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调整中逢低布局 今年来基金自购11亿元
继去年自购旗下基金获得“大丰收”后,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又投入11亿元自购,或意在趁市场调整低位布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基金公司已自购基金84只,其中自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超9亿元,占比八成以上。在3月份股市调整期,自购总量达到今年以来的单月高峰,金额超过5.1亿元,而权益类基金是基金公司的重点购买对象。
2015年以来,基金公司的大举自购往往也对应着市场调整,其逢低布局的意图一览无余。若统计2015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量最高的15个月可以发现,基金公司大多选择在股市调整阶段入场“捡便宜”,这与基民的追涨杀跌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并非所有的自购都能如期获得高回报,但长期来看,基金公司成功“抄底”案例居多。比如2018年12月、2019年8月,权益类基金自购额占总自购额比重分别超过72%、49%。若从自购当月1日起计算,并以偏股基金指数数据为参考,截至今年4月14日,基金公司获得的回报分别超过100%、63%。
再以去年一季度基金公司自购潮为例,去年初至今年4月14日,近八成自购基金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约7%,54只产品收益回报超20%,最高的达到80%。
比如汇添富基金去年2月公告,以2亿元固有资金投资公司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其中,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行业、汇添富消费升级两只基金去年初至今的收益率分别为74%、79%;郑磊管理的汇添富创新医药同期收益率也超过76%。
再如中欧基金去年2月斥资5000万元自购,涉及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王培管理的中欧行业成长等产品。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这两只产品净值涨幅分别超95%、57%。
整体来看,去年以来收益率排名靠前的自购基金,大多是基金公司去年2月及3月调整时低位入场购买的产品。截至去年末,这些基金公司大多对这些产品仍维持原有仓位,甚至有所加仓。
不少个人投资者的操作与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背道而驰,持有期短、喜欢追涨杀跌的基民收益情况往往不佳。此前,支付宝发布的《一季度基民报告》统计了今年一季度个人投资者的盈利数据。结果显示,持有基金时长在3个月以内的用户,超七成是亏损的,更有58%的用户亏损幅度超过5%。不仅如此,相较基金净值的涨幅,喜欢追涨杀跌的用户少赚了40%。
业内人士认为,过于关注短期收益更容易造成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的投资行为,而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很多机构,更愿意逢低布局、长期投资,忽略漫长投资期中的一些“小水花”,这也使得其盈利可能会更高,个人投资者可以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