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华保险市场排名快速提升,各项核心指标逆势上扬,但短期内仍面临着人均产能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改善等考验。
近段时间,大型保险公司人事密集调整。4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新华保险党委副书记张泓将担任执行董事、副总裁(正职级)、执行委员会委员,而监事长王成然则到龄退休。
虽然新华保险市场排名快速提升,各项核心指标逆势上扬,但短期内仍面临着人均产能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改善等考验。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33.92亿元,同比增长8.84%。
选聘正职级副总裁
根据新华保险董事会会议通过的决议,拟提名张泓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候选人,同意聘任张泓担任公司副总裁(正职级)、执行委员会委员,其任职资格尚需监管机构核准。
公开资料显示,张泓于1964年9月出生,2019年9月起自中再集团调任新华保险党委副书记(正职级)。
张泓曾任中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执行董事、总裁、监事长,曾兼任中再寿险董事长,中再产险总经理、董事长,中国大地保险董事,中再资产董事,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主席。他还曾任职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英国)有限责任公司。
张泓受邀出席“第十二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论坛时表示:“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市场化风险分散保障体系,离不开政府、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离不开直保公司对风险的承接,更离不开再保公司对直保风险的分担。”
张泓指出,再保险将肩负“一带一路”风险管理者、开拓者使命。在这个风险管理命运共同体中,再保险作为为直保公司提供“资本融通、风险管理和技术传导”服务的机构,有其天然的优势。再保险连通国内国际保险市场,拥有全球化服务网络和管理全球保险业风险的经验。相比本地保险市场,具有更强的国际化、专业化风险分散和管控能力,与“一带一路”全球化风险管理需求高度吻合。
同期,新华保险监事会收到监事长王成然的辞职函,王成然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股东代表监事、监事长及在公司担任的其他一切职务。
近段时间以来,大型保险公司进入人事密集调整期。例如,4月6日,中国人寿集团官网更新,显示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已经出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委员。
4月1日,人保寿险召开干部大会,王文临时负责人保寿险全面工作;免去傅安平人保寿险副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职务,调任集团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免去李涛人保寿险党委副书记、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改任派驻人保寿险专职监事长。
短期内面临人均产能提升等考验
近几年,新华保险发展高歌猛进。
2019年,新华保险董事会换届后,提出了“二次腾飞”目标,并确立了“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模式,即规模、价值、期交业务同步发展,负债资产都能稳定在第一梯队。
2020年,新华保险的总保费、队伍、资管规模均站上历史新平台:实现总保费1595.11亿元,同比增长15.5%;个险营销规模人力达到60.6万人,同比增长19.5%;公司总资产达10043.7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平台,较上年末增长14.3%。此外,2020年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2.94亿元,同比下降1.8%。
2020年,在保费规模前十大寿险公司中,新华保险位列第四。与2019年相比,新华保险排名提升最为明显。
但成绩中也有隐忧。例如,2020年,新华保险个险营销规模人力逆势扩张,达到60.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9.5%,但是质量指标承压。新华保险月均合格人力12.8万人,同比减少3.8%;月均合格率23.8%,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2617元,同比下降22.7%。
“疫情导致代理人不能与客户见面,公司对代理人的管理程度也有所削弱,培训力度不够,这三方面导致人力质量指标下滑。”新华保险副总裁李源介绍,2021年,新华保险人力发展要在60万人平台基础上小幅度增长,主要追求队伍的质量。
新时代研报显示,短期内新华保险仍将面临人均产能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改善等考验,但为了维护销售相对优势、稳定队伍规模、推动持续发展,公司实施规模与价值并重的策略具有必要性,最终仍要落实到高质量的发展。
该研报虽然给予了新华保险“强烈推荐”,但亦提及“公司短期内趸交产品和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增幅扩大,一定程度上拉低保险产品整体新业务价值率。公司大幅增员,但短期内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销售效果。总体来看,人力规模扩充会带来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但受负面因素影响短期内二者增速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2020年,从渠道来看,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73.99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159.19亿元,同比增长4.8%;短期险保费51.50亿元,同比增长15.0%;续期保费963.30亿元,同比增长8.5%。银保渠道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97.29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56.67亿元,同比增长36.0%;续期保费166.23亿元。团体保险保费收入23.83亿元。政策型健康险保费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9.0%,覆盖客户743.55万人。
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分红型保险、健康保险、传统型保险保费均实现正增长。分红型保险保费收入603.81亿元,同比增长17.2%;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00.39亿元,同比增长13.7%;传统型保险保费收入369.09亿元,同比增长16.8%。传统险和分红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长期险首年保费比例合计73.5%,健康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长期险首年保费比例为26.5%。
二季度是打开新重疾市场关键期
在新华保险2021年一季度业务工作会议上,新华保险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指出,从外部来看,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个社会已经步入大变革时代,保险行业的变革也是大势所趋。新华保险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顺势而为、顺利度过行业的调整期。
李全强调,大变革时代,要“稳”,考验的是管理水平;要“破”,考验的是创新力,归根结底,新华保险要做好内功。
对于接下来的策略,李全指出,二季度是打开新重疾市场的关键时期,二季度扩军质量是全年业务达成的队伍基础,打好二季度是实现年度目标的唯一路径。
2020年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中国银保监会明确自发文之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保险公司不得继续销售基于旧规范开发的重疾险。
在当前阶段,寿险市场的主力产品是重疾险,各家公司对重疾险的发展都颇为重视。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征求《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指出,推进普惠保险快速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适当、有效的普惠保险产品,大幅提高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配合各地相关政策,面向低收入人群积极开发投保门槛较低、价格实惠、保障责任简单明确的产品,重点发展保障功能突出的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以及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在2021年重视“开门红”的背景下,叠加1月末重疾险切换带来的需求集中释放,预计各上市保险公司达成普遍复合公司年度计划。二季度工作重点在于增员和养客,主要保险公司增员门槛提升,注重优质代理人的招募,重“质”轻“量”,优质人力占比的提升将利于后续负债端的进一步改善。负债端整体维持弱复苏态势,全年视角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所回升,保险2021年再投资利率扩张趋势较为确定,利于保险投资端利差扩张和估值修复。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监管对保险公司渠道监管力度有所提升,预计这对于行业整体新单增速有一定负面影响,行业内后续分化将更为明显,渠道实力与服务能力将取代人力数量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致鸿 编辑:马春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