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2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
吹风会上,多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围绕绿色金融领域相关的制度建设、资源投放、对外开放、风险防控等问题,做了详细地介绍。
绿债支持项目减排二氧化碳达1亿吨以上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成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指出,总的来看,我国绿色信贷取得较好成效,整体呈现“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的特点。一方面,央行探索运用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机制、风险补偿等政策手段,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如,广州市对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给予贷款额1%的补贴,并对银行的绿色贷款损失给予20%的补偿。另一方面,强化绿色低碳重点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发改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光伏玻璃生产项目、风电和太阳能(000591,股吧)发电等绿色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支持。
绿色债券方面,2015年央行发布公告,明确绿色金融债的界定
标准及发行流程,出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受到国际组织广泛关注认可。
彭立峰表示,目前绿色债券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参与主体持续壮大,产品序列不断丰富。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人现已涵盖各类银行机构等主体,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具有ESG理念的社会责任投资群体。绿色债券产品已涵盖金融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多个品种。
目前,我国绿色债券支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果。“据初步测算,每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可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左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以上。”彭立峰说。
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披露标准
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绿色金融领域将提供巨大的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课题备受关注。
“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为了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确实是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的努力,我们需要在技术、资金、人才上各方面都加强和各国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投资者,吸引更多各类的资金,我想是非常重要的。”王信指出。
具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艾明认为,在绿色金融市场开放方面,海外投资者非常关心绿色债券标准和气候信息披露问题,这也是央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目前,央行正与欧方牵头,研究制定中欧绿色金融共同标准。这将有力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协调发展,促进跨境投资。在信息披露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要求,提升企业和金融资产ESG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便利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准入标准和程序,使境外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其境外托管银行,委托符合条件的境内托管银行进行资产托管。”艾明介绍。
“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快速发展,也为中资金融机构提升“绿色”识别能力、加强双向开放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场所。艾明表示,目前,金融机构非常关注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已经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在环境和气候风险评估上,《原则》制定了相关的工具箱,金融机构可用其测算项目碳排放水平,提高气候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在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上,《原则》制定了一套披露框架和相关的指引,便利金融机构进行信息披露,提升披露的范围和深度。
关注煤炭行业的金融风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金融资源将从传统的煤电行业“退场”。煤电企业的金融风险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对此,王信表示:“过去,我们有大量的煤电项目,金融机构投放了很多贷款。现在,各方面都已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防范,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也需要进行重要调整。但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位,相关的风险还是可控的。”
据王信介绍,金融业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型是坚定不移的,也是循序渐进的。究其原因在于,煤电仍然是中国占比最大的能源。虽然光伏和风能发电的成本已经明显降低,但光伏和风能的发电量还不是很稳定,还有不少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与此同时,煤电企业早已开始进行自主调整。一方面,提高生产效能和生产效率,大幅度减少了煤的消耗和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碳捕集和封存等技术的投资力度,积极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得到缓释。
王信称,目前金融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预防和管理相关风险。2017年以来,央行指导部分金融机构开展了火电等行业的环境风险分析和压力测试,也选取山西等重点地区以省为单位开展了压力测试。这些措施有效指导督促金融机构,更加关注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
“最后,金融监管部门也从整个金融体系的高度来重视和化解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综合以上这些措施,煤炭行业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王信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