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资本的保险机构继续在2020年增加注册资本金。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共计19家保险机构在2020年获批增加注册资本,合计增资额206.7亿元,总体高于上一年,但单个机构的增资额较低。
2020年,保险公司的增资批复还有一个变化在于,一些机构增资事项开始由属地监管局批复。
单一机构增资额缩水
自2015年偿二代试运行以来,以风险大小要求保险公司资本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保险公司出现增资潮。特别是风格相对激进的险企,增资压力骤增,一度出现单个机构百亿增资的情况。
不过从近两年情况看,保险公司增资金额回落。记者据银保监会官网统计,去年19家保险机构共计获准增资206.7亿,虽然超过2019年获批增资金额(约165亿元),但单个机构的增资额并不高。
其中9家增资不足10亿,平均一家机构增资10多亿,最高一笔增资为35亿,相较往年的最高增资额也明显缩水。
据记者与保险公司人士交流,险企获批增资不多的背景包括,一些险企股东增资能力有限,以及监管对资本真实性的重视。同时,近年监管不断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最近修订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也提高了偿付能力达标的条件。
以前只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达标,新规则明确,只有同时达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类这三个条件,才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意味着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不仅是数字上的偿付能力,更是其综合的风险防范实力,增资也仅是提高偿付能力的一个维度。
19家各类型保险机构增资
2020年19家获批增加注册资本的保险机构,涵盖了寿险、财险、保险控股、再保险、保险资管等类型,既包括中资公司也包括外资公司。
其中,增资额超过10亿的寿险公司包括3家。其中,2020年12月中法人寿资本金获准从2亿增至30亿,通过增资扩股、股东变更等解决了困扰其长期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建信人寿也获批增资26.25亿,资本金达到71.20亿元。2017年成立的招商仁和人寿也于2020年获准资本金从50亿增至65.99亿元。
同时,紫金财险、现代财险、国任财险、太平财险等财险公司在2020年的增资金额也超过10亿元。其中,现代财险为增资扩股,新引入了联想、滴滴系企业等股东,资本金从5.5亿增至16.67亿元,并实现了从外资险企到合资险企的转变。
另外,国内首家外资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27.18亿元增加至39.18亿元。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注册资本2020年4月获准从25.45亿元增至41.05亿元,成为又一增加资本投入的外资再保险机构。
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获批增加注册资金至5.2亿元。这强化了保险资管公司资本金趋向“5亿”的趋势,此前包括新开业的招商信诺资管、中信保诚资管,以及新获批筹建的国华兴益保险资管,注册资本都达到5亿元。监管部门对保险资管机构注册资本金的最低要求为1亿元,同时与受托管理的险资规模“挂钩”,当资本金达到5亿时就不再对管理险资规模形成制约。
开始“属地”批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8月财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开始施行“属地监管”,因而一些保险机构变更注册资本开始由属地监管局批复。
在施行属地监管后的银保监会和地方监管局的职责分工中,变更注册资本事项,由银保监会和属地监管局分别负责。意味着36家银保监会直管机构的增资事项由银保监会批复,而64家财险公司的增资事项由属地银保监局批复。
其中,紫金财险就成为率先由属地监管局批复增资的一家险企。2020年11月,江苏银保监局批复了紫金财险的增资,批准该公司注册资本从25亿元增加至60亿元。据公司官网信息,紫金财险的注册资本由此排名行业第11位。
自今年2月1日后,人身险公司也将开始施行属地监管,届时52家属地人身险公司变更注册资本也将由属地银保监局批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