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发基金实际募集率低于预期,我们下调4月主动型公募新发规模预测至300亿元左右。过去一周存量产品申赎保持稳定,但三类主动权益类产品最新测算仓位均已降至过去两年的中低水平。当前基金一季报的披露率仍偏低,已公布产品在21Q1整体为净申购状态,但股票仓位有所下降,符合我们跟踪调研的情况。过去一周北向资金大规模净流入叠加昨日监管表态引发市场担忧,我们认为相关监管风险不大,测算显示对冲交易类外资在北向资金中的占比已经从2018年末的27%降至最新的17%,长线配置型资金的占比达到78%,且历史数据表明交易型外资并不一定会加剧市场和个股波动,反而会平抑波动。
实际募集率低于预期,预计4月主动型公募新发规模大约300亿元。
上周(4月12日-16日)灵活配置/偏股混合/普通股票型公募基金新成立规模分别为0/32/19亿元,合计规模环比之前一周提高了116.7%,平均发行规模为8.6亿元,环比之前一周提高79%,但无论是绝对还是平均规模均处于年初至今的低位。截至4月16日,4月新发基金的实际募集率仅10%,低于我们之前预计的60%,新发热度未见好转。目前4月新发基金规模已达88亿元,在发基金(募集期截至4月底)的募集目标规模为1720亿元,假设这部分基金仍维持4月10%的实际募集率,同时以4月已发行基金的平均规模估算剩余未公布募集目标的基金的发行情况,预计本月新发规模大约在280-320亿元。
存量产品申赎保持稳定,但整体仓位处于中低位。
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数据显示,过去一周申购和赎回量相当,平均净赎回率低于万分之一。公募机构近期降低了仓位,测算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型三类基金截至本周五的最新仓位分别为87.5%/82.2%/58.0%,较3月末降低了0.9/0.3/1.2个pcts,其中普通股票型减仓主要集中在4月以来的两周,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则自春节前开始就处于持续降低仓位的状态,均为过去两年的中低水平。
初窥公募基金一季报发布状况。
截至4月19日,已公布一季报的主动型产品为91只,占整体数量的2.8%,占整体资产净值(20Q4)的7.9%,平均资产净值规模(20Q4)为40.2亿元,高于整体14.2亿元的均值。以目前公布的一季报为样本:
申购资金规模大于赎回资金规模。
1)46%的产品在21Q1为净申购,54%的产品在21Q1的份额有所降低,但净申购产品的资金净流入量达到622亿元,高于净赎回产品242亿元的资金净流出规模;
2)股票仓位略有降低。样本基金的股票仓位从20Q4的81.5%下滑至21Q1的77.6%,其中有港股配置的基金的港股仓位从20Q4的35.1%下滑至21Q1的29.1%。
过去一周外资大规模净流入以交易型为主,但监管风险不大。
近期外资净流入规模较高,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247亿,其中配置型外资净流入49亿、交易型外资净流入195亿;昨日(4月19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63亿,交易型资金约占51%。昨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证监会对于外资监管高度重视,若外资账户资金进入A股后导致市场大幅波动可能会暂停其交易,引发市场对于外资或因监管压力而撤出的担忧。
实际上对冲类资金在北向资金中的占比在过去3年不断降低。托管在海外投行的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占比从2018年的27%降至最新的17%,而长线配置型资金的占比已经达到了78%;其次,目前A股市场对于外资仍然有较严格的持股比例限制,目前北向资金整体持股占比实际仅5%,而外资(北向+QFII&RQFII)持单只个股的比例不得超过30%,单一海外机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当整体持股比例达到24%即引发持股预警,交易所可采取限制外资买盘的措施,MSCI等国际指数公司也会相应降低该公司的纳入因子;最后,外资并不一定会加剧市场和个股波动,反而可以起到平抑波动的作用。
我们从北上资金的净成交占比和净资金流动两个维度检验了外资对市场和个股波动的影响,发现在市场下跌时,外资成交占比越大,跌幅反而相对较低,外资占个股成交上升越大的样本波动率反而会下降;此外,从隔夜的资金流动看,交易型外资还呈现出明显的逆向交易特征,更容易平抑个股的趋势波动(详见《A股市场策略专题20200525—北上外资交易行为深度解析》)。
风险因素:
1)公募基金发行继续低于预期;
2)公募基金赎回超市场预期;
3)监管政策发生超预期变化,部分借道香港北上的杠杆资金退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