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方正富邦基金
这两天,大家都把十年美债利率视为这轮大跌的元凶。通常,长端美债收益率被视为全球各大类资产的定价锚。昨日,10年美债利率不仅涨破1.5%,更是在盘中一度创下1.61%的高点。这个利率一旦突破1.5%(即标普500股息率)的数值,意味着债市相比股市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届时全球资产会出现一轮挤泡沫的过程。这可触及了投资者们的心理防线。2月25日,美股三大指数隔夜均跌逾1%,纳斯达克指数跌幅甚至超过3%。
事实上,10年期美债利率自从去年8月以来就一路上行。但在消费领域持续低迷数年的通胀,让人们在长债利率最初上涨时并没有感到担忧。而近期,人们开始心慌,纷纷改变观点。美国银行的信贷策略师Hans Mikkelsen指出,2020年夏天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前所未有的低估经济增长。真实的经济增长比预期强劲得多,这会很大程度推高通胀。
美债收益的“一路高歌”,无论是对大宗商品还是股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债的带动下,全球债券市场利率都出现了一轮明显的上行。同时,无风险利率上行的势头开始压制黄金、白银等金属价格。在风险资产方面,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商品为王”的格局也愈发鲜明。例如原油价格的突出表现,以及有色、化工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一路狂涨。
但除此之外,全球股市却可能面临阴霾。如此高的股价将让人们没有犯错的余地。一个很微小的收益率变化,都会导致获利了结,尤其是科技股投资者。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四重创3.5%,为四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拖累美股大跌。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达利欧也在近期发出警告称:虽然美股整体目前还难言泡沫,但是散户投资者当下的宠儿“新兴科技股票”,现在已经进入了“极端泡沫区间”。而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暴跌,基金经理们也已纷纷开始采取预防性的动作。
既然美债收益率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债收益率这么惊人的飙升呢?
通货膨胀
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或许是解释收益率上升的最简单的原因。受益于疫苗的大量推行,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有望在3季度左右实现群体免疫。在疫情得到控制,加上数万亿美元的财政救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欧经济修复预期大幅提升,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行,尤其是原油价格上行幅度较大,带来通胀隐忧。追踪通胀保值债券持有者通胀预期的10年期盈亏平衡息差已经达到2.15%,这远远高于美联储通常设定的2%的年度目标。
美国家庭被压抑的储蓄是今年晚些时候推高通胀的另一因素。由于此前严重的疫情,人们被迫呆在家里,这限制了在餐馆、休闲和旅游方面的支出。随着疫情好转,消费者将会把储蓄释放到经济上,这会刺激服务价格的上涨,并导致通常会促使央行加息的价格压力上升。
美联储行动不足
作为美联储新的平均通胀目标制框架的一部分,美联储可能会不改变当前的政策,这种对于债券收益率上升对抗意愿的缺乏,导致本周债券空头更加大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只要有必要,美联储都将支持经济,而且政策制定者在开始考虑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之前都会进行很好地沟通。虽然这个说法被一些投资分析师指出只是口头上的说辞。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接受美联储资深官员不断重复的观点:债券收益率上升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担忧。
强制性抛售
以美国利率主管Gregory Faranello为代表的部分市场人士还提出,收益率的飙升还可能是部分抛售引发了更广泛抛售的结果。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迫平仓他们的美国国债期货多头头寸,这一行为进而推高了利率。
同时,凸性对冲也是矛头的指向。由于房主停止为他们的房屋再融资,这会让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持有者看到他们的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升而上升。那么为了抵消持有期限较长的投资带来的风险,这些债券的持有者会出售长期美国国债作为对冲。
总之,即使是相对温和的利率上升其实也在给我们释放信号:不顾估值,直接涌入市场领涨股票的日子可能即将结束。这需要投资者去发掘其他的投资机会。利率走高在情绪饱满、估值偏高、交易拥挤的背景下的确容易带来扰动,特别是高估值的成长股部分。当然,当前美债收益率上行也并不意味着美股下行趋势性拐点的出现。未来美股股价进一步上涨仍可能通过股息增长率或者盈利增速上修来对冲估值下滑或风险溢价的再次大幅回落来实现。
摘自:
Wind:三大因素推高美债利率,投资者为何开始“慌了”?
中金公司:美债利率为何快速上行?突破关键关口后的连锁反应
中信证券:美债利率上行杀估值是市场恐慌的原因
华泰证券:美债收益率上行,“再通胀”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十年美债收益率逼近风险临界点,基金经理已为暴跌做防御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稿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整理,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稿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全面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市场,投资者自行承担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敬请投资者于投资前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最新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他法律文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