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纲最新定调2021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降准难度大 来源:第一财经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
这一口径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央行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的“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0年开年,为了对冲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等因素影响,央行都进行了降准操作。2021年春节临近,短期内是否有降准可能?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2020年末央行已投放大额流动性,财政支出也大幅增加,当前市场资金面保持宽松,虽然2021年降准有空间、有必要,但春节前降准概率不大。
“稳”字当头
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这也是央行领导在2021年首次对货币政策口径公开定调。
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
分析人士认为,“M2、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货币政策松紧度的重要标尺。这一表述也表明,货币供应和社融增速将大致回归到常态水平。
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时曾指出,下一阶段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后,随着经济修复进程快速推进,该表述也发生了微小的变化。2020年10月,易纲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指出“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对2021年的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的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鉴于此,植信投资研究院在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1年的相关利率包括MLF(中期借贷便利)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运行在目前水平区间,难以大幅上升,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可能有所下降。2021年的社融余额增速将从2020年末的13.6%左右降低至12%~11.5%,信贷增速将小幅下行至12.5%附近,M2增速将小幅回落至8.5%左右,大致回归到常态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从利率来看,经济仍在恢复过程中,要让市场利率与经济基本面相适应,2021年降息的概率不大,政策利率总体保持稳定,市场资金成本还是会比较平稳的。
春节前降准概率不大
从此前规律来看,历年1月份市场流动性均面临一定压力。2019年1月初、2020年1月初央行曾实施降准。
市场也在关注,在易纲上述对货币政策的最新定调下,2021年1月是否会有降准的可能?
事实上,对于降准,市场近期有所预期。一个逻辑是:截至2020年12月末,MLF余额超5万亿元,随着规模增加,机构可能面临MLF可质押券不足,央行通过降准置换部分MLF的必要性提高。
“目前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维护流动性,但目前MLF接近历史高位。如果通过降准置换MLF,有助于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变化,还是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体现。”温彬认为。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央行当前降准难度较大。温彬表示,在当前背景下,货币政策要看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央行目前不降低存准率,担心降准会引起市场误读,但这导致银行体系资金成本上升,而且不利于银行进行长期资产配置。现在整体要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首先要降低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同时使银行的资金长期化。所以虽然降准还是有空间、有必要的,但时机选择也很重要,春节前降准概率并不大。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指出,货币政策重申“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反映出货币政策选择以稳为主,未来将主要依靠OMO(公开市场操作)+MLF实现基础货币投放,春节前全面降准概率低。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则撰文表示,在货币乘数处于高位的状态下,央行降准存在较大难度。当前我国货币乘数处于历史高位,2020年7月,我国货币乘数历史上首次破7,达到7.15,此后8月至11月分别为7.17、6.86、7.11、6.91。货币乘数过高代表商业银行货币派生能力过强,而降准是导致货币乘数提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央行从流动性调控的角度出发,不愿投放较长的流动性。从这个角度看,当前降准概率较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