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城地区洮南市蛟流河乡,王洪艳拿着玉米大灾气象指数保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我种了26430亩玉米,投入成本2000多万元,要照一般年份,净收入得将近500万元。但遭了旱灾,成本保险拿了49.12万元赔款,这也不够还贷款的。结果安华农险那个气象指数险又赔了12.38万元,这底就兜住了,这个保险真是救了我们这些包地大户了。”
王洪艳说的气象指数险,全名叫做“玉米气象指数大灾保险”。这是安华农险吉林省分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指数保险产品,2019年10月还被列入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分3年实施,预计将投入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在经过2019-2020年洮南市的两年试点运作后,项目已经探索建立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作物气象指数保险工作机制,开辟了吉林省内气象指数保险新模式。
化解农险可持续发展瓶颈
“从国内现行的种植险操作中可以发现,查勘定损难、道德风险管控等瓶颈问题,仍是全国种植险业务长久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这其中有地块零散分布导致难以精准查勘的问题,还有农险工作季节性强很难兼顾时效性的问题。在尝试通过创新提升技术、服务破解问题但效果有限后,玉米气象指数大灾保险应需而生。”安华农险吉林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气象指数型产品的业务要点在于,将传统农险业务中能够形成大面积灾害的水灾、旱灾、风灾、霜冻、洪水的风险理赔方式进行调整,依据气象指数模型,对降水、气温、土壤、风速等元素,按照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划分作物生长期,根据生长阶段确定当期气象基数,并设计气象指数理赔阈值。根据实际气象阈值,以村为单位分段赔付,即气象灾害指数达到或超过设定的理赔阈值时,保险公司根据约定标准给予赔偿。
通过气象数据变化反映灾害影响程度,以此替代传统的理赔查勘定损模式,极大节省了查勘成本,真正做到“简单快捷、触发即赔”。再通过与传统农业大灾保险产品组合运行,就能为种植户提供更优化的风险保障体系。
据了解,玉米气象指数大灾保险分为补充型和高保障型,保障金额为3900元/公顷和10100元/公顷,费率根据保险责任范围不同设定8%或8.5%,保障周期为153天。试点项目共计承保3029公顷,保费收入280万元,为规模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提供3100万元的风险保障,试点资金撬动20倍。
科学制定指数标准
所有发展指数保险都会面临共同的难题——基差风险和数据瓶颈,为有效解决这两大难题,安华农险通过网格化高密度地网铺设,在所有承保村铺设气象监测站,使灾害分散单位增多,风险区划变小,实现以村为单位触发理赔,最大程度降低了气象指数保险的基差风险,实现风险的空间分散,有效解决基差风险难题,提高损失认定的精准性。
为确保玉米气象指数大灾保险产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安华农险以气象降水、气温、风速等指标为主,利用气象历史数据为定价依据,综合考虑土壤、作物阶段长势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充分反映作物生长季的气象数据情况,并以产量数据为辅,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阶段气象数据对玉米单产的影响系数。通过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风险测算,探索设定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灾害类型的理赔指数阈值,使气象指数模型更加合理化、精细化,进一步实现指数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模式创新。
带来良好理赔体验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保险报》了解到,通过精心筛选,安华农险在洮南市定下几家已经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为2019年项目实施对象,并在2020年继续扩大试点效果。项目实施对象扩展至2户家庭农场、56户种植大户,并专门研发了普惠保APP智能系统,指导农户安装操作。
承保期间,安华农险定期为承保农户推送多轮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指导、耕植技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专家答疑等种植、理赔服务信息,农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农情、垧情,对农户耕种、防范灾害风险提供了有利帮助。
与此同时,利用村级气象监测站,安华农险每日监测降水、风速、气温等指标,时时监测气象灾害。一旦发现降水量低于理赔阈值,即使作物还处在生长阶段,受灾农户也能在第一时间收到足额赔款,“触发即赔”落地成为现实。
气象指数保险承保模式已能够为地方政府分担区域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毁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农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进一步解决政府、农户防范自然风险的后顾之忧,也为形成2021年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金融支农典型模式提供借鉴经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