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or茶??
“先生,你需要茶还是咖啡?”机舱乘务员沿着过道推着小车问。
我喜欢咖啡,事实上,我沉迷于咖啡。我把它当成兴奋剂,而不是为了提神。但在4万英尺的高空,我并不想被刺激。另一方面,一个生手泡出来的茶,又会比糟糕的咖啡更难喝……我思考着,而乘务员正看着我,满是无聊和不耐烦。
“咖啡还是茶?”他再次问道。
“茶。”我做出了选择,随即又补充道,“烫吗?我是说,它是不是用很热的水冲的?”但是我的声音被飞机发动机的嗡嗡声淹没了,又或许是乘务员有意忽略了我的问题。他把茶倒进杯子里,然后把调味袋放在托盘里递给了我。
但,我喝的第一口,就意识到这杯茶实在是太难喝了,就像是一杯温热的可乐,没有气,也没有甜味。我又尝了一遍,看看是不是错过了什么。这一次,我尝到了一丝令人不悦的塑料味……
显然,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1
风靡全球的饮料
茶被视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热饮料。据估计,仅在英国,平均每天就要消耗1.65亿杯茶。相比之下,咖啡只有7 000万杯。在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情况也是如此。那么,茶比咖啡好在哪里呢?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泡出一杯好茶那么难?
我的这杯茶,最初只是几朵嫩芽,从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常绿灌木上开启了生命旅程,而这种灌木只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下生长。
你也许会从这些植物身旁经过,却永远不知道它们是快乐的源泉,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就是这样忽视了它们。这种灌木喜欢阴雨、潮湿的气候,因此在某些地方非常适合种植,比如中国云南省的高海拔地区、日本的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印度大吉岭,以及斯里兰卡的中部高地。世界上最好的茶,或者至少说是最贵的茶,是中国武夷山地区出产的大红袍,每千克能轻松卖出上百万美元。
大红袍
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以及不同生长季节的实际气候,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茶叶生产商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将不同地区生产的茶叶混合起来,让他们的产品能够长年累月地保持统一的口味。
虽然茶的种类很多,但它们都来自同一种植物——山茶。
比如红茶、绿茶是茶叶经采摘之后立即加热制成的。这时,叶子通常会卷起来,将细胞壁磨破,于是,产生味道的分子就很容易被提取出来。绿茶的风味由一系列味道构成:一类叫作多酚的物质形成的涩味;咖啡因分子带来的苦味;糖的甜味;果胶带来的丝般柔滑的口感;氨基酸那肉汤一般的鲜味;芳香油带来的芬芳。正是这些不同味道元素的精确调配,才成就了一杯上等好茶。
绿茶
你也许会想,只要挑选上好的茶叶,将水加进去,就可以喝上一杯清爽的茶饮料了。然而,不然,茶其实很容易被“毁掉”。
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比如可乐,无论你何时何地饮用,味道总是十分相似,因为它们是在工厂里生产的,饮料的风味并不会因为储存或运输而受到明显破坏。但对于茶叶来说,发明者们长期以来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将茶的提取物液化,制成液态的速溶茶饮料,这样便可以在饮料机中冲泡了。这也导致到目前为止,茶这种饮料从没有流行起来。因为茶叶中有太多的关键成分,这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冲泡成饮料后会降解并消失,这也是茶饮料不如可乐受欢迎的原因。
2
如何泡出一杯好茶?
