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危险的抱团轮动游戏
在过去两年来的结构性行情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业绩表现抢眼,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的目标。由于基金经理经常会将新申购进来的资金买入既有持仓标的,因此不少基金重仓股表现抢眼。
从基金的收益来源看,在热情高涨的市场中,依靠估值推动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企业盈利预期所带来的收益。由于公募基金的考核以相对收益为主,因此基金经理,要想业绩领先同行,更倾向于选择激进的投资策略。毕竟,相对于企业盈利,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更多。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个股市盈率超过50倍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参照意义。100倍的市盈率和200倍的市盈率,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上千倍的“市梦率”呢!
当基金经理更愿意去追求泡沫收益时,市场就会充斥着这样的现象:买入,然后以更高价格卖出,然后再去换下一个标的,如此延续下去。从过去一年来的行情表现看,这种板块轮动的趋势愈加明显。
过去一年多来,不管是新能源汽车、光伏,还是医药等板块,行业轮动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让一些基金经理如鱼得水。以广发高端制造基金为例,该基金定期报告披露的重仓股显示,该基金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石化等板块频频轮动中大多踏准了节拍,获得了非常高的收益。
食髓知味。当一种策略可以带来明显超额收益时,基金经理往往倾向于把这种策略发挥到极致。尤其是管理资金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研究、信息和资金优势,借助高涨的市场氛围不断轮动。在他们看来,可以在板块低谷时买入,然后在高位卖给接盘者。
当上述逻辑愈发趋于一致时,往往会出现机构抱团的现象。通过抱团轮动,在市场氛围高涨时更容易操作。
事实上,机构抱团持股屡见不鲜。如何看待抱团股,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种情况,大家都知道是好公司,最终这家公司被很多机构持有,这是机构抱团的结果。另一种情况,则是机构的主动抱团,这种情况更多属于对股价带来更大影响力的抱团行为。
例如,某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基金,抱团持有小市值公司,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以上,然后利用这种资金优势获利。更为常见的是,整个基金公司旗下众多基金抱团持有单只个股,这种情况下抱团更为隐蔽。
机构主动抱团轮动,看似是聪明之举,但从投资的本源来看,最终结果是无源之水。对于投资来说,最根本的收益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抱团轮动暗含的潜台词是自己以较低价格买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交易对手。要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自己比对手聪明。
事实上,从过往历史看,很多自信满满的聪明人、赚了很多钱的人,最终都在轮动中被市场绞杀了。只有巴菲特那样将收益建立在企业增长之上的人,依然延续着传奇。
市场已经证明并且还将持续证明:一切没有建立在企业收益基础上的抱团,最终都会瓦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