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且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之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且从四季度6.5%的增长率来看,已达到疫情前水平。
不过,仅从账面整体数据判断2021年中国经济只需要顺水推舟就能够恢复到疫情前增速,似乎过于乐观。因为在整体数据向好的背后,有着经济复苏不平衡、部分领域因全球疫情扩散而实现的迅速增长难以持续等问题,当宏观政策回归常态、全球疫情随着疫苗的普及被有效遏制后,中国经济恢复到疫情前增速的压力仍不容小觑。
比如2020年一枝独秀的进出口数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321557亿元,其中货物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顺差为37096亿元,增加27.4%。要知道,在疫情发生之初,因各国人员物流来往不畅,我国的外贸行业最先受到冲击。而后随着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全力复工复产,而全球其他国家大部分深陷疫情泥沼,大量进口中国产品,导致我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棚,出口随即转正并实现增长,对全年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小的正面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目前中美等国已经顺利研发出疫苗并开始接种,一旦疫情平复,各国均全面复工复产,中国外贸企业订单情况将回归正常,2020年这样的出口和顺差盛况将难以持续。
另一个重点是受到宏观政策刺激的行业领域,在非常规刺激政策退出、经济政策常态化之后也会面临高增长难以持续的局面。过去一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发力,给各行各业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4.73万亿元;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2万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9%,其中房地产投资达到7%,新老基建遍地开花。充裕的流动性对经济恢复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也推升了资产价格,如2020年以深圳、上海、杭州、合肥为代表的热点城市房价在高位继续较大幅度上涨。随着宏观政策的常态化,投资增速、市场利率回到常态,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样形成一定的压力。
大胆预测,2021年人类将在疫苗的帮助下战胜新冠病毒,虽然专家认为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对经济的影响会日渐降低,意味着包括宏观政策在内的经济环境将回归常态。此时,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加快经济复苏,补短板更为重要。这其中,提振居民消费最为迫切,与2020年投资、出口增速回正相比,消费增速为同比下降3.9%,严重拉累了经济增速。
与消费之关系密切的居民收入,也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2.1%,低于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且分化更为严重。近日清华大学发布报告称,疫情对县域劳动力市场冲击巨大,超三成劳动者收入下降,无疑这一群体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去年资产价格的上涨,则让富人身家大增。对此,调节收入分配等政策配套,应尽快出台。
应该说,经济全面向好值得欣慰,但更应该注重背后结构性问题,针对常态化后经济恢复的压力,需全力补好短板积极应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