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千亿资金挥师南下。
据WIND,2021年以来,南向资金连续10日单日流入超百亿港元,特别是1月18日,单日流入超200亿,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日新高。
“北水”急速涌入香港,或代表着前沿投资者对趋势的敏锐判断。
背靠中国庞大经济体的港股市场,如今正经历从制度到内涵的多方位蝶变,迎来价值重估和创新成长的双轮驱动。
鉴于此,长期深耕港股市场的优秀QDII基金关注度持续升温。此前我们就曾深度了解过南方香港成长(代码:001691)基金经理之一王士聪的投资理念——《南方基金王士聪:做有复利的研究,在基本面右侧买入》。
如今,站在2021年开年,我们再听听王士聪眼中港股投资的长期机会。
以下为直播内容的文字整理,有删改。
▌港股价值不止于低估值,更在于新经济
【王士聪】:如果只看恒生指数,港股估值的确低,但问题是恒生指数对港股市场的代表性在逐步降低,因为恒生指数中金融和地产占比达5到6成。
但在实际投资中,我们更多参照的是MSCI中国指数。这个指数囊括港股、美股中概股、A股中的优秀个股,特点是新经济行业占比较大,目前估值并不是特别低。
自上而下来看,我认为港股投资价值不止于低估值,更在于新经济。港股的新经济行业更多分布在消费、医药和TMT。在港股+中概股中,目前这三大行业在过去十年纬度上审视,处于比历史均值稍微高一点的水平,结合偏宽松的货币环境,可以说目前港股新经济行业估值仍有一定吸引力。
自下而上来看,我们致力于在这些行业中优选个股,未来3—5年在消费、医药、TMT这三个新经济赛道上,仍然可以发现一些投资回报率不错的公司。
▌中概股回归浪潮,丰富了投资机会
【王士聪】:美股一共有两三百家中国企业,其中有比较大的有影响力的企业约三五十家,而目前已经有8—10家拟回归到港股进行二次上市。
这些美股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内在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香港市场可以为这些美股中概股提供规避外界风险的避风港;二是港股逐步放宽对“新经济”的上市条件,很多新经济公司因为VIE架构,无法在A股上市,但港股制度层面已不再存在限制。
所以,可以预期,未来将有更多较优质的中国公司回归香港上市,这就带来很多打新和长期投资的机会。
▌港股既有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劲支撑, 又处于全球宽松货币环境之中
【王士聪】:很多港股上市公司是中国内地企业,所以本质上港股市场的基本面和中国经济是高度相关的;但是港股资金又来源于全球,投资者以欧美长线机构投资者居多,所以港股资金面又和全球流动性和全球货币政策高度相关。
从基本面来看,目前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全球中最好;从货币面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平稳,甚至今年可能有所趋紧,但整个欧美货币大放水,全球流动性变得非常好。
所以说,香港市场既有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劲支撑,又处于全球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中,最终导致港股整体呈现出较好的投资机会。
▌广泛覆盖、深度研究,践行长期投资
【王士聪】:首先,我们会挑选出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池,尽可能覆盖更多的股票,包括市场上关注度较低的股票,甚至之前市场对其有所质疑的股票,然后以客观心态去研究研究,摒弃偏见、深度调研、专家访谈、撰写报告、建立模型。
最后,基于未来3—5年,对其盈利和收入进行一个预测,再对公司估值和行业壁垒进行判断。
可以说我们的持仓,经过精心挑选,对其基本面有一定的把握。我们会从长期视角进行选股,并践行长期投资的理念。
▌公司价值的本质是创造价值
【王士聪】:我们所有的研究成果最终还是会落实到数字上面,我们会把感性和理性的数字都融合在财务预测模型之中,再结合公司未来的长期的成长性、竞争壁垒,会判断公司长期的估值应该是多少。如此,我们就可以算出来中长期投资的预期回报率。
我们其实没有在成长和价值之间有侧重,我们主要专注于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
我认为价值和成长本身不是对立的,价值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潜力,优秀的企业能够不断地为社会、投资者们持续创造价值,价值和成长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动态融合的。
▌投资个股时,会落到公司最本质的发展点上
【王士聪】:目前,个人非常关注新兴消费品和零售商、K12教培、医疗服务、TO B互联网企业、中短视频等。我们在不同行业里头看的核心的指标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行业的核心逻辑有很大区别,我们希望更加地关注到每一个行业的最本质的发展点上。
比如在消费领域,我们可能更关注它的产品力、品牌力如何。比如,餐饮企业更注重单店模型、关注开店速度;对于在线教育公司,更关注行业竞争格局。
在医药领域,尤其是创新药企业,我们更关注它的创新属性如何?产品管线推进节奏如何?临床数据如何?
对于TMT公司,我们更关心一些巨头市场布局,关注新业务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