作家乔治·奥威尔虽说主要是因为《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这样的政治小说而出名,但他也十分关心劣质茶的问题,还因此发表了一篇关于茶的论文《泡出一杯好茶的11条准则》。这些准则包括使用茶壶泡茶的必要性、加热茶壶的重要性,以及牛奶应该在茶倒入后再加入杯中。科学并没有明确解释一杯完美的茶由什么构成,但确实证明了奥威尔的见解多么重要。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基本上,四个关键变量可以彻底改变一杯茶的品质:茶叶、水质、冲泡温度与冲泡时间。
茶叶越香浓,泡出来的茶也越浓郁,但是这里也有个误区。如果你最喜欢的茶是用标准茶包泡制而成的,即便你喝到极度美味且极度昂贵的大红袍时,肯定也不会为之心动。我们承认,最好的茶就是你自己最喜爱的茶,虽然乔治·奥威尔可能不同意。什么东西是最好的?这一评判标准归根结底还是主观的,就像葡萄酒以及大多数物品那样。
此外,如果你从来没有机会喝到各种各样的茶(市面上大约有1 000种茶),那么你很可能会从中发现更喜欢的一种。从风味特征上来说,茶和葡萄酒一样复杂。但是它也很容易受到势利眼的影响,这是葡萄酒产业中的恶习,稀缺性与知名度往往被视为茶品质量的保障。
茶的跨度也实在是太广了,从绿茶到乌龙茶、南美洲的耶巴马黛茶,再到斯里兰卡的红茶,要想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款真的很费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最爱随时都在变。早上刚刚醒来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一杯浓浓的加奶早餐茶,我觉得喝过之后很舒服,也很提神,但那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茶。下午,我想要来一杯黑伯爵茶,它是柑橘与佛手柑香味的美妙组合,打破了阴暗、潮湿下午的沉闷……
事实上,那些不喝茶的人有个麻烦,就是当他们到我家拜访时,我总不知道该提供些什么。
“你要喝杯茶吗?”这是一句我知道大家最爱听的话,甚至宾客进来后还没把门关上,我就已经脱口而出了。这个提议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它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指的可以是“欢迎来到我家”,也可以是“我很关心你”,又或者是“我这儿有些上好的茶叶,它们是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被采摘并加工的,我是不是很有品位?”
还别说,18世纪茶叶首次在英国流行的时候,这句客套话还真是这个意思。自那之后,泡一杯茶就成了英国人默认的欢迎仪式,比接吻、握手、拥抱,或其他任何一种国外很常见也很亲密的欢迎仪式都更为通用。因此,乔治·奥威尔坚持使用茶壶。茶壶不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代表一个家庭慷慨待客的物态形式。盛放在其中的体贴与关心、茶壶装满热水时的声音、悦目的外观、等待泡茶的时间以及杯子的摆放,无一不是仪式的一部分。
若是以饮茶作为欢迎仪式,你首先得用上等的水。水的味道取决于它的来源,矿泉水与厨房自来水味道之间的巨大差别不言而喻,不过即便是不同地方的自来水,味道也完全不同。
矿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以及氯或其他添加剂的存在与否,都会影响一杯茶的气味与味道的好坏。所以如果你想冲出一杯很灵动的茶,那就要用含有一点儿矿物质的水。但是矿物质含量过高也不会起什么好作用,水的味道反而会压制茶的清香。
正常的自来水一般来说都比较合适,但是水必须是中性的。酸性水通常会带来一股金属的味道,这是连通水源地与水龙头之间的金属管道被腐蚀所致。碱性水通常会被尝出肥皂味,霉味则往往来自微生物的代谢物。有时候,水已经在管道中停留了很久,特别是早上。如果管道老旧,或是由某些金属制成,又或者有点儿酸性物质将它们腐蚀了,水就会出现某种异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先打开水龙头放一会儿水,再灌满茶壶。如果你生活的地方水比较“硬”,说明水里溶解了大量的钙,通常是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所致。水中的钙离子会与茶叶中的有机分子结合,从而形成一张固体的膜漂浮在杯子顶部,这就是浮渣。它会让茶看起来不那么赏心悦目,也确实会破坏喝茶这一迎客仪式。如果你泡茶用的是硬水,可以先通过过滤的方式除去浮渣,或者用一只茶壶让浮渣沾在壶的内壁上。
一旦你找到了合适的水,就必须把它煮沸。泡茶的水温决定了哪些风味分子会溶解在水中,也就决定了茶水口感、味道与颜色的平衡。如果温度太低,许多风味分子不会溶解,茶水不仅会喝起来索然无味,颜色也比较淡。但是过高的温度同样很糟糕,茶水会有苦味与涩味。尤其是绿茶,所以如果你不想喝过于苦的茶或是被涩得舌头发麻的话,泡绿茶时的最佳水温应该控制在70℃到80℃之间。
咖啡因是一种非常苦的分子,不易溶于水。如果你想泡一杯高浓度咖啡因的茶,应该把水加热到更高的温度,这样泡茶的时候就会溶解更多咖啡因。幸运的是,红茶即使在更高的温度下冲泡也不会变得过于苦涩,因此,你可以品尝一杯高浓咖啡因的茶却不必为此皱眉。
所以,这就是关于茶的问题。它的成分太复杂了,还有太多的变量影响它的风味(茶的种类、水质、冲泡时间以及水温),所以它很容易让你失去耐心,泡出来的茶往往完全不是你预期的那样。
3
先加奶还是先倒茶?
