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孟扬
如果说“贷款难”是众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首贷难”对企业来说就是“难上加难”。
所谓首贷户,是指在央行征信中心没有贷款记录的企业客户,也就是“零信贷”企业。
“小微企业本身财务信息不规范,银企之间存在较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贷款经历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相对更少,更难以通过观察其历史还款情况判断其还款意愿,或者是本身不符合银行贷款的准入条件,并且这些小微企业没有贷款经历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了解更少。这些因素导致首贷客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有效提升首贷成功率和融资获得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银企双向信息不对称
去年8月,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现在小微企业的户数是3261万户,这是小微企业名录库中正常登记、持续经营的企业。其中,在银行有授信的是1040万户,占31.89%,有贷款的户数是29.4%。
从数据上看,首贷户仍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然而《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微企业突破“零信贷”,对银企双方而言难度都很大。
北京书香盛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书香盛景”)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图书销售和配送服务的小微企业,主要面向全国社会馆、大学馆及教育厅、局下属的中小学校图书馆供应图书。
采访中该公司法人徐勋松对记者表示:“由于高周转、轻资产的运作模式,无法办理抵押类贷款,对银行的其他贷款产品也不太了解,不知是否具备贷款条件,也不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且市面上较高的贷款利率也使企业望而却步。”
对企业来讲突破“零信贷”很难,对银行来讲风险也相对较高。
“既然是首贷,在银行留下的征信记录基本就很少,没有信息、没有数据,银行无法对企业风险做出客观评价,进而放贷。”一位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人士直言。
“从未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的企业,其经营信息不透明,贷款无法有效评估,对银行来说面临抵押难、授信难、风控难‘三难’问题。”某股份制银行授信审批部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一般而言,银行获取新客户的成本明显高于维护老客户,对于“零信贷”企业,银行仍存在惧贷、畏贷现象。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首贷之所以成为一个难题,主要是因为存在“双向信息不对称”现象。他表示:“目前,我国产业环境、征信服务与担保体系等不完善,使得金融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沟通。特别是在商业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矛盾更为突出:一方面,银行难以收集和甄别民营和小微企业有效信息并据此进行信贷决策;另一方面,民营和小微企业未全面了解银行产品和服务,难以迈出建立银企关系的第一步。”
部分地区先行先试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于2020年6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
李均锋表示,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主要以两方面作为抓手。一是解决缺信息的问题,银保监会正在打通金融信用信息和政府公共信息、企业信息,在各地推动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二是解决缺担保、缺抵押的问题,银保监会正大力推动政府性担保机构发挥作用,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覆盖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首贷企业信用信息缺失、抵押不足、担保弱等痛点问题,以政务数据支撑金融服务、将“零信贷”企业作为关键服务对象的“药方”已经出炉。
去年4月,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北京市首贷服务中心正式上线运营,重点为“零信贷”企业解决难以获得银行首次贷款的问题。政务数据共享由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和金融大数据平台支撑,为入驻首贷服务中心的商业银行提供工商等企业信息的查询比对服务。依托新建成的北京企业征信平台,为入驻首贷服务中心的29家商业银行和中介服务机构办理信贷业务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风险画像等数据增值服务,提升授信审批效率,降低信息搜集和企业融资成本。
首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以后,工行北京分行通过梳理到访企业面临最集中的问题,用适配产品对接首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确权平台,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痛点。该行还牵头沟通相关市属企业,通过平台进行合同确认,打通信息壁垒,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背书。
截至去年末,工行北京分行联合北京市首贷服务中心,共受理登记“首贷”小微企业融资申请1898笔,实现审核通过1709笔,金额共计67.13亿元,排名同业第一。
除北京外,不少地区也在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从2019年4月开始,山东在全国较早启动了“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山东银保监局等部门,发挥政策协同效应,遴选未获贷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开展精准培植帮扶,逐户建立工作台账和培植档案,“一企一策”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组织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首贷通”“商e贷”等首贷产品,支持小微企业站稳脚跟、良性发展。
2020年10月,宁波出台方案正式启动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力争2020年至2022年,全市新增普惠小微首贷户4万户,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5万户;小微企业新增首贷户数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比重不低于15%;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首贷户占个体工商户无贷户比例不低于10%,新增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400亿元以上。
