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转弯,不转急弯
5大解读,8年回顾
1、“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解读:城镇人口保持增长,带来住房需求增长。人口加快向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核心城市群流动,房地产市场份额同步向核心城市群集聚,这些区域有较强的住房需求支撑,市场表现将优于其他区域。
2、“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
解读:未来托幼、家政等居住服务相关行业将迎来发展空间。
3、“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解读:2021年市场利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环境不会显著收紧,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提供支撑,预计市场成交规模稳中有升。
4、“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3万个”,较2020年实际完成的4万个增长超3成。
解读:老旧小区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度将提高,部分房企由增量开发建设向老旧小区改造转型。老旧小区改造带来存量住宅品质改善,提升存量房相对于新房的竞争力,存量房成交占比将继续提升。
5、“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解读:
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房地产调控将持续收紧。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剧,大城市住房问题仍突出。2021年在“房住不炒”、“三稳”要求下,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将持续深化,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
政策性租赁住房成为重点,重资产模式的租赁企业占比提升。政策性租赁住房将与公租房共同构成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未来政策性租赁住房将成为重点,其主要是以补贴、信贷或税费优惠的方式,调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开发、运营中,自持型的租赁企业将增加。
共有产权房将保障更多刚需购房群体。共有产权房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核心是以实际居住为导向,通过降低购房门槛,为城市中更多有购房需求的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未来共有产权房的土地供给、房源供给将明显增加,覆盖的群体也将扩大。
租赁住房用地供给增加,倒逼房企从开发延伸到运营。未来在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将加大租赁住房用地的供给,推动房企重点提升项目运营能力,打通租赁住房项目定位、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条。?
集租房建设进程加快,大型租赁社区成为未来租住新形态。集租房尚存在着融资渠道窄、合作流程制度欠缺、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未来有望逐步明确集体土地出让制度、合作机制、融资渠道拓展等的政策,随着集租房入市,大型租赁社区成为未来租住新形态。
住房租赁监管制度化、常态化,租赁立法有望年内出台。我国租赁市场矛盾和问题已经凸显,机构风险加剧。未来对住房租赁的市场监管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年内有望出台住房租赁领域专门的法律文件,将有效规范租赁双边的权利义务、租赁企业及房地产中介等的经营行为。
租赁税收优惠力度加强,特别是降低房产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未来在全国将实行更强力度的租赁税收优惠,有助于租赁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更多闲置房源进入租赁市场,更多的企业主体参与到租赁住房的供给上。
新市民和年轻人的租房问题将得到改善。在目前市场化租赁住房、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小户型、低租金的租赁住房相对缺乏,无法满足新市民、年轻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体的需求。未来将定向增加小户型、低租金的租赁房源,保障其租赁需求。
附:历外两会关于房地产的表述
2014年
1.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2.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
1.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
2.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
3.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
5.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2016年
1.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2.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3.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2017年
1.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
2.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3.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4.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2018年
1.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3.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2019年
1.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2.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
3.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20年
1.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2.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3.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年
1.?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2.?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3.?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本文全文采自贝壳研究院之报告,原题目为《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房地产》,文中内容不代表地产豪言观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豪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