在英国,何时往杯中加奶,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有些人建议在倒入茶之前就加奶,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热茶的加入,牛奶的液滴会被缓缓地加热。这样做可以让牛奶蛋白避免达到过高的温度,导致分子结构改变并发生变性,使牛奶呈现出“凝固”的味道。有些人还认为,先倒入牛奶,可以让茶杯避免受到热茶的热冲击,防止杯体破裂。
不过,在其他人眼中,先倒入牛奶的想法实在是讨厌。他们认为,完美的茶应该先倒入茶,再放牛奶。乔治·奥威尔便属于这一阵营,他认为,这样可以让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乳脂比例去选择合适的牛奶添加量。
你也许会怀疑,加入牛奶的先后顺序是否会对奶茶的味道带来影响,这可能是非常微小的差别。然而,在罗纳德·费希尔(Ronald Fisher)的《实验设计》一书中,他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严谨的研究,并为此发明出新的统计方法。不出所料,在随机品尝实验中他发现,奶茶中的牛奶是先加还是后加,真的会被人们尝出来。
罗纳德·费希尔的描述方法彻底改变了统计学的数学准则。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彻底改变英国人泡茶的方式。因此,即便到了今天,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咖啡馆点一杯茶,牛奶和茶的添加顺序也是有区别的。
这一点实在让我生气。比如,在火车站的时候,他们经常只是把茶包放到一杯热水中,紧接着就将牛奶往里倒,然后端给你,好像在说“我已经加了所有的配料,所以这肯定是杯茶”。“但是,你还没问过我,牛奶是先加还是后加。”有的时候,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也会这样脱口而出。在这件事情上,我和乔治·奥威尔的态度一致,我希望牛奶是后加的。但我还是想让他们问我一下。
我十分肯定,乔治·奥威尔也会同意我这个观点:目前正是英国泡茶传统的最低谷。茶仍然是大众饮料,但是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咖啡很可能会取代它。与茶不同,在过去几十年里,全国广泛供应的咖啡已经显著提升了质量,而这主要源于一项工程学技术——浓缩咖啡机。
4
亲手试试烘焙咖啡豆吧
咖啡的原料咖啡豆一开始生长的环境,比茶叶的更为炎热。咖啡通常生长在巴西或危地马拉等国家的森林中,那里的夏季温度很高,雨量充沛。
与茶树一样,灌木型的咖啡树也进化出了化学防御系统。为了保护自己不会被昆虫等动物吃掉,它们采用咖啡因这种强效的生物碱形式,摧毁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
咖啡因的苦味是我们的口腔发出的一种生物信号,警告我们正打算喝的东西可能有毒。但是就咖啡因而言,我们表示无视。为什么呢?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越来越喜欢咖啡因对自身造成的影响,类似的还有其他一些自然界形成的生物碱,如尼古丁、吗啡和可卡因。
然而,在所有这些精神活性物质中,咖啡因还是最受欢迎的。它刺激神经系统,缓解困意,从而让我们更加警觉。它也是一种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的分泌,这会造成你喝了浓咖啡以后总想上厕所。高剂量的咖啡因会导致失眠和焦虑。
和酒精一样,咖啡因会直接进入我们的血液,所以它的作用立竿见影,而且和其他生物碱一样,它具有成瘾性。一旦你开始有规律地喝它,再想停下来就是难上加难,戒断症状也非常严重,它会让你头痛、疲劳、易怒甚至迟钝。
我们喝的咖啡是将咖啡豆磨碎制成的,而咖啡豆是咖啡树的种子。它们含有大量以糖的形式存在的碳水化合物,这可以为新芽提供所需的能量。咖啡豆中还含有蛋白质,它们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最核心的分子机理,并在繁殖过程中指引着种子成长为一棵新的咖啡树。
