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新流财经就频繁提到,消费金融市场已经从疯狂跑马圈地、激进扩张走向理性、稳健发展时代。
近两年,多数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长速度放缓,“求稳”似乎成了当下的主旋律。
经过2020年这一场疫情黑天鹅事件,消费金融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被无情摊开,有业务模式成熟、应对风险能力从容的公司,业绩一如既往保持稳定增长。
反之,业务模式或者风控实力未经受住考验的公司,此次数据略显尴尬。
近日,有超过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已经出炉。从净利润排名来看,变化颇大。我们试图对比各家业绩数据,窥探当下消费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
招联稳坐第一,东北消费金融公司表现亮眼
目前业绩出炉的13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好代表着头部、中部、中尾部不同阵营。除了招联消费金融以净利润16.66亿元继续稳坐第一,后面的排位和往年相比,变化较大。
虽然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业绩还未披露,但从其2019年半年报来看,似乎已经落后。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877.82亿元,较2019年末缩水16.02%,净利润5300万元,同比减少93.3%。
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以净利润13.5亿元荣登第二名。
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的净利润与2019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下滑超85%。
湖北消费金融的营收和总资产此处有两个数字,分别来自其此前ABS相关文件和股东宇信科技(300674,股吧),以及鄂武商的财报。
湖北消费金融解释——审计前审计后营业收入差异原因:会计处理时全额确认收入、全额确认成本;每年审计披露时都会将固定支付给合作方的流量费与收入轧差处理。湖北消费金融ABS披露在审计报告前,审计报告后对外披露以审计披露口径为准。
对于利润下滑,湖北消费金融官方回复新流财经——湖北消费金融地处湖北疫区中心的消费金融机构,不可避免遭受重大冲击。
一是金融行业整体性定价下调压缩收息空间。2020年湖北消费金融大幅下调对客利率导致利息收入减少;二是为数万名客户提供息费减免等普惠政策;三是调整业务投放节奏,营业收入有所减少;四是主动提高拨备覆盖率。
以上已经披露业绩的1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营收同比增长超70%。
令人意外的是,小米消费金融才开业半年,已经实现盈利109万元。
我们有留意到近年来兴业消费金融以黑马姿态冲在头部,也有留意到一部分中部消费金融公司,比如中邮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虽然业绩表现一般,但始终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更有盛银消费金融出生在东北,在众多消费金融公司中存在感不强,近两年营收却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在2020年疫情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盛银消费金融营收同比增长104%,其2019年的营收相比2018年同比飙升1866%,如此趋势,似乎可以称为一匹新黑马。
哈银消费金融虽然没有披露营收和利润数据,但总资产在2020年末达到113.9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是除去新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资产增速最多的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融资能力一流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我们通常看其业务方向,也会留意其资金实力、风控实力,以及获客和活客等运营能力。
排名前列的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是完全两种业务模式。开业至今,前者主打线上,后者主打线下。
不过,近两年,招联也在尝试线下大额信贷业务,并在组建线下业务团队,兴业消费金融曾尝试发力线上贷款业务,不过似乎水花不大,其2020年的线上贷款占比从2019年的13%降到了4.66%。
二者业绩表现亮眼,一方面得益于核心业务模式成熟,以及有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还值得一提的是资金成本,这两家公司均有实力较强的股东在资金上给予较大支持。
因为背靠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这样实力强大的股份制银行,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也颇受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兴业消费金融分别于2019年8月、2019年11月、2020年8月发行20亿元、10亿元和20亿元3年期固定利率品种人民币金融债券,年利率分别为3.77%、3.79%和3.70%。此外,2021年3月又发行15亿元的三年期固定利率金融债券,年利率3.85%。
招联金融2020年首期20亿金融债发行利率为3.48%。不到4%的发行利率,足以见得其资金成本有多低。
再看马上消费金融,2020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和刚刚发布的2021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均是5.3%。
表现平淡但稳健的中邮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前者背靠实力大行邮储银行,一直主打线下大额信贷业务,并且主要针对优质人群,另外线上循环额度贷款产品也在逐步发力,在支付宝等线上渠道均有入口。
晋商消费金融前几年频繁踩坑场景分期,近一年似乎在转变业务模式和运营思路——数月前将其小额现金贷产品“信用钱包”更名为“借蛙”,且最低年利率升至14.1%。此后,又有报道表示,晋商消费金融将布局房屋二次抵押贷款产品,要求房龄在35年以内,还款方式先息后本或等额本息,目前仅在山西布局。
消费金融10年,那些抗打业务……
如果按照第一批试点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在2010年开业来算,消费金融公司走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0年。
这10年里,各类消费金融玩家踩遍各类场景分期,并最终走向线上线下业务相融合的局面。
这10年里,各家持牌机构风控能力不断优化,获客渠道线下、线上均不放过,甚至催收也走向智能化时代。
不可否认,这10年里,消费金融市场的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两年,监管层从利率、营销、催收、数据风控等多环节对市场各类玩家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但,走过10年,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十分耐打的业务,经过诸多玩家的实践,依然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比如,电商分期,对金融机构来说,额度普遍数千元,有清晰的场景,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支付通道,欺诈成本较小,在各类用户群体中的接受程度都极高。
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马上均在电商场景有较大的布局(有自己的商城),其他玩家,有的或许没有直接切入这一业务,但也成为了市场上其他电商分期背后的资金方。新兴玩家,如抖音等互联网巨头也正在尝试这类消费金融业务。
再者医美分期,虽然在4、5年前是骗贷者的天堂,无数玩家入场又离场,但在经历了价格战、监管收紧后,目前已经趋于理性。
捷信、马上依旧在这一场景分期上有少量布局,另一类互金玩家,如度小满、即科等,以及互联网巨头美团依旧愿意在此市场耕耘。
最后不得不提线下大额信贷业务。也就是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发展多年的核心业务,这似乎也是消费金融市场经历了惊涛骇浪以后,备受认可,且被各类玩家抢食的一类业务。
这类业务主要面向有社保、公积金、房产的人群,或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世界500强等企业的员工方能申请,又或者是自雇人士。换句话说,就是面向更优质的客群。
这类产品因为不是纯互联网贷款,有线下面签环节,额度能超过20万元。
早前,有不少分析认为此类业务模式较重,需要在全国线下多点布局,人力成本以及员工和渠道的道德风险难控,但目前来看,通过精准的管理体系,以及科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范这些风险。
实际上,这类业务,也是当前大部分银行一直在深耕的业务,甚至一向主打线上小额信贷的360数科、乐信等互金玩家也在此领域布局。
消费金融市场走过繁荣的10年时间,从历年业绩排行榜来看,可谓是风水轮流转,曾经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都曾荣登冠军宝座,如今招联两年稳坐第一位置。
但若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开始发力,或者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当下的排名可能又要改写。
再看消费金融这10年,成熟的业务模式很关键,当然,股东背景和股东融洽程度也影响着这个战场的局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