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狂飙突进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释放了明确信号。
比如,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
而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只限于“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详情见建设门槛再收紧,这些城市将受到重大影响)
不过,规定似乎显得抽象,让人直观感受到高铁降温真正成为现实,还是最近来自陕西的一则消息。
日前,陕西省发改委在回应网友咨询时透露:
这则消息基本上官宣,于2017年12月集中开工的4条关中城际铁路进入暂停建设阶段。
一个省暂停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是一个罕见举动。而陕西打响高铁降温“第一枪”,相信只是开始。
更多的地方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高铁普惠时代,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
01
高铁“水大鱼大”的时代结束了
其实,在相关部门的《意见》公布前,陕西城际铁路降温的迹象就已经比较明显了。
去年5月,陕西省相关部门在答复“关中城际铁路延迟问题”时就透露,相关线路“用地手续办理慢”的主要原因是: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次相关部门回应中所强调的“资金筹措”原因相呼应。
通俗说,抛开政策原因,主要问题其实就是“缺钱”。所以,优先级相对不那么高的城际铁路只能为其他干线铁路让路。
不过,对陕西来说,城际铁路的暂停,可能还不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一个重要信号就是, 陕西“十四五”规划中,也未明确提及城际铁路相关规划。
来源:悦西安
而以城际铁路为代表的高铁降温,远不只是陕西所遭遇的尴尬。
要控制因高铁建设加剧地方债务风险,相关方面其实早就给出了信号。如去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一次讲话中提到:
再加上最新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升高铁建设门槛,“高铁降温”的靴子可以说正式落地。这意味着那些财力有限、客流量有限的地方,或将告别高铁梦。
过去的十多年,中国高铁可以说是“普惠”式的,众多县城、边远地方都被纳入了高铁版图。尽管在某些特别时段,高铁也遭遇过“降温”,但这一次情况明显不一样——它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种长远的趋势。
比如,媒体报道,今年国铁集团计划投产高铁线路1600公里,已不及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而2020年投运的2520公里高铁,与2018-2019年相比,也已收窄了40%左右。
可以说,高铁的“水大鱼大”时代已经结束了。
02
哪些城市离高铁渐行渐远?
过去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
截至到去年底,国内已有5个省份的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000公里,分别为:安徽、广东、辽宁、江苏、山东。
来源:搜狐城市
高铁通行里程前五名省份中,安徽超过广东位居第一位,辽宁超过江苏、山东进入前三,这种分布状况其实已经能够反应出一些问题,即过去的高铁修建,未必和地方经济实力与客流量完全匹配。
而随着高铁建设门槛提高,这一现象将很难重现。
未来,高铁将严格根据地方财力和实际出行需求来“定制”。确切地说,高铁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城市,尤其是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高的重点城市群。
就以城际铁路为例,刚刚公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就有这样的表述:
另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
很明显,几大头部城市群将是未来城际铁路建设的主角。与此对应,其他城市群必须量入为出,“有条件”“合理规划”才行。
这也就意味着部分地方“轨道上的都市圈”,将受到影响。
如此次陕西被叫停的4条城际铁路,就难免影响西安一小时交通圈的建设进度。
而形成对比的是,日前公布的《南京都市圈规划》依然提到,到2025年,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
03
错过高铁,意味着什么
那么,高铁大降温,越来越向重点城市群倾斜,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三四线城市的楼市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众所周知,高铁是支撑不少三四线城市楼市的一个重要利器。如媒体报道,借助城际铁路概念,原本陕西计划建设的多条线路沿线景点受到很大鼓舞,部分板块热度上升,吸引到诸多房企布局投资。
而在城际铁路梦破碎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就少了一个可以讲故事的概念。很自然,这些地方的楼市价值难免受到冲击。
其次,部分低线城市的航空业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高铁与航空的竞争关系,在高铁诞生后就一直表现得非常明显。而随着高铁规模增长减速,航空业有望挖掘更多的潜力。
事实上,过去几年,三四线城市机场愈发普及,客流吞吐量增速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的机场。
来源:城市进化论
比如,前不久公布的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普降之下,全国有23个机场客流吞吐量却逆势上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知名”的三四线机场。
另外,高铁建设的收窄也再次说明,人口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过去很多年,我们都习惯了人均数据比总量更重要。但是,在人口红利式微的今天,总量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人口。
因为总量意味着“流量”,无论是对于争取基础设施的修建资格,还是发展消费、托底楼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高铁的降温,也再次提醒更多的城市,一些风口和机遇,“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及时抓住了就可能是成功跟上一个时代,反之,则可能意味着被动甚至掉队。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SF014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