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红资管
作为猫头鹰基金研究访谈的众多基金经理里,职业发展路径最独特的一位,拥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权益类产品引入经验的邓炯鹏,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居民财富管理理念从无到有、财富管理机构从买产品到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完整历程。十七年的总行财富管理业务经验,让他在不惑之年华丽转身进入资产管理行业、继而以逆行者的姿态面对2020年全民购买基金热潮时,有了诸多理性且冷静、宏观又感性的认知。
2月25日,邓炯鹏率领团队首次推出的两年持有期FOF基金东方红欣和平衡配置基金火热发售中,猫头鹰基金研究院与其进行了连线访谈,这一个小时的深度交流,十分值得处于基金热销大潮中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们,仔细体会和思考。
邓炯鹏简介
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经理。
邓炯鹏坦言,“过去是买个股不如买基金的时代,但是现在这个时点往后面看,我相信是一个买基金不如买FOF的时代。"
“我们希望投资者寄托了无数希望的众多“爆款基金”能实现老百姓获得投资收入的梦想。但美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的是,最终,资产配置式的基金组合(FOF、基金投顾服务),才是更好的匹配广大投资者理财需求的载体。”
在过去的十七年里,在国内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的总行负责整个零售财富管理业务的邓炯鹏,一直在跟客户“强调买股票不如买基金”。
事实上,这样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十年间,公募基金数量从不到1000支增长到了近8000支。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迎来了大爆发。
而基金投资的痛点也开始出现:
1.对于普通的基民来说,第一个痛点就是茫茫多的基金,该买什么?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2月19日,整个市场有7611支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经理2330位。而A股有4186个上市公司。公募基金数量已经快接近上市公司数量的两倍。选择好基金产品、好的基金经理的难度不断提高。
2.第二个痛点,该怎么买才赚钱?
尽管长期来看中国的权益类资产有着不错的回报表现,但是波动较高。这也使得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很常见。
长期坚守在资产配置第一线的邓炯鹏,对这些痛点深有体会。这一次,他选择带着十七年的财富管理经验来到东方红资产管理,转战FOF投资。
17年财富管理经验,有策略、有专业
邓炯鹏先生拥有十七年财富管理的丰富经验。
他曾任国内领先财富管理机构总行财富管理部投资类产品研发团队主管,零售条线投决会委员,也是基金组合“五星之选”的主创人之一。十七年的财富管理之路,他经历了多轮牛熊周期,在大类资产选择、市场周期轮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2018年荣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评选的“中国基金业20周年” 20位杰出专业人士之一(来自托管及销售机构)。
转战FOF投资后,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平台也给了邓炯鹏更加体系化的投研支持。东方红资产管理在市场上以价值投资闻名,团队的投研实力突出。在股债两个大板块上,拥有共90位专业的投研人员,总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过往业绩优秀。
而在策略上,邓炯鹏延续了过往一贯的做法:根据组合对权益产品的限制来定资产配置的“锚”,然后采用“核心+卫星”的结构配置资产。即找到一个不错的全天候选手作为底仓,再找一些特点比较鲜明的基金经理,做战术仓位上的配置。
邓炯鹏提到,“我在过去十年以上的时间里,都是在选基金这样一个岗位上面。帮客户把基金打包起来做资产配置,做一篮子组合的工作。现在方法论还是相同的,这套方法在过去也得到了验证。”
从财富管理到公募FOF,懂产品,也懂客户
对于公募FOF基金来说,理解基金经理,也需要理解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做好大类资产配置。而这也是邓炯鹏的一大优势所在。
邓炯鹏在专访中谈到,在过去的财富管理工作中,尽管不少客户本质上是需要一个均衡低波动的基金组合,但往往会因为拿不住提前卖掉,破坏掉了最初资产配置的效果。过往大量的时间会花在说服客户上,这也促使了他选择定开式FOF基金这种形式来更好的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
