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沃基金微财富
“你有男朋友吗?”
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女性会被HR问到这个问题。
第一次听到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这跟工作有什么关系?
别误会,面试官并不是看上你了,也不是想给你介绍对象。更不是在阴阳怪气,觉得你肯定没有男朋友。
他们的目的,藏在下一步。
如果你回答“没有”,那皆大欢喜,下一题。如果回答“有”,那还有一系列问题等着你:
“你老公在哪里上班?”“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你们什么时候生孩子?”
什么时候生孩子,才是HR真正想问的问题。
被生育困扰的职业女性
生孩子对工作的影响,从找工作就开始了。
一项调查发现,约有6成的女性在找工作时被问过“男朋友或结婚事宜”和“是否为独生子女或生育二孩事宜”,甚至有超过一半的人遇到过“几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的过分要求[1]。
2019年妇女节,湖南长沙一女性专场招聘会现场,女性求职者在屈指可数的几家招聘企业面试
即使闯过了层层歧视,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但只要一怀孕,女性就会走上一条苦痛之路。
首先是各种生理反应。
研究表明,近一半的孕妇在怀孕早期会恶心和呕吐,也就是常说的“孕吐”,而且这种难受的状态往往能持续一整天[2]。
其中,超过3成的女性因比较严重的孕吐反应减少了工作时间[2]。
还有健忘、水肿、便秘、晕眩、睡不好等各种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8成的孕妇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3]。
在老板看来,怀孕期间行动不便,自然会影响工作效率。
而且怀孕期间要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可能会造成工作时间的减少和中断。
2013年11月4日,摄影师准爸爸用相机记录妻子的孕期。这是妻子怀孕的第164天
经历千辛万苦,孩子终于出生,但对女性的折磨还没有结束。
有约50%的产妇会产生产后忧郁,她们比平时更容易哭泣,更易怒,情绪更不稳定。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天至数周[4]。
还有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抑郁症,在美国,大约有10%到20%的妇女在分娩后6个月内经历过重度抑郁症[4]。
产假造成的职业中断也让工作收入大幅降低。
丹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生孩子之前,男性和女性的工资水平变化都差不多。但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女性的收入水平断崖式下跌30%[5]。
在丹麦的这项研究中,孩子出生之后,女性的收入水平骤降30% / Kleven H, Landais C, Søgaard J E. Children and gender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Denmark[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9, 11(4): 181-209.
即使10年之后,女性的收入仍然下降了近20%。生育之后,收入始终没有回升。
在中国,有研究发现,每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女性工资率下降约7%,且生的孩子越多,这个负面影响就越大[6]。
还有很多女性为了家庭,不得不暂时放弃工作。
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青年女性在孩子3岁以前,有超过4成的人经历过半年以上的工作中断,其中超过8成是因为要生育和照顾孩子[7]。
职业中断自然会影响工作的发展,现在的就业形势本就严峻。2020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又一次达到了历史峰值[8]。
2020年9月26日,河南洛阳举办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现场招聘会
一个刚刚硕士毕业的人,差不多25岁,步入职场后的几年正是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间。如果在这时候生孩子,对于职场发展将是严重打击。
而且怀孕加生孩子要耽误两年时间,转眼就接近30岁了。此时不会被问男朋友和生孩子的问题,但又要面对招聘启事里“只考虑30岁以下”的歧视了。
有研究发现,生育之后,某些女性更倾向于选择产后福利好的工作,哪怕工资会低一些[6]。
对于职业女性来说,生育已经成了一种高风险的选择:越努力,拥有的越多,越不敢随便生孩子,因为没有职位和机会愿意停下来等你。
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中,《甄嬛传》里沈眉庄的扮演者斓曦感慨说[9]:
曾经我以为生个孩子,停个一年两年,关系不大。因为之前找来的戏很多,可能自信心会有点爆棚吧,但是确实,现实会狠狠地打我的脸。
明星生完孩子在家全职个一两年,都会被市场“抛弃”,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生完孩子,事业依然很难
就算生完孩子顺利地重返职场,女性的事业之路依然不好走。
孩子出生之后需要人一直照顾,这种生活至少要持续到孩子能上幼儿园。
也就是说,到孩子上学之前整整几年时间,父母的生活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有研究发现,在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自尊水平都会突然下降,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会维持好几年[10]。
这个效应在女性身上尤其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包揽了大多数照顾孩子的任务。
有调查发现,女性承担家庭中“大部分”和“全部”做饭、洗碗、洗衣服、做卫生、照料孩子生活等家务的比例均高于72.0%,而男性均低于16.0%[11]。