加强技术赋能和产品创新
政策的扶持让小微企业迎来了成长机遇,金融机构的创新也为小微企业注入了发展的新活力。
工行北京丰台支行的客户经理在与徐勋松交流时发现,书香盛景位于工行“经营快贷”白名单中,拥有信用贷款额度,正好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同时由于“经营快贷”产品流程简单、审批快捷、成本优惠,非常适合首贷企业。最终,工行丰台支行以“经营快贷”形式为企业高效发放了成立以来的首笔贷款125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经营周转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渡过了难关。
据了解,“经营快贷”是工行推出的一款普惠金融线上融资产品,主要运用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基于客户结算、资产、税务、代发工资等多维度数据,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线发放信用贷款,满足客户高频、小额的快速资金需求,具有无需抵质押、自助办理、随借随还的特点。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行通过“经营快贷”为超过130万户小微企业主动提供信用类授信近9600亿元,业务余额近1500亿元;落地数字供应链超过2100条,业务余额超过1000亿元;累计为超过1.4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较去年同期多增5500户。
“工行重点从五方面入手,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题。”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具体来看,一是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丰富外部信息来源。加强与税务、电网、物流、海关、征信等外部数据合作,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二是加快信用类产品创新,拓宽融资场景。充分运用经营快贷、数字供应链等融资产品,实现融资服务快速拓展、产业链多级覆盖。三是加强“银政”“银担”“银保”合作,推进风险共担、客户共管,探索建立“首贷户”专项服务机制。四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扩宽融资申请渠道,提升“首贷户”服务便利性。五是通过“工银普惠行”以及“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等系列活动,主动对接融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不少银行都创新推出了基于数据赋能的信用贷款产品,如“小微快贷”“信用易贷”“诚商信贷通”等,还有的银行针对首贷户推出了“物流e贷”“政采智贷”等专属产品。
据了解,“首户e贷”是农行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出的支持服务小微企业“首贷户”的专项产品,可实现对工商注册一年以内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客户工商注册并在农行开户后即可申办贷款,授信额度最高30万元,可通过企业网银、企业主掌银等线上渠道申办。
在金融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和金融机构的探索创新之下,“首贷难”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1至7月份,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中,首贷户160多万户,占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的16%,较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多箭齐发综合施策是关键
有关数据显示,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贷款速度也将加快。微众银行·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发布的《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显示,63.5%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主表示银行贷款申请手续麻烦,但有过第一次银行贷款后,94.4%愿意继续使用银行贷款。
为破解“首贷难”问题,进而更好地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专家建议,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多箭齐发、综合施策,完善制度安排,优化融资环境。
在制度层面,董希淼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可优化“两增”考核体系,将首贷作为单列指标列入小微金融服务考核;建立月度统计通报制度,加强对首贷投放的监测和指导。同时,放宽对首贷利率和不良贷款率要求,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需要强化客户营销,对没有贷款经历的小微企业予以足够的关注。同时,创新更多的信用贷款产品,减少首贷小微企业因为缺少抵押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再者,做好金融宣传,让首贷小微企业更多地了解银行贷款产品,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娄飞鹏建议。
在董希淼看来,商业银行应制定首贷投放计划,在信贷规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方面进行专门安排;主动破解信息不对称,加大行内数据整合应用,并对接支付类数据、政务类数据、商务类数据等“替代性数据”,研发针对性产品;升级信贷管理系统,搭建民营和小微企业专门的授信模型、开发手机应用程序,使首贷流程更简化、放款更快捷、还款更灵活。
此外,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为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提供相关的担保支持,强化信用信息的搜集共享等,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打破各政府部门‘信息孤岛’,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部门及网络平台信息,抓紧搭建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免费提供银行使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区性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选择合适方式对接全国性平台。同时,发挥征信机构如百行征信的作用,探索推出民营和小微企业征信报告。”董希淼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