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意安
3月30日,浙商银行发布2020年报。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行总资产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7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2万亿元,增长16.26% ;总负债1.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2%,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34万亿元,增长16.78%;不良贷款率1.42%,拨备覆盖率191.01% ,资本充足率12.93%,一级资本充足率9.8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75%。此外,2020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7.03亿元、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123.09亿元,均保持合理水平。
2020年对银行业而言并不是容易的一年。年初疫情的爆发给宏观经济带来极大冲击,在间接融资市场为主的我国金融市场,银行对实体经济复苏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身处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活跃的地区,浙商银行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号召积极驰援,从信贷资源投向和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两方面着手,帮助企业纾危解困,这种打造“良心银行”的经营基调贯穿了2020全年。
作为积极进取的一家“00后银行”,早在2015年,浙商银行就明确制定了开拓进取的目标——打造最具竞争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不断谋求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两最”总目标的引领下,即使风雪载途,浙商银行也依然在坚持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道路上稳步行进。
1
减费让利数十亿,积极驰援实体经济
虽然疫情在2020年一季度就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则持续至今,对银行的整体经营环境也构成了深远的变化。为有效帮扶实体经济迅速复苏,浙商银行在倾力压降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在信贷投放层面大幅扩容。
从2020年报数据来看,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之下,该行信贷投放的力度持续加大,发放贷款和垫款占总资产比例持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占总资产比例58%,在2018年、2019年分别较上年上升9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进一步提升1个百分点。
去年年初,许多小微企业最先遭受了疫情冲击,陷入经营困难。浙商银行在疫情初期主动开展小微企业调研,调整、完善金融服务内容,率先通过加大信贷供给、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主动续贷、自动增信提额、开辟绿色通道、减息减费六大举措,帮扶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
事实上,“小企业金融标杆银行”只是浙商银行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年来,该行在普惠金融、民营企业、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增幅均属业内领先。
据悉,目前浙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中的6成以上投向民营企业,在其大本营浙江省内,民营企业业务占比超过80%。较2020年初,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加了324亿元,增幅19%,小微贷款余额占比17.12%,多年来一直保持业内领先,标杆优势进一步巩固。制造业贷款投放提速,较年初增加215亿元,增幅19%;绿色贷款显著增长,较年初增加246亿元,增幅46%。
另一方面,从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维度看,财报披露数据显示,浙商银行积极减费让利,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主动降息、减息、减费让利合计数十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的融资成本压降和信贷投放扩容与战略目标的统领依然有着深度的协同性。
近年来,通过疫情期间深度驰援实体经济,浙商银行也更好地探索了平台化服务的深度和边界。过去几年,浙商银行倾力打造“产业链银行”,用平台化服务重新定义银行服务,通过创新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帮助企业盘活资产和资源、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财务成本。围绕产业链各环节交易主体真实交易场景,浙商银行由点及面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到产业链企业的生产、生活、资金管理和交易活动中,构建“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综合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产业链交易成本,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
2
对公“取长”零售“补短”,资产质量日趋稳健
2020年平台化业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对平台化服务战略的深度践行不但是浙商银行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的重要手段,也为银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产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了良好铺垫。
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浙商银行平台化服务公司用户数已达6.25万户,增长38%;融资余额6784.6亿元,增长49.8%,占贷款比重37%,较年初提升11个百分点。目前,浙商银行逐渐与一批大型央企集团、A股上市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国家电网、华为、蒙牛、娃哈哈、格力、顾家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都已进入浙商银行的长期合作名录。
而得益于以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服务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模式,目前浙商银行已在电子电器、饮料、家具、医药、粮食、仓储物流、汽车、金属加工、养殖、租赁等20多个行业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小额、分散业务逐渐强化,大数据风险管理和预警平台等平台化业务风控模式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相关信用风险。
此外,零售发力也给浙商银行的业务板块结构带来了新的看点。
通过充分发挥零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浙商银行零售业务占比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浙商银行“e家银”平台有效客户增长140.7%,融资余额增长195.8%。零售占存款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2020年浙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530亿元,较年初增幅58%,占吸收存款比例较年初上升5个百分点。同时,有效控制同业负债依赖度,同业融入占比15.07%,处于上市同业较低水平。负债结构的优化也为浙商银行后续的稳健经营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当然,不良贷款的降旧控新仍是下一步的重要挑战。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个别传统行业景气度下行,疫情影响下银行一系列帮扶措施的落地虽然帮助了数量众多的客户度过难关,但部分行业景气度仍在恢复过程中,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现金流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也对不良贷款率带来了影响。
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0.45亿元,不良贷款率1.42%。但对比行业情况来看,此前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不良数据为1.92%,相较而言,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属稳健。
而新增资产情况来看,情况有明显的向好趋势。浙商银行方面披露信息显示,近2-3年在逾期偏离度大幅下降、对不良贷款认定趋严的情况下,平台化业务新增的不良率仅0.15%。2020年末,逾期贷款占贷款的比重1.81%,特别是逾期1天至90天的贷款较2019年末明显下降0.36%。通过对贷款的结构性分析可以发现,新增逾期不良贷款显著减少。从资产质量变动的角度看,无论是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率等指标,都有明显向好趋势。
金融科技加持下的平台化服务正在成为浙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鲜亮标识,随着平台化能力逐步深入浙商银行各个条线业务,客户获得更便捷高效服务体验的同时,银行的风险管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随着疫情逐步过境、疫苗普及,经济已经明确进入了加快复苏的阶段,对浙商银行而言,疫情期间已做好了低位布局,而眼下,随着经营环境逐步回温,新的一页或将很快翻开。
原创|独家|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有思想的
十字财经(cross_finance)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十字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