有3岁以下孩子的家庭中,母亲作为日间主要照顾者的超过6成[11]。
2017年5月16日,重庆一高三学生的妈妈为了全力辅助其顺利考试,辞去工作。早上五点过,母亲便起床为孩子做早饭
如果想要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工作,那母亲的压力会非常大。
也许加班熬夜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在加班之后还要被孩子不断吵醒,只能使劲睁着眼皮冲奶粉、喂奶、哄孩子睡觉好几次,转天再早起上班,这听上去就很恐怖了。
一项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在有学前儿童的家庭,那些兼职的女性所做的家务、照顾孩子所花的精力和全职家庭妇女一样多,她们的时间压力和全职工作的女性一样大[12]。
上班的时候可能因为担心孩子没法集中精力工作,下班到家又会因为操心工作而没心情好好带孩子。家庭与工作相互冲突,给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男性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调查显示,男女因为家庭影响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3%和36%,女性“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的比例是男性的近3倍[7]。
日剧《业务部长吉良奈津子》中,修完产假的奈津子(松岛菜菜子 饰演)回归职场后,却被通知调职
这种差异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工资差异。
有研究对美国高校MBA毕业后的工资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男女最开始的工资都差不多。但是男性到第8年工资增长才放缓,此时年薪约为40万美元;而女性到第6年就增速变慢,且年薪只有20多万美元[13]。
收入的差距,大部分便是由于生育所造成的。
丹麦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980年到2012年的数据,发现男女的收入差距从50%降低到了20%[5]。
降低的30%是由于男女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方面不断接近。而剩下的20%,就几乎全是生育的原因了[5]。
男女收入不断接近,只有生育相关的部分没有改变/ Kleven H, Landais C, Søgaard J E. Children and gender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Denmark[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9, 11(4): 181-209.
丹麦在性别平等的各方面做的已经很好了,但依然无法避免女性生孩子的影响。
社会可以不断发展,让男女逐渐平等。但生育能力,依然是男女在生理层面不可改变的区别。
除了工资,职业晋升也受影响。
统计发现,高层人才所在单位有30%存在“同等条件下男性晋升速度快于女性”,近50%存在“在技术要求高、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男性多于女性”等情况[11]。
生孩子对女性事业的影响,无处不在。
生孩子影响的,不只是女性
虽然男性的工作受影响要小得多,但生孩子不只是母亲的事。女性受到的生育压力,终究也会传导到男性这边。
喂奶、哄孩子、换尿布,每晚都被吵醒n次,转天早早的又被哭声吵醒……照顾孩子的任务能让每一个成年人怀疑人生。
对于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来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手忙脚乱。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免不了争吵和矛盾。
有研究证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很多夫妻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并且持续好几年[14]。
如果男性觉得事不关己,撒手不管,那女性就会体验到“丧偶式育儿”。
日剧《坡道上的家》(2019),“丧偶式育儿”成为夫妻争吵的焦点
照顾孩子累得要死,做饭洗衣服全都自己来。实在腾不出手了,喊丈夫帮忙,扭头却看到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一点动的意思也没有。
再温柔的女子,在这种场景下也难免发火。
父亲的缺失不仅影响夫妻关系,也影响亲子关系。
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4成的孩子不满意父亲的教育方式,其中最让孩子不满意的就是“爸爸认为教育子女是妈妈的事,不愿意管我”[15]。
如果父亲不和孩子交流,那随着孩子的长大,双方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让父亲越发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
如果父母都要工作,没时间,那让上一辈来带孩子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中国,隔代抚养很常见。根据中国老龄中心2014年的数据,在全国小于2岁的儿童中,有60%-70%有祖辈照顾,其中30%的儿童完全交给祖辈照顾[16]。
2018年10月10日,广州市,一名女子胸前背着婴儿、左手牵着老人
祖辈的到来解决了部分照顾孩子的困境,但也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祖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风险。
带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活,一天带一个小时孩子,可以说是天伦之乐。但是带一整天孩子,可能就是折磨老人了。
带孩子期间,祖辈要准备三餐、哄孩子睡觉、遛娃、洗碗、洗衣、接送幼儿园等事务。
孩子小时候,要一直抱着;孩子学走路了,要一直弯腰扶着走;孩子又跑又跳了,得紧跟着怕出事。
孩子的身体没问题,几十岁的中老年人就不一定了。如果年轻人觉得带孩子难,那中老年人只会觉得更难。
退休不退岗的带娃奶奶
