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的背景下,A股市场有结构性行情,而由专家理财,重点投资A股的权益基金,更是在长期中为投资者实现了可观的回报。
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的该指数,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1029.06%,年化回报率高达15.53%。
权益基金是很多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想要获得较高收益回报的长期投资基民的理财选择之一。
从分类上看,权益基金主要分为被动操作的指数基金和主动操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指数基金主要是被动跟踪指数涨跌,所以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不是很大,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今天小金条分缕析,让大家了解主动权益类基金应该怎么选。
1
看类型
虽然都是主动权益类基金,但是根据股票仓位的不同,其持有过程中的波动率,长期收益率也非常不同。请看如下表格: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03.12.31—2021.4.12 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以上测算仅作示例,不作为收益保证或者投资建议;所引用指数在特定期间的收益率表现不能代表我公司旗下基金现在或未来的收益表现。
通过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不同类型的权益类基金产品,投资时所承受的波动不同,收益率不同。
所以,在选择权益类基金之前,投资者一定要看好基金的类别,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时间长短,选择合适的类别。
2
看基金业绩
投资的理财的目的是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基金的业绩是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最直观的指标。但是业绩也要会看,否则很可能选错了基金。
第一:辩证看待基金产品短期投资业绩。
一只基金产品近一周、近一个月的短期投资业绩可以参考,但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市场情况辩证的考虑。
市场整体涨跌,或基金经理重仓的股票或者行业迎来重大利好。这些都会引起基金产品短时间内净值的大幅波动。但是这些因素中有部分并不是产品产期业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近一周、一个月的短期基金业绩,需要结合市场情况分析原因,辩证对待。
第二:长期业绩也要具体看。
三年以上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也要考察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的表现。有的基金大开大合,牛市涨得猛,震荡行情跌的多,最终结果也很好。有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场中,整体比较平稳,牛市不是很猛,震荡行情也比较平稳,最终收益也不错。
小金建议大家尽量选择走势比较平稳的基金,较低的波动率,能够有效提升持基体验,利于长期投资。
第三:看超额收益率。
基金的收益主要源自市场上涨的贝塔收益和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获得的阿尔法收益。超额收益就是扣除了业绩比较基准后的收益,能够更好的反映基金背后投研团队的主动管理能力。
所以,看基金业绩要看长期,要看基金在不同行情中的表现,要看基金超额收益率水平。
3
看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是一只基金的灵魂。基金本身的业绩、波动性都只是表象,其反应的是背后的投研团队的实力,而投研团队核心的人物是基金经理。所以,在看到业绩不错的心仪基金之后,不要着急“下单”,还要多角度考察基金经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主要考察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过往掌舵基金历史业绩、超额收益、波动率,同类基金中的排名等。通过基金业绩和波动考察基金经理投资硬实力。
软实力: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逻辑、投资框架、选股方法以及看好的行业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这些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基金经理访谈、掌舵基金的季报、年报等渠道进行了解。
4
看基金公司
如果说基金是庄稼、基金经理是辛勤的农民,那么基金公司就是土壤。只有当具备了良好的土壤,才能够为庄稼提供足够的“养分”,经过农民辛勤的耕耘,才能迎来收获得季节。
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整体权益投资实力强劲,公司有坚持的投资理念,不断升级的投研体系,那么旗下基金整体表现也会更加稳定。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还包括大盘基金、小盘基金、行业主题基金等等,但最终其业绩主要源自基金经理的投资实力和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
最后小金提醒投资者,没有什么基金能够永远站在风口。
如果一只权益基金在最近两年、三年、五年都能位居同类前1/3就已经是十分优秀啦,值得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作为收益保证或者投资建议,所引用指数在特定期间的收益率表现不能代表我公司旗下基金现在或未来的收益表现。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本基金的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