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近日市场持续震荡波动,公募基金的申购业务也状况频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4月以来,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债券型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基金,频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或恢复大额申购业务的相关公告。其中,债券型基金多在近期恢复大额申购,部分也调高了大额申购限额。与此同时,权益类基金则普遍暂停大额申购,并设置了相对较低的申购限额。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状背后,债基的大额申购情况或主要与近期分红有关,而权益类基金则更多与市场表现相关联。
债基频现恢复大额申购
近期,基金公司调整不同产品大额申购业务的公告亦不鲜见,甚至越发频繁。据公开数据统计,仅4月15日当天,就有多达30条关于基金大额申购的公告发布。其中,仅广发基金一家就发布了16条公告,占比过半。此外,易方达、嘉实、招商等多家大型公募亦有类似公告发布。从发布公告的产品类型看,债券型基金以24只、占比八成的大比例成为“主力军”,而权益类基金数量则相对较少,共有6只。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各家基金公司针对不同类型产品的调整方向来看,则出现了不同的态度。例如,针对债券型基金,多为恢复大额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或调高大额申购的限额;而对于权益类基金,则普遍调低了大额申购限额。
具体来看,广发景和中短债发布公告称,为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决定自4月16日起,调整机构投资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含定期定额和不定额投资业务)及转换转入基金的业务限额为1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就在4月9日,该基金才将机构投资者的大额申购限额由此前的100万元降至10万元。彼时,公告中提及的原因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事实上,除该基金外,广发基金、长盛基金、太平基金旗下部分债券型基金同样在4月15日发布恢复大额申购公告,且根据此前公告显示,多只基金也曾在近期暂停大额申购。那么,缘何众多债基近期密集先暂停大额申购,而后迅速恢复限额?
对于这一情况,某大型公募从业人士坦言,这主要与近期基金出现分红有关。据其透露,基金分红所得无需缴税,资金量较大的机构投资者亦是如此。而通常基金分红前会发布公告提示,若在此期间有大额申购买入,则等于帮助相关机构避税,因此,会在分红前先暂停大额申购,在分红结束后再度放开。
“不仅是缴税方面的问题,短期内较大资金量的申购也会对基金经理的操作带来困难,若相关资金在分红后快速赎回,则会对产品运作再度造成影响,从而波及其他持有人的利益。”该从业人士补充道。对此,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正如上述从业人士所说,相关多只基金确实均在近期出现过分红。
股基“谢客”赚钱效应不足成主因
相较于债基的放宽“门槛”,权益类基金则普遍“闭门谢客”。例如,4月15日,嘉实优化红利混合发布公告表示,为保证基金业绩和规模的良性成长,向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决定自4月15日起对基金的申购业务限额调整为1000万元。同日,易方达裕如灵活配置混合、广发睿毅领先混合等也宣布调整大额申购业务限额,最低限额低至80万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不同类型基金大额申购业务情况迥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债基恢复大额申购者居多,而权益类基金暂停大额申购居多的现状背后,与整个市场环境和投资情绪有关。当前,权益资产仍处于风险释放阶段,基金经理不敢贸然放开申购限制。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更能够避险,潜在投资风险不高,且市场避险需求大于增值需求。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指出,最近A股市场表现相对低迷,且反复震荡,也就是说,市场整体的赚钱机会较少。因此,对于权益类基金而言,进一步限制大额申购,有较大概率与当下的行情有关,即使有大额的资金申购,在操作上也不容易获得突出的回报。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刘宇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