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刘阳)讯,始于去年四季度的全球性芯片短缺危机,在已经结束的今年一季度中愈演愈烈,并已日益成为全球汽车业共同的话题。就在4月7日一天之内,包括上汽、广汽、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新老造车企业,以及中汽协等在内的行业机构,先后对芯片发声。
“最早预期芯片短缺6个月可以缓解,现在来看,可能需要9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爆发,但不必过分恐慌,要冷静对待。
芯片单价一美元或致蔚来损失超6亿
4月7日,合肥,造车新势力代表企业蔚来汽车在菲菲细雨中迎来了第10万辆量产车的下线。而就在二周前,正在为累计量产10万辆节点发起冲击的蔚来,却因芯片短缺影响被迫暂停了五个工作日。在公告中,蔚来同时宣布下调其第一季度交付量至1.95万辆。
“目前出现供需失衡的芯片主要是基础芯片,预计对整个行业二季度的挑战比较大,但三季度会有所缓解。”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李斌口中的“基础芯片”虽然价值只有1美元,但按照蔚来目前日产300辆、单车售价40万元计算,五天的停产或给蔚来带来了超6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蒙受损失的并不只有蔚来。4月7日同日,此前已被曝出因高端半导体芯片产能不足而致旗下多款主销车型暂停生产的上汽大众也向外界证实,今年一季度,上汽大众的产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阶段性停产。“现阶段,上汽大众将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排产计划,优先保证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的产能。”上汽大众方面表示。
蔚来和上汽大众只是新老造车企业的一个缩影。乘联会4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第四周(22-31日)日均零售74889辆,同比2019年3月第四周下降1%。但3月全月日均零售51406辆,环比2021年1月下滑21%。
“(3月)第四周零售增速平稳,但还没有历年月末的明显冲刺。希望不是因为芯片而导致零售热情下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前几天和一家主机厂的高层交流过,一季度他们(因芯片短缺)少交付了15%。”李斌透露称。
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每年芯片产能约1万亿只,汽车产业约占总产能的10%。传统汽柴油车辆单车需要大约200个半导体原件,而纯电动汽车则需要更多半导体,数量可能达800-1000个,是传统汽车的四、五倍。
展开“自救”,或迎来窗口期
芯片短缺已日益引发了行业关注,除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对中国汽车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问题做出表态外,在企业层面,亦做出了一系列“自救行动”。
就在蔚来、上汽大众先后对“缺芯”发声的当日,广汽集团(601238,股吧)亦在4月7日表示,公司得到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已了成立芯片应对小组,及时协调芯片供应链问题,实行“一点一策一预案”,多方联动推动产业链条的短缩,积极探索开发重点芯片替代方案。
“从中长期来看,还是要依靠基础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维护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升级转型。”广汽方面表示。
在广汽做出上述表态的同一天,业界传出另一家造车新势力代表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硬件研发已经涉入芯片领域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的自研芯片项目已经启动数月,在中美两地同步进行,主要研发自动驾驶专用芯片。“目前团队规模不大,10人以内。”接近小鹏汽车高层的行业人士称,如果进展顺利,小鹏芯片有望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流片。
“一旦断了芯,整个控制系统和产品的研发制造都受到了限制。未来汽车行业无论是整车厂还是零件供应商,对于汽车电子的控制系统研发、芯片来源的多样化,包括安全等各个方面也会考虑得更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表示,本轮汽车“芯片荒”让国内的汽车产业产生了危机感。
当多家车企在4月7日先后对“缺芯”做出不同反应时,当日出席比亚迪四款新车发布会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却颇为淡定。“由于提前布局芯片自研,目前全球汽车行业经历的缺芯停产问题,比亚迪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王传福表示。
“缺芯,是‘危’也是‘机’,现在看汽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正变得更加活跃。”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芯片自主发展或借此迎来最佳窗口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