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又要拿出来争论一番了。
关于这两个区域的讨论,真是一件有趣也有用的事情。
大家唇枪舌剑论英雄,结果就是谁也说不过谁。
毫无疑问,长三角和大湾区都是国内经济发动机,两地都是好地方。
各有各的美丽,世界上只有一个上海也只有一个深圳,所以只会有一个长三角和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非得在内部争输赢,完全没必要。
但我想说长三角,保持恒强就很好,如果还能在此基础上在走上新台阶,那也是再好不过。
而对粤港澳大湾区,我也承认某些方面和长三角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可以换个理解,这种差距,可以被理解为潜力。
我们不能忽略问题,也同样不能忽视潜力。
常规去比较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劣,往往因为指标不同、角度不同都给人有偏颇的感觉。
要数文化底蕴、高校数量、民富程度、经济质量、长三角完全吊打大湾区。
要数人口年轻结构、人口流入、政策倾斜,大湾区显然又更有优势。
到底谁更好?换个角度给大家打开思路。
有人说粤港澳大湾区是1个省+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去和长三角1个直辖市+3个省去比,并且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本身就是各自省内实力比较强的城市。
而大湾区内地,还要带上江门、肇庆这样的“穷兄弟”,两者相比,本就存在不公平现象。
其实他两本来就没想过比较,因为他们自诞生起,担负的使命就不一样。
他们最直接的差异是:制度上的差异。
大湾区内部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体质,这也是大湾区最大的潜力和特色所在。
而长三角是在一个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的,表现出来的优势自然就是效率更高。
但国家赋予大湾区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经济意义,还展现出政治意义和国家意志力。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是看中他们背后难得的国际金融实力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之外,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需要有手段有技巧向港澳同胞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深圳一个最年轻的城市,因为一个老人画了一个圈,让深圳作为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为国家杀出一条血路,现在也一样,深圳被赋予了“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同样担负着向港澳同胞“秀肌肉”的责任。
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表现出来的潜力,除了承担中国实力最强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地之外,还担负着中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展示。
长三角有的大湾区基本也有,但大湾区有的,长三角真的不一样有。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自出生起,就是作为对标世界三大湾区而生,和千年大计雄安一样。
大湾区担负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来自顶层设计的深层用意。
其实剥掉港澳,内地9市和长三角去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但这几年大湾区依然用实力去展现自己的潜力。
作为两者的龙头城市,上海现在最老,而深圳现在最年轻。
上海冻结人口增长后,人口老龄化飙升全国第一,而且长三角除了杭州的人口吸引力比较强之外,南京、苏州表现都一般,主要也是吸引省内人口。
而大湾区一二梯队的广深莞佛珠每年人口净增量非常高,号称人口吸血第一泵。在人口净流入前五名的城市中,有3个来自珠三角地区,分别是深圳、东莞和广州。
这背后或许和产业有关,长三角在一种制度推动下,城市产业结构“撞车”严重,制造业分工相似,没走出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从房价反应就很明显,老哥上海均价5万+,但南京也不甘落后,均价3万+,甚至最高也去到7万+,杭州因为有阿里的支撑,均价也3万+,并且最贵去到13万,苏州的工业园区最高也去到5万+。
长三角的房价高得确实让人咋舌,房价高压下,年轻人外流也人之常情。
站在房地产的角度来看,就是房价都这么高了,上限到底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长三角好,长三角厉害,但可惜的是现在的长三角,本质上已经没有洼地了。
现在长三角的锚就是上海,上海在长三角独一无二,不仅代表着长三角城市的房价天花板,也是每个城市房价定价的锚。
其他城市再想怎么涨,都得掂量掂量老大哥的定价。上海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外资和国营经济发达,但民营经济的活跃度显然不如深圳。想要像深圳突然房价爆发,还是有一定难度。
并且长三角已经发展非常成熟且稳定了,长三角的楼市也非常明朗,想在长三角找到非常便宜的区域,基本买了后期也卖不掉,有价值的房价已然不低,从投资角度,也就是暴击可能性不大。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大湾区虽然有问题,但也同样有潜力的原因。
长三角很强,是因为他已经发展很多年了,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加上历史原因,长三角已经崛起非常长的时间,也就是已经过了迅猛成长的时期了。
而年轻的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才刚刚出生,他代表的是希望和潜力。
大湾区内地9市中,产业强劲的似乎一梯队的广深以及二梯队的东莞佛山珠海,其他城市产业结构不突出,和长三角的均衡化相比,大湾区的产业更讲究产业分工。
这种结构模式有利有弊,在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时代下,发展模式多元化才能抵御风险,尤其是中国经济已经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和外资撤离的多重挑战。
大湾区为什么拥有如此强的人口吸引力,就是因为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分工合理,不管你是高端金融人才、还是制造业人才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老百姓(603883,股吧)谋生容易。
这也是大湾区每年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原因,并且都是年轻人居多,这些年轻人带来的资金、技术就是大湾区最大的潜力。
对于普通人而言,大湾区年轻,一切皆可想象,深圳房价太高,但环深的东莞、惠州一样能安放肉身,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但房价总体均价才3万+,和强二线城市南京差不多。
相比长三角未来走出一个省的气魄,大湾区的目标是要走出一个市,这就意味着融合程度会更深,这也是大湾区后期的爆发力。
2002年12月31日,深圳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期规划,其中有提及要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这意味着大湾区的真正融合要加速了,这对于临深楼市而言,就是房价上涨的一大爆发点。
如果比民富程度、科教文卫实力,大湾区确实不是长三角的对手,但对于楼市而言,我们不能看着确定去找暴击机会,而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然后再去找暴击机会。
长三角楼市基本没洼地,现在入场,太便宜的小心是坑,太高的再出现大涨的概率也不高。
而大湾区正在成长,又因为有港澳这张王牌,占有很多政策优势,深圳发展到今不过40年,但是发展的速度和成绩已经有目共睹,它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深圳速度,还是中国速度,现在重新赋予“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责任,就是再次给予深圳改革领头兵的信任。
所以现在大湾区,更像是一个拼搏的年轻人,是一个绩优股,长三角是很强,但更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大湾区则是一个创业者,虽然起步晚,但后劲非常明显。
孰优孰劣?肯定没有高低,因为都很强,但毫无疑问,未来几十年,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依然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end-
以上为正文,来自雪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