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概率不大,加息、升准的概率也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3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据梳理,从2020年5月开始,LPR已经连续11个月未变,即LPR报价“11连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原因在于,利率锚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未变、宏观经济持续恢复。
那么,LPR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意味着什么?
利率锚未变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
简言之,LPR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目前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体系向央行融入中期基础货币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此次LPR未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参考基准MLF利率未变。3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利率为2.95%,持平于上次。
根据LPR改革以来的一般规律,当月MLF利率不动,通常LPR报价也会保持稳定。3月MLF利率不变,意味着当月LPR报价调整的概率较小,此次LPR未变符合市场预期。
此外,MLF利率、LPR利率保持不变的背后则是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进入较快修复过程,以降息降准为代表的总量宽松政策不再加码,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平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2019年同期增长3.5%,两年平均增长1.7%;进出口增势比较快,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19.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的态势,经济循环日益畅通,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但是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所以还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市场人士认为,LPR报价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源于去年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出现“V型”反转,逆周期调节措施不再加码,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货币政策工具充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货币政策不急转弯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恢复态势,适度择机回归常态,不能再像去年应对疫情冲击时那样松和放。随着经济恢复势头的上升,货币政策向常态边际调整,市场利率出现变化,甚至有所提升的现象应该说是正常的。
“将去年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提升解读为货币政策的‘边际趋紧’有其合理性,这也正好说明货币政策操作对市场的传导是有效的。但由此解读为货币政策的转向,这种解读可能为时尚早,具有片面性。”徐诺金表示。
央行行长易纲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我们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易纲称,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此前,为应对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提振市场信心,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推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2020年3月,美联储2次降息共150个基点,进入“零利率”行列。美联储降息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纷纷跟随降息。与此同时,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央行重启或加码量化宽松。
中国央行也推出多项举措应对疫情冲击。在价格型工具方面,中国央行先后下调了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合计30BP;在数量型工具方面,中国央行通过多次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当相对克制。
“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3月11日,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
中国央行在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正常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正常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二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有效发挥;三是宏观杠杆率和货币信贷增速远低于2009 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分析认为,货币政策现在保持中性,既不会收紧,也不可能像去年那样放松。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地平衡稳增长、稳杠杆、防通胀、控风险等目标,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概率不大,加息、升准的概率也不大,主要通过“逆回购+MLF”的组合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作者:杨志锦 编辑:曾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