇总后最终由公司管理层或牵头行来进行额度分配。但是,一些好项目往往会“爆单”,即申购的数量远远超过实际要发行的数量。于是这个时候份额就要靠抢了。投行能抢到多少额度,决定了客户获配的份额大小。
而在几年前,散户其实并没有资格参与这场财富盛宴。老虎证券产品负责人告诉深燃,美股IPO是一个偏向于半私募的市场,投行从公司拿到额度后,过去一般只会分配给长线基金等大型机构以及极少的高净值客户,参与门槛极高。
但是在2017年,这个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一年搜狗在美国上市,老虎证券尝试做分销商,在拿到配额之后,开放给了平台上的所有投资者,由此开创了美股IPO打新的先河,而老虎证券也顺势推出了投行业务。
2019年老虎证券在美国上市,老虎成为自己的承销商。2021年库客音乐上市时,老虎证券成为牵头行,拥有了更大的新股分配权限。这个过程中,一些同行也开始模仿老虎证券,纷纷推出了散户打新的业务。
“老虎的打新业务,其实主要是给客户提供一种交易机会,老虎愿意拿出一些额度,尝试去给零售客户提供这种普惠型的、享受上市红利的机会。”老虎证券产品负责人对深燃说。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过去的IPO份额分配,是少数几个大投行之间资源的PK,当批发转零售,客户数量变成几十上百万时,这个份额又该如何分配?
时间紧、任务重,对零售券商提出的要求是算法快且精准,以及服务器承载量足够。上述产品负责人表示,比如老虎证券就会在美股打新分配前做3、4遍沙盘模拟,随着自清算的推进,目前后台分配速度已从之前的200笔-300笔/分提高至800笔-1000笔/分。
相比美股的“紧迫感”在最后分配阶段,港股打新则发生在认购阶段。由于融资打新可以提高中签率,所以想“吃肉”的散户在认购时通常会上杠杆。
这就造成一种现象,火爆项目的申购,散户会集中卡在申购开放的一瞬间,疯抢券商的融资额度,形成跟电商平台双11类似的“秒杀”情景。
1月26日快手开启公开认购后,很多散户为了能抢到额度提前进入券商APP实时刷新页面。“一秒之差我就排队在9000人之外。”“还不如12306抢火车票,至少把票留着给你30分钟支付时间。”有散户在打新群里说。后来几个券商披露的快手认购金额都再次刷新历史认购记录。比如,老虎证券就称,其70亿港元的第一批额度在不到1分钟时间就被抢光。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秒杀场景的出现,在一瞬间对券商系统性能的要求,会比交易场景更高,因为“订单密度太大了”。
“港股融资类的大型IPO,在高频响应的场景下,券商会提高系统性能,使它能够兼容更高的并发请求的级别,来保证客户订单的风控检查和订单处理。”老虎证券产品负责人说,“我们内部的要求是,下单不卡顿,要快。”
03
互联网券商赚翻了
年轻人从打新这件事情中赚到了钱,而提供打新机会的互联网券商,则从这门生意中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例子是,2020年,老虎证券在10月底开户客户破百万后持续快速增长至110.4万,四季度客户总资产规模达到了历史新高的160亿美金,是2019年同期的3.2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9倍。
从业务关联度来看,打新为互联网券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景。一方面能联动投行业务,不断扩大的认购规模某一程度上可让券商争取参与更多IPO的机会;在C端,热门打新也能吸引投资者跑步入场以及提高平台用户粘性,拉动经纪业务增长。
但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美港股打新变得不再稀奇的如今,为什么是互联网券商成为年轻人的打新法宝?
“老虎证券是第一家推出美股打新的券商,所以最早就在老虎打新,也没想换,因为逸仙电商、容联云这些票老虎都是几家互联网券商获配额度最高的,中签率多,赚得多”。刘同说,他是最早的一批打新客户。
至于港股打新,他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香港传统券商难用”,移动端“字特别多,繁体,密度大,看起来让人感觉很累。”
互联网券商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这个发力的机会点——主打移动APP,UI清新简洁,能让用户能够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且可大幅简化交易过程。此外,软件还具有社交属性,用户能够发帖、评论、讨论,有互动感。操作简单、科技感十足、还有圈子,这些特征直接吸引年轻人入场。
不过,从体验感来看,互联网券商之间的打新体验也有所不同。“一些互联网券商会有美股、港股两个账户。美股打新结束,资金释放就要2天左右,还得从美股账户调拨到港股账户,有时候新股凑着紧赶不上。”刘同说,“我主战场放老虎证券也是这个原因。我只需要开一个账户,打新、交易、港股美股反正都在一起,省事。”
“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位券商人士对深燃表示,“不同市场的交易品种放在一个账户里意味着你的风控、结算系统得够强大。打个比分,港股、美股首先一个是港元结算、一个美元结算,一个北京时间下午收盘,一个隔天凌晨收盘,放在一个账户,资产值在实时变动,你的购买力怎么算?能用多少杠杆?这些都需要券商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在券商做架构时就要定下来,否则后期改起来会用户还要迁移,体验感不好。”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业内更多把打新当成快速抓住客户的切入口,因为明星公司自带流量,不需要券商做很多营销,用户自己会涌进来。但在客户流入后,怎么提高单客价值则是券商下一步需要思考的课题。
目前,头部互联网券商通常的打法是,在供应端,不断扩充交易品类,除了美港股打新外,还提供美港股正股、期权、期货、基金等交易品种,券商如老虎证券甚至将品种延伸至新加坡股、英股等。目的都是一致的,希望通过成为一站式平台提高用户在平台上的使用时间和频率。另一方面,在成本端,通过加快自清算,降低结算费用。
但无论怎么做,核心都落到技术二字上。这也是互联网券商彼此之间的竞争重点。
“打新生意只是互联网券商业务的一角。”上述券商人士说,“年轻用户群体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等到他们年龄再大点,大概率投资活动会随之增长。”
互联网券商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投中网立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