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谢若琳
沈腾成了中国票房号召力最强的演员。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15时,沈腾参演的电影票房收入达207亿元,成为中国首个200亿元的“票房先生”,而他参演的电影仅有18部。
有不少人认为,以沈腾为代表的喜剧人走向大银幕,代表了中国喜剧电影的胜利。
喜剧确实是中国观众更偏爱的种类,开心麻花、大碗娱乐也趁着东风迅速崛起,站到了电影市场的主流位置。一位资深数据平台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票房的角度看,中国的电影分为几类:大部分平庸的电影票房在5亿元以内;故事讲不清楚,但有流量明星主演的,票房约在5亿元-10亿元;剧情、演技均在线的,基本能拿下10亿元-20亿元票房;如果能感染到观众情绪,让受众产生广泛共情的,才有爆款潜质。”
春节档还是好档期吗?
中国电影市场在2021年开局就屡创纪录,灯塔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15时,2月单月票房达116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市场单月票房新纪录,也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月票房纪录。2月份的票房盛宴受益于春节档,目前本月票房前三名分别是:《你好,李焕英》(45.43亿元)、《唐人街探案3》(42.09亿元)、 《刺杀小说家》(8.28亿元),均上映于春节档期间。
春节档是业内普遍认为可以创造出爆款电影的热门档期,也是一年中观影人数最多的档期,但对于片方来说,春节档还是好档期吗?在过去很多年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却未必。
“谁都知道春节档的火爆,这段时间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每家片方都把最重磅的电影拿出来,能上春节档的绝对都是多方博弈后的‘大制作’。过去哪怕是一部票房预估千万元级别的烂片(口碑较差)只要上了春节档,也能混出几亿元的票房。”一位不愿具名的影视公司CEO认为,今年春节成了寡头时代,很多人都说是“口碑驱动票房”,但事实上票房低的电影口碑也不差。
也有不少人为《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的票房愤愤不平,这两部影片在豆瓣、淘票票、猫眼三家平台的平均得分为8.17分、8.33分,排在历年春节档电影口碑前列,但票房收入却只有8.28亿元、3.77亿元。
从创作阵容来看,《刺杀小说家》主演为雷佳音、杨幂、于和伟。导演为路阳,曾指导过《绣春刀》《金刚川》,是近年来的新锐导演之一。该片改编自双雪涛短篇小说集《飞行家》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具有良好的剧本基础。
《人潮汹涌》主演为刘德华、肖央、万茜。导演为饶晓志,曾执导《无名之辈》《你好,疯子!》,均为豆瓣上的高分作品。而《人潮汹涌》改编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具有成熟的故事架构。
“春节档是典型的合家欢档期,很多观众一年只看一次电影,那便是在春节档,此时这部分观众选择的不是电影,是一种过节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发共情的剧情片才是大众的选择,从《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到《你好,李焕英》都能唤起观众心中的情愫,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上述分析师举例称,《刺杀小说家》中也有父女情,但不是每个人都丢过孩子,难以产生共鸣。过去几年中,很多获奖作品都没有成为票房爆款,比如《少年的你》《狗十三》《过春天》这种残酷青春主题的内容,只有少部分人才会理解,“春节档本就不应该是所有影片的首选”。
中国电影工业化仍势在必行
中国电影总票房不断突破新的纪录,这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但如何维持高增长?“电影工业化”还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经之路吗?
2014年以来,电影工业化被视为中国电影崛起的重要标志。电影工业化,不像很多人直观理解的重工业、机械化、大齿轮,它的内核是强调流程、协同与分工,意味着流程的整合、观念的改变。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表示,“筹备制作《流浪地球》的4年里,我和团队不止一次感受到国产电影工业化与世界先进的差距。前期筹备的8个月里,我们完成了上百万字的剧本、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正式筹备期间,我们又做了1万件道具,搭建10万平方米的实景;前后7000多人参与制作,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职业……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标准化流程与协调分工尤为重要。”影片上映后,郭帆也曾进行反思,他认为,“电影工业化是我们的短板”。
“喜剧片、剧情片成为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类型,中国电影工业化也逐渐不再被提及,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对于电影背后的投资方而言,他们未来会更倾向于选择小成本的故事片。这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因为小成本不代表都是高票房。”上述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是药神》火了,这类型的电影再难出爆款,而《你好,李焕英》与《乘风破浪》《夏洛特烦恼》的故事也是很相近的,但没人说“漫威”和“DC”每一部电影都很接近,尽管超级英雄片都是一个套路,“这就是中国必须要走电影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