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报
【新能源汽车每日动见】从400元涨至2000元,压力显著加大,2020年国内双积分考核结果透露何种信息?这只票业绩超预期>>
【硬核研报】基础软件新秀突破国外垄断!这家小公司竟被中国移动重金入股?5G商用带来万亿增量市场,信创领军者已悄悄拿下三大运营商大单
【超级大单】大宗还能涨吗?周期走完了吗?这些信号特别值得注意!
【机构调研】全面剖析张坤、刘彦春等A股十大“顶级”基金经理操作秘籍
2021年一季度核心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未来宏观政策走向备受关注——GDP增速在怎样范围更合理?是否会发生通胀?央行会加息吗?这些问题在4月10日举行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引发激辩。
关于GDP
本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此前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GDP预期增速为6%以上。2021年GDP增速应在怎样范围比较合理?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预计,2021年实际增速大概在9%-9.5%,名义增速11%-12%区间。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的预期更偏谨慎:8%-9%。他表示,经济今年还是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尤其到下半年。整体上经济的拐点从环比来看去年四季度应该是经济环比高点,之后接下来环比增速可能会有波动,趋势往下,短期受到疫情扰动可能会有些波动。
梁中华认为,由于去年基数较低,经济数据应该更加关注环比走势,而不是同比。环比走势其实就是经济慢慢体现一定的下行压力。下行压力的来源,从国内看是房地产调收紧;从外部看,2020年对经济支撑作用比较大的出口慢慢会有一定下行压力。
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表示,对今年实际GDP增速的预测也在不断修正,最新一期模型预测今年GDP增速大概8.6%,名义增速有11.5%,疫情之后潜在增速中枢会有回落,疫情前6%左右,疫情后5-6%之间,去年2.3%实际增速,今年在7.7-9.7%之间就算正常,大多数预测8-10%之间,对今年中国经济相对来说比较乐观的。
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在国内消费和出口拉动下有望实现9%的增速,制造业投资也将在企业收入和订单大幅增长之下明显反弹。但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步正常化,过程中需注意信用市场波动。
关于通胀
4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CPI同比上涨0.4%、PPI同比涨4.4%,PPI超预期冲高,CPI温和上行。前一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表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郭磊表示,CPI和PPI在二季度末之前会有一轮走高。“特别是PPI,斜率可能还会比较高。同时要注意,如果看纯商品通胀指标,比如义乌小商品指数,实际上反映斜率的本身比CPI要高的话,这点应该也会引起政策关注。”
梁中华分析,在中国疫情防控下,中国经济修复结构分化非常大,尤其是房地产消费特别好,但终端消费需求比较弱。从通胀角度来看,整体通胀压力并不大。如果剔除大宗商品,终端消费还面临一定的通缩风险。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也表示,通胀核心矛盾不在CPI,而在PPI,CPI对货币政策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变量,PPI关注点更高一点。
关于货币政策
作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前2月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复苏。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央行临时性货币政策也在逐步退出。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不急转弯”?
实际上,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形势,央行已多次向市场传递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不急转弯”信号。
从今年的货币政策思路来看,张瑜认为,“转弯”体现的是信用管理,“不急”体现的是货币政策。
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判断,从一些监管的政策、银行的信贷政策,都会看到信贷、社融慢慢收紧。“央行会在流动性操作方面做一些调整,并在预期方面做一些管理。”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从货币政策工具来讲,央行并没有排除不使用总量工具,总量工具的使用肯定要视情况,到底是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还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要看市场流动性的状况。“现在比较确定的就是央行肯定会继续使用去年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现在面临的问题,全球范围内都存在‘K型’的复苏,受到疫情的影响是不平衡的和非对称的,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于加息
此外,全球通胀预期增强,国内也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央行是否存在加息的可能性,也备受市场关注。
在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看来,现在通胀的风险是在上行的,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汪涛判断,“今年有可能会加息,但是不在二季度。可能在二季度利率上升比较多一点,下半年比较难判断一点,可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二季度或者在今年夏天到顶之后会稍微有所下行。”
但在梁中华看来,虽然通胀PPI会往上走,但并不会导致央行加息的风险。
郭磊也倾向认为,央行不会加息。“政策应该会通过数量化的一些手段来推动货币政策收敛,今年信贷和社融估计都相对偏紧。”
梁中华认为,从总量来说,今年不至于全面收紧货币,通过价格手段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PPI往上不会导致加息,经济往下走也很难导致央行降息。
“今年我们的目标增速就是6%以上,稳增长并不是政策的重点,政策重点是调结构以化解各种风险。总量政策,通过价格手段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通过数量调控。今年大的基调是宽货币或者稳货币,同时定向收紧信用,全年社融增速可能在11%附近,甚至还能再往下走一些。”梁中华称。
政策性利率到底会不会动?管涛认为,关键是看通胀和就业的情况。
管涛称,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新增就业达到148万,比去年有所改善,但是比2018年、2019年同期水平要低,从就业优先来看,相关政策的支持还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胀确实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CPI没有出现明显的上行的话,政策性利率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崔历判断,“今年的政策利率不会变,因为整体情况比较复杂,央行本身在这方面也比较谨慎。“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