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首月,金融系统即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月度“答卷”。人民银行2月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新增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均创历年1月新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同时,广义货币(M2)、社融增速逐渐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透过这份“答卷”,我们看到的是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显著增强。1月新增社融超预期,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82万亿元,同比多增3258亿元,显示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1月信贷再迎“开门红”,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同期新高。同时,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呈现“有保有压”的特点。其中,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多增1.49万亿元,同比多增3800亿元,反映出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效果延续。而当月信托贷款减少842亿元,同比多减1274亿元,与当下“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的监管基调相一致,防风险仍保持一贯的节奏和力度。
透过这份“答卷”,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金融政策精准有效。面对疫情冲击,金融监管部门快速反应,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稳定适宜的金融环境。当前疫情影响虽逐步消散,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宏观政策有必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复苏。1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由此可见,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保持战略定力,既保持了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也没有“大水漫灌”,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预期。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下一步,我们仍将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稳步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透过这份“答卷”,我们看到的是经济基本面稳固向好,市场潜力旺盛充足,中国改革红利加快释放。金融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金融数据向好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准确研判、精准发力的施策智慧,是市场主体拥抱变局、蓬勃生长的勇气和活力,也是中国经济规模巨大、不惧风雨的底气和韧性。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实现了中国经济里程碑式的跨越,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常态回归,内生动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逐步改善,这一点已经成为各界共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具备持续向好的基础,这是因为,我国有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在大幅提升,改革开放红利正在不断释放。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这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保持金融系统稳健运行的基础上,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双向开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