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宏赫臻财
作者:和光投研
宏观的逻辑,往往总是从两个方向都能讲得通。
比如,美债收益率上升,既可以解释成经济复苏预期增强,风险偏好上升,更多资金会去追逐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造成美债需求不足;也可以解释成通胀预期抬头,有收缩流动性的压力,股票、商品等由于流动性预期收紧而承压。
再比如,2月份国内PMI指数不及预期,既可以得出经济有下行压力,货币、财政政策会再趋向宽松以托住经济的结论,也可以得出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商品需求和上市公司业绩前景的结论。
这两个方向解释显然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判断,前者会看多,后者会看空。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对于目前经济所处阶段的判断不同。
通俗点儿讲,经济走势就像爬一座山峰,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都会路过同样的海拔。如果只看一个海拔高度的数字,自然有人猜是在上山,有人猜是在下山。
其实海拔并不重要,确定是在上山还是下山才是重要的。那么现在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是在上山还是下山呢?
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疫情已全面控制并完结了吗?
各国经济已经复苏并过热了吗?
通胀水平已超出管理目标了吗?
公司业绩已经高涨但强弩之末了吗?
回顾历史,往往只有在经济走向过热,并多次刹车之后,滚烫的车轮才会慢下来,才会越过顶峰走下坡路。这种政策以及实际转向的滞后性,是由人性决定的。
除非,各国的政府和央行没有吸取过去一百多年的经验教训,直接车头方向一拐,奔向悬崖。否则,如果方向和位置明确,又何必在意颠簸呢。
风险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投资者还需自行思考研究。本文中所提任何资产和证券,仅限于学术案例的交流,不作为任何推荐交易的理由。
关注投资&理财
个人理财策划:hongheFP(宏赫臻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