一旦咖啡豆成熟,咖啡树的果实就会被采集并发酵,人们从果肉中取出咖啡豆并将其干燥。这时候,它们是白里透青的硬质豆。
接下来的步骤是将它们烤熟,这是咖啡中大量风味物质形成的过程。加热咖啡豆的时候,它们的颜色先会变黄,这是由于其中的糖分出现了焦糖化反应。如果你继续烤咖啡豆,便会看到它们逐渐变为非常深的棕色,风味特征也变得更加醇厚。随后,你将听到第二次破裂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加脆弱。你还会看到,咖啡豆表面留下了类似于法国烤肉的特殊光泽。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继续炙烤,便会得到一颗颗更光亮的咖啡豆,但它们没有那么美味了,高温会将分子分解成更小的结构,风味因此减少。你也会因此痛失很多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而这是咖啡中糖浆口感的来源。一般来说,咖啡豆的颜色越黑,其风味特征越普通、单一。
当你自己烤咖啡豆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制各种风味,直到找到一种完全适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我的“自食其力”让我对咖啡厂商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便只利用两个明显的变量——温度与烘烤时间,你也可以用同样的咖啡豆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风味。
一旦你烤好了咖啡豆,就必须将它们蕴含的所有风味都萃取出来,并倒入你的咖啡杯中。已知最早的咖啡研磨与冲泡方法,出现在15世纪的也门。那里的阿拉伯居民用简单的杵和研钵将咖啡豆磨碎,然后混入水中并加热煮沸。
在中东,这仍然是一种很流行的咖啡制作方式,通常被称为土耳其咖啡。用这种方法煮咖啡,可以让你喝到一口浓郁的黑咖啡。这种液体不仅含有咖啡的风味成分,还有咖啡渣,饮品的口感故而会受到影响,被赋予了一种丝滑的质地。
土耳其咖啡也很苦,在沸点下冲泡咖啡渣,会让很多诸如咖啡因之类的苦味分子溶解在水中。一般来说,人们会在咖啡中混入适量的糖以抵消苦味,从而制出一种又甜又苦的高浓度咖啡因饮品。正如医生建议的那样,如果你想因为某种味道的强烈刺激而兴奋起来,只要去喝高糖和高咖啡因的“组合”就可以了。不过,尽管这样泡出来的咖啡让人满意,但是果味会在咖啡豆的发酵过程中丧失,一起消失的还有烘焙咖啡豆时的坚果味与巧克力味。
因此,我们发现了咖啡的最大问题之一——它闻起来比实际喝起来的味道更好。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冲泡咖啡的时候,很多本应在口中释放出来的香味已经扩散到了空气中,于是留下的大部分是苦味和酸味,只剩很少的香味分子。为了避免在冲泡中失去太多的香气,最好在较低的温度下冲泡,这样也会降低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并抑制苦味。
总之,从冲泡到饮用,咖啡都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保持高温,因此一直失去很多本身的香味,只留下苦涩的味道,就像在飞机上或办公室的咖啡机里一样。
但这并不是让你对飞机上那种热咖啡敬而远之的唯一原因。研究表明,我们对五种基本口味——酸、甜、苦、咸、鲜的敏感性会受到飞机噪声的影响,对嗅觉的感受也是如此。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差别,你不可能像在地面上那样品尝飞机上提供的咖啡。
那么,哪种饮料更好呢?是咖啡还是茶?当然,每个人都会根据不同的情绪或是生活场景选择合适的饮料。不过有的时候,比如坐在飞机经济舱中,你就需要意识到,即便一杯茶更适合自己的心情,喝到一杯好茶的希望也十分渺茫,所以你不应该选择茶。咖啡的基础口感更强,可以更好地抵御机舱中的噪声,而它的冲泡温度更适合高空。至于飞机上使用的过滤工艺,起码也能制作出一杯说得过去的咖啡吧,尽管并不是最醇厚的那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