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3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五个一”指的是推动“一体化”共享服务、推动“一码通”融合服务、推进“一站式”的结算服务、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
其中,在健康码“一码通行”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原则上一个省(区、市)只保留一个统筹建设的健康码,全国目前基本实现了健康码的“一码通行”。毛群安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推广完善健康码的管理,确保健康码管理全国政策一致,标准统一,同时积极推动通过技术手段,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和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里。
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与线下保持一致。
中医药“互联网+医疗”存在特殊痛点
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
毛群安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已建立起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超过1100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很多医疗机构逐步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从“锦上添花”变成了“雪中送炭”,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中医药领域“互联网+医疗健康”存在的痛点也不容忽视。
国家中医药局规划司副司长贾忠武表示,中医药有自己特殊的痛点,比如整个中医医疗机构的底子相对比较薄,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硬件、软件方面,相对于综合医院、相对于整个卫生健康系统来说仍比较落后。同时,中医药方面的信息化人才储备不够充足,这也是制约下一步更高水平发展的短板。
此外,还有中医药诊疗特点带来的个性问题。贾忠武说,中医看病传统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这些要通过远程医疗,目前做起来还存在一定困难。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贾忠武表示,一是要通过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来解决不能当面见、不能当面沟通的问题,使诊疗系统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准确化。
二是通过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使互动更流畅,远程画面的传接更准确等。
三是不断提高民众的中医药素养,民众在向中医大夫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时,如果有一定的中医药素养,在远程交流当中可能会流畅得多,深入得多,信息量也会非常大。
对于基础条件弱、人才储备差的问题,贾忠武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中医药信息化将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对基础设施、硬件软件、人才培养都有统一的部署,相信这些问题会很好地得到解决。”他说。
“互联网+”医保支付与线下保持一致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问题也是大众关心的焦点。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的支付政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类别主要涉及互联网的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等。
熊先军举例说,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部分医疗机构实现医保患者可以在家问诊、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天津、黑龙江等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纳入协议管理范围,辽宁等多个省市全面推广了医保的电子凭证,山东、福建等地实现了处方开药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一体化。
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和实体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有何不同,熊先军表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与线下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参保人在定点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的复诊医疗费和药品费用,可以按照线下的政策来支付。医保的经办机构和提供互联网诊疗的实体医疗机构进行结算。
熊先军指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应该是在同一个统筹地区,为本统筹地区的参保人进行服务。
熊先军还强调,“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外配处方如果流转到本统筹地区的定点药店,参保人在定点药店购药所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医保的规定支付。
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熊先军表示,准备在有条件的统筹地区能够依托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外配处方流转相关工作模块的运用,实现提供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开具的外配处方可以跨统筹地区进行流转,解决异地就医患者取药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