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44 篇文章
1800字 | 全文阅读需15分钟
让人糟心的2月份终于翻篇了。3月份第一天,抱团股终于争气了一回,带领大盘跑出“开门红”行情,这几天被逼红了眼的投资者们终于长舒一口气,饿了许久后吃到肉了。
市场的底气刚刚开始触底恢复,又有利空消息来了——“2月份新基金发行降温”,被大家解读成:机构不看好后市所以不发新基金了,基民不看好后市所以不敢买了。
背后的真相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2月份新成立基金规模低,主要是选择了发行火爆的1月份为参考系,实际上跟市场的短期表现关系并不大。
基金发行火爆的1月成为参考系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间,新基金发行情况出现了巨大差异:1月份新基金发行5306.73亿元,2月份新基金发行2966.8亿元,后者较之前者确实缩水严重。
这么一看,2月份新基金的发行确实是降温了,最直观的是新基金成立规模低了,在之后一段时间的入市资金少了,新基金给老基金“抬轿子”的诟病有所缓解。
但是,1月份这5306.73亿元的新基金发行规模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一数据仅次于2020年7月份的5389.40亿元,位列公募行业发展以来的第2高位。
有专家分析称,2月份新基金发行降温,主要是因为1月份的火爆透支了部分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投资热情,还有原因是抱团股集体杀跌打击到了投资者们的信心。
这样的解读有失偏颇,因为专家只看到了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这个数量对比,没有看去年12月份、11月份的新基金发行数据,这两个月新发基金都在3000亿元左右。
纵观近4个月的新基金发行情况,只是1月份的募集规模更突出了一些,整体上看并不能说明是新基金发行降温了,只是回到了此前新基金发行的节奏和热度。
按照2月份这个新基金发行的速度,全年新基金发行的规模预计能达到3.56万亿元,这甚至会超过2020年刚创下的3.16万亿元纪录,绝非是一个小的发行数量。
新基金的长假期发行“魔咒”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2月份刚好跨了一个春节假期,整个2月份的交易时间比1月份少了很多,春节长假期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基金的发行“魔咒”。
7天假期,会牢牢限制住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最为直观的是,法定节假日大家都放假休息,基金公司和代销渠道要休息,所以在假期内开始发一只新基金基本不成立。
不仅如此,基金管理人在敲定基金发行时间时,也会刻意避开长假期,以免在度过假期后基金发行脱节,所以,也很少有基金公司在长假前一两天开始发新基金。
这是今年2月份基金发行有所降温的原因之一,但发行规模依旧追上了去年12月份的规模,这是很恐怖的事情,至少说明今年在基金销售上,比去年力度大了很多。
在今年春节之前,上一个长假是去年“十一国庆节”,去年10月份新基金发行规模的锐减便与之有关,这一个月新基金发行1956.88亿元,环比减少了近1/3。
再如去年“五一劳动节”前后,4月份和5月份新基金发行的规模分别有1131.87亿元和1721.88亿元,长假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基金的发行。
当然了,我们最终看到的新基金在某阶段的发行规模受太多因素影响,市场交易情绪、某一类产品突然走红、交易日的多少,无法定性定量地进行分析。
但长假期的存在真的如同“魔咒”一般,凡是在某个遇上了比较长的假期,新基金发行火爆的节奏都会被打断,然后在一个月后热度重启。
基金发行和市场冷热的相关性
从2月份具体的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春节后这段时间新基金发行的节奏确实有所减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后A股市场的投资情绪太过悲观。
市场短期的冷热,是能够影响投资者入市的关键因素,股民是如此,基民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借新基金入市需要等建仓结束后才能看到收益或亏损,存在一定的延迟。
这与基金的宣传刚好相反:在股市高点时,新基金要等合适的时机建仓,其实并不适合买入新基金;股市处于阶段性新高,基金净值走高,是宣传老基金、销售新基金的好时机。
基金管理人也越来越多策略,新基金发行恰好遇到高点,可以借机宣传优秀的过往业绩,新基金发行遇到阶段性低点时,可以宣传低位布局、建仓好时机。
在最近这两年,公募基金展现出强大的赚钱效应,有了优秀的过往业绩作为宣传素材,无论是在股市高位还是低点发行新基金,都有了足够噱头,新基金吸金能力也有了保障。
新基金的建仓期一般也比较长,基金经理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快速或慢速建仓,想买的资产太贵了就再等等,跌得差不多了就抄底买入,还算是比较灵活。
这导致新基金发行和市场冷热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低,受市场短期行情影响最多的反而成了老基金,明星基金产品限制申购、打开申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