在一个访谈调查中,祖辈表示带孩子强度大、时间投入多,“坐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16]。
受采访的祖辈将带孩子称为“上班”,有空休息称为“下班”[16]。他们工作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却没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孩子一出生,又要继续“上班”。
而且年轻人和上一辈的抚养观念不同,可能祖辈帮忙带了半天孩子,还要被埋怨,吃力不讨好,心里更不好受。
有研究认为,隔代抚养会使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糟糕,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导致抑郁[17]。
生育压力,从来就不只是女性的事。这同样关乎男性,关乎家庭,关乎所有人。
现在还年轻的人,未来也一定会面临这个问题。如果有谁觉得它事不关己,未来总有吃到苦头的一天。等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1] 杨慧.(2015).大学生招聘性别歧视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04),97-103.
[2] Niebyl, J. R. (2010).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regnanc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3(16), 1544-1550.
[3] Henry, J. D., & Rendell, P. G. (2007). 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pregnancy on memory func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29(8), 793-803.
[4] Miller, L. J. (2002). Postpartum depression. Jama, 287(6), 762-765.
[5] Kleven, H., Landais, C., & Søgaard, J. E. (2019). Children and gender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Denmark.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11(4), 181-209.
[6] 於嘉, & 谢宇. (2014). 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 人口研究, 38(1), 18-29.
[7] 杨慧, 吕云婷, & 任兰兰. (2016). 二孩对城镇青年平衡工作家庭的影响——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与经济, (2), 1-9.
[8] 中国政府网. (2020). 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9] 锵锵综艺行. (2018). 斓曦倾诉事业下滑 来到《我就是演员》的舞台是为了向孩子证明
[10] Bleidorn, W., Buyukcan-Tetik, A., Schwaba, T., Van Scheppingen, M. A., Denissen, J. J., & Finkenauer, C. (2016).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self-esteem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7(6), 560-569.
[11]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2011).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妇女研究论丛(06),5-15.
[12] Craig, L., & Sawrikar, P. (2009). Work and family: how does the (gender) balance change as children grow?. Gender, Work & Organization, 16(6), 684-709.
[13] Bertrand, M., Goldin, C., & Katz, L. F. (2010). Dynamics of the gender gap for young professionals in the financial and corporate sector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3), 228-55.
[14] Doss, B. D., Rhoades, G. K., Stanley, S. M., & Markman, H. J. (2009). The effect of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on relationship quality: an 8-year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6(3), 601.
[15] 李璇.(2016).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现状及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大学).
[16] 钟晓慧 & 郭巍青.(2017).人口政策议题转换:从养育看生育——“全面二孩”下中产家庭的隔代抚养与儿童照顾. 探索与争鸣(07),81-87+96.
[17] Hayslip Jr, B., Fruhauf, C. A., & Dolbin-MacNab, M. L. (2019).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 What have we learned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Gerontologist, 59(3), e152-e16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