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梁杏
春节后大盘大幅调整,受大宗原材料涨价可能拖累盈利表现、海外产能恢复可能影响订单转移等悲观预期影响,家电行业整体走势较为平淡。但从产业情况看,龙头企业纷纷通过涨价、推出新产品等方式缓解成本压力。
当前家电行业内外销持续景气,而疫情以来网络零售渠道变革的贡献仍在延续,尤其是小家电充分受益。在此背景下,长期看消费白马家电行业可能存在一定预期差,国内惟一家电ETF也在大消费品类中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线上渠道助力行业持续复苏
原材料涨价不改内外销景气
从长期来看,家电在A股是优质白马行业。近十年申万家用电器行业涨幅227.01%,远超沪深300指数的51.59%,且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可以排在第三(截至3月24日)。
回顾历史,家电行业经历了地产大周期的刺激,“价格战”后寡头格局强化规模优势,以及龙头自建渠道带来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财通证券统计,家电行业2008-2019年平均业绩增速为25%,同期全市场(非金融石化)业绩增速为8%,而两者估值水平增幅相当。
因此,家电行业稳健的高业绩增速部分决定了市场对其的偏好。从另一个角度,行业在稳定的竞争格局下实现了高盈利: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前,行业近五年ROE水平均在15%以上,基本与食品饮料相当。这也导致北向资金持仓中,家电行业长期位居前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造成显著冲击,尤其是安装属性较强的白电首当其冲。但小家电成为细分品类黑马,依靠线上渠道和居家隔离催生的需求,实现了快速增长,新兴小家电代表新宝股份、小熊电器、科沃斯、石头科技等企业,前三季度业绩增速均在50%以上。根据《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全年来说,在小家电异军突起背景下,申万家电行业涨幅31.07%,仍然跑赢沪深300约27.21%。
今年以来,家电行业持续调整,市场担心家电大宗原材料涨价可能拖累盈利表现,海外产能恢复可能影响订单转移。原材料价格方面,2021年1-2月铜、铝、钢材、塑料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3%、31%、16%、29%,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空调、冰箱、洗衣机终端均价已经稳定上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寡头格局下,龙头具备转嫁成本压力的能力。而参考历史上家电行业成本上行周期(如2002-2005年)不难发现,龙头厂商承担的可能是季度级的盈利压力,而竞争力偏弱的厂商可能加速出清。因此下一阶段行业或将面临类似2012-2016年的原材料成本企稳下降+良性竞争的局面,而当前时点布局家电行业则成为不错时机。
1-2月家电行业内外销持续景气,也可以打消市场疑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51.7亿元,同比增长43.2%。外销方面,海关总署发布的1-2月家用电器出口金额,同比去年增长94%,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51%,上述数据反映的行业景气度,也将会在一季报中体现出来。
行业估值回归合理区间
市场惟一家电ETF或迎配置时机
家电是消费类行业之一,消费类行业还包含了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汽车、传媒等。对于想投资消费类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可选的行业ETF标的数量较多,例如食品饮料类有4只,农业类有6只,医药类更是多达20只。但市场上目前仅有一只家电ETF,这也使得这类ETF成为相对稀缺的标的。
尽管家电这条赛道还不具备食品饮料、医药的热度,但这并不影响家电ETF的业绩表现。自2020年2月27日成立以来,家电ETF净值不断创新高,截至2021年3月25日取得了32.22%的收益率,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20.95%。且成立以来家电ETF夏普比率1.23,最大回撤-14.64%,均好于沪深300指数的1.19和-16.08%。
从估值角度看,发布时间较长的申万医药和家用电器指数,目前PE估值均位于历史60%分位附近,农业、传媒更是历史底部,食品饮料则在历史86%分位。春节后消费类抱团股普遍调整,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估值难以继续得到流动性支撑。但就医药、家电、养殖(农业子行业)、游戏(传媒子行业)等行业而言,估值水平已经处在合理区间,长期看好消费板块的投资者,或可考虑逢低分批布局。
(本文已刊发于3月27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红周刊直播》
↓扫码锁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