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住不炒”调控主基调继续。新阶段下,“向管理要红利”正取代过去的“杠杆驱动规模”。
管理红利时代来临,整个行业彻底告别粗放生长的高增长时代,进入一个残酷分化与快速进化并行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新时代中,所有公司都面临着综合实力的大考,开发商都必须在运营、服务等方方面面,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加持,更聚焦、更强化。
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后知后觉”者,亦有早已凭借坚韧稳定的发展定性,以及前瞻性的洞察,占据了变革的先机者。远洋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长跑者远洋 管理红利逐步兑现
作为行业的长跑者和善跑者,远洋集团早在“房住不炒”主基调定下之际、“三道红线”要求下达前,就已确定走在稳健长跑发展的路上。
秉持着长期主义者的“稳健长跑”精神,远洋集团先人一步地进入了企业向管理要红利的新发展阶段,坚持聚焦主业、聚焦发展、聚焦效益,确保未来增长空间。
追求组织效能最大化、持续创造管理红利,远洋近两年最重要的两个组织变革动作有两个:一是重组成立六大开发事业部;二是搭建“4+8”经营管理体系与调整组织架构;
一方面,配合“城市深耕”、“南移西拓”等发展战略,远洋以精益管理为原则,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在逐一梳理盘点公司项目与事业部管理半径后,远洋集团重新组成北京、环渤海、华东、华南、华中、华西六大区域事业部。这一举措不仅能够避免管理资源的浪费,更为远洋集团未来进一步城市深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在城市深耕策略之下,远洋对一线队伍的要求,除稳健之外,还有强健,要求其保持冲劲。由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迈入第二阶段——贴近业务进行组织变革。搭建“4+8”经营管理体系即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
所谓“4+8”经营管理体系,其中的“4”,指的是4个项目决策会——包括可研立项决策会、项目投资决策会、计划启动决策会、执行评估决策会。其中的“8”指的是8大专业——包括前期合作、营销客研、合约、设计、工程、人力行政、客服物业、财务预算专业。搭建这一体系,远洋的目的在于责任划分与授权机制的完善。这实际上也是远洋在内优化决策执行机制,推动决策执行一体化的举措。
一系列先进管理理念与体系的落地,为远洋打下了稳健的基础,其管理也日趋精细化:据了解,目前远洋集团员工的时间管理与规划,已精细至以半小时为单位;同时员工可以跨级别、有选择的向同事开放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减少沟通成本,加快工作效率,共同助力企业效益增长。
正是因此,2020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远洋集团不仅抗住了压力,更在三道红线“0踩线”的情况下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稳增长。
2020增效降本 数字化推助第二曲线增长
业绩报显示,2020年,远洋集团实现营业额为565.11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约为28.66亿元,较上年增长约8%;核心利润约为22.27亿元,同比增长约7%。
能够实现如此稳健的营收利润增长,离不开远洋精细化管理下的增效降本。如在成本管控上,2020年,远洋集团的三费费率占比较2019年下降了1.72个百分点至9.24%。这是远洋集团连续第二年实现三费费率下降——2019年,远洋集团三费费率较2018年下降了0.41个百分点至10.96%。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与远洋集团发力数字化,持续推动精细化管理息息相关。
作为业内最早关注信息化数字化变革的企业之一,远洋集团早在2010年就开启了数字化建设的搭建。历经十年积累后,集合集团数字化成果的“海鸥Ⅱ”系统,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系统,而是沉淀了远洋大量管理逻辑和数字,成为推动远洋精细化管理的内在驱动力。2020年8月,远洋集团在“海鸥Ⅱ”系统基础上,启动了数字化战略规划,实现各端口的智能化增长。
通过更新后的“海鸥Ⅱ”系统,业务端以免去大量手工操作,实现业务流程智能化,创新业务模式;经营端能够获得更便捷的数据分析和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端的沟通也因此变得更快捷、更高效。在数字化作为第二曲线的加持赋能下,远洋集团的第一曲线——聚焦“建筑健康”的开发主业也获得了更高的效益。
双曲线并行,更加稳健。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远洋集团净借贷比下降至55%,可从容应对融资环境变化;营业收入对有息负债覆盖比率达69%,经营安全稳定性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强。
在机构看来,远洋集团这样资金安全、逆势抗风险、顺势稳发展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展望未来,远洋将在战略优势、深耕优势加持下,持续深耕精细化管理,不断为企业发展赋能,进一步兑现管理红利。
为此,资本市场与机构纷纷看好远洋集团未来的利润增长。2020年,境外穆迪和惠誉两家境外评级机构均对远洋维持投资级展望稳定评级,而境内的中诚信国际评级机构,也对远洋维持了AAA展望稳定评级。
回顾2020年,在五期战略精细化管理红利的兑现中,远洋集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目标。展望2021,远洋集团将持续聚焦主业发展,同时坚持精细化管理,加强经营管理关键能力,完善管理体系,赢得更长远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