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IPO收紧了”,这是近期不少市场人士的明显感受。从相关数据看,IPO上会数量呈个位数的现象已经持续两周,相比去年年底呈现断崖式下滑。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已经有84家企业终止、中止审查或暂缓表决等,创下了高峰值。
科创板将提高上市门槛?
IPO审核全面从严,这一趋势在进入3月后越发明显。
多方信源均称,多地证监局已经全面提高了对拟IPO企业的上市辅导要求,并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有证监局通知,如果某中介机构将已经申报的企业撤回,其在当地执业将会受到极大限制;也有证监局要求,对于申报质量不高的企业,如果遇到检查就撤,属于“带病申报”,监管局会出相应的监管函。某证监局在刚刚召开的辅导监管工作会议,提出后续将下发辅导工作材料清单文件,同时要求发行人和中介机构高度重视资金流水核查。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目前监管层对项目的问询比以往更为严格。最直接的表现是,IPO问询次数增加,过去IPO大多经历二轮问询,如今三轮问询的案例迅速增加。
“科创板的上市门槛或将提高”,这一猜测更是在业内盛传。消息称,监管层正考虑收紧科创板企业上市标准,要求企业更具科创属性。证监会或最快于下月发布调整修订后的细则,对科创板上市企业将更强调“硬科技”,也更加严格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
最新消息显示,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18日科创板IPO折戟。罕见的是,在上市委会议上,上市委委员一个问题都没有问询,当场直接被否决。
IPO“堰塞湖”现象严重
从数据上看,A股IPO正呈现“一高一低”的走势。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84家企业终止、中止审查或暂缓表决等,创下了高峰值,其中不乏柔宇科技、云知声等明星企业。而去年同期,终止审查的企业只有1家。值得一提的是,仅3月以来,就有32家企业终止、中止审查。实际上,终止审核潮从去年底就开始发生。去年12月份以来终止、中止审核的企业数量高达132家。
与此同时,根据大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2月平均每周上会数量分别为22家、18.2家,2021年1月、2月平均每周上会数量分别为15家、10.33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具体到周,去年11月2日-8日,共有26家上会企业,到了3月8日-3月14日首发上会的企业仅有6家,审核数量不敌此前的四分之一,而上会数量呈个位数的现象已经持续两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数据传递了监管层全面从严审核的信号,也暴露出企业自身质量不过关的问题。《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中国证监会曾抽中20家拟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其中16家在中签后终止审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此外,3月1日发布的《刑法修正案》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作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更是逼退了一些基本面不过硬的企业。
监管审核态度变化背后,或源于目前日益严重的IPO“堰塞湖”现象。根据证监会数据,目前累计有47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会,其中创业板企业数量最多,高达253家,科创板的排队企业也已达105家,主板、中小板分别为68家和44家。而处于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数量更是庞大,这一数字目前已达2278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