事实上,定开基金这样的产品形式,对邓炯鹏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4年的时候,作为合作伙伴的他,就与东方红资产管理联合开发了三年期定开基金的形式,以契合东方红资产管理成建制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从结果来看,无论是股基还是债基,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投资方法:资产配置+基金优选
通常来说,FOF投资经理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金工团队为代表,偏向于用纯定量的手段来进行基金的选择和管理;
第二类,以保险FOF为代表,主要管理自有资金,追求绝对收益;
第三类,邓炯鹏目前团队所做的探索,就是典型代表,即建立大类资产配置+固收+基金优选的复合队伍,来进行FOF投资。通过大类资产配置解决“怎么买”,通过基金优选解决“买什么”。
大类资产配置上,他一方面会通过股债性价比的模型,来判断市场的周期位置;另一方面,会依靠东方红资产管理固收团队的投研能力,对市场进行跟踪和观察。
邓炯鹏认为,尽管资管行业不强调择时,但作为管理人,需要冷静地阅读市场情绪,对于出现明显的泡沫或体现出明显的投资价值特征的标的,进行专业的判断和相应的仓位调整。
对基金经理的选择是FOF基金管理的另一个重中之重。如何将量化和主观的判断结合来做出更好的选择,邓炯鹏有自己的方法论。
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自上而下的排序,再通过定性调研和经验判断来选择出优秀基金经理。在对于基金经理的定性认识上,他认为德在才先。邓炯鹏认可的基金经理,既需要有赚取业绩回报的能力,也要有正向的价值观。
摘录邓炯鹏的部分投资理念和观点如下:
“我们认为,FOF基金经理的优势是做好大类配置,寻找有胜率的投资方向,并且找不同领域的优秀基金经理来落地,而不是找一群过去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来组团销售。我们会用'核心+卫星'策略来构建组合。”
“能一起合作的基金经理可能有不同特点,但共同点是: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勤奋进取、在某些领域处于业内领先的水平。”
“过去是买个股不如买基金的时代,但是现在这个时点往后看,我相信是一个买基金不如买FOF的时代。”
“作为一个FOF的投资经理,我们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其实是要在自上而下层面,对大的机会和风险点有把握。对FOF基金经理来说,模糊的正确是最重要的,因为精准的事情可以通过找合适的基金经理来做。”
“我们会根据组合对权益产品的限制来定资产配置的“锚”,然后采用“核心+卫星”的结构配置资产。(1)核心:我们认为未来有长期的结构性牛市,关键在于找到好的企业,因此会选择选股型的基金经理。(2)卫星:如果出现清晰的板块性、行业性机会,我们的战术仓位会参与交易实现绝对收益,所以不会经常拿着,只是整个产品管理的一部分。”
“再往后面看,老百姓更多的需求,其实还是要回到资产配置上去。明星基金经理有他能力优秀的地方,但资产是有波动性的。我们要帮客户实现长期收益,那大类资产的Beta和优秀基金经理的Alpha,我们都要去把握。”
“大家对择时是有既定印象的,觉得这是一个不能创造超额收益的事情。我们认为作为管理人需要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是需要对明显出现泡沫的投资标的进行减仓、对明显出现投资价值的标的进行加仓的。相比“择时”二字,专业地分析投资标的、冷静地阅读市场情绪,以能否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决定仓位,可能更贴近我们的实践。”
“美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最终资产配置式的基金组合(FOF、基金投顾服务),才是更好的匹配广大投资者理财需求的载体。”
2021年2月25日,猫头鹰基金研究院与邓炯鹏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精华内容摘要如下。
过去买个股不如买基金,未来是买基金不如买FOF的时代
猫头鹰:从选基推给渠道到构建组合,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是如何思考的?
邓炯鹏:这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很多人理解的基金销售,是选出过去一段时间内业绩亮眼的知名基金经理进行推荐。这种认知是片面的,因为单个基金的净值波动是较大的,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过去一段时间优秀的业绩更可能代表这类资产的价格已经得到市场高度的认可并且在相对高位。
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是为了能让客户能通过优选的基金产品构建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获得稳健的收益。只有建立了让客户更好获利的专业优势,才能得到客户的信赖和追随。这里面,需要前瞻性优选资产、选各赛道优秀的管理人、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推荐时机,这跟构建基金组合都是一样的。
猫头鹰:对于所有投资人来说,既可以选股,也可以选基,也可以选FOF。为什么大家要买FOF这类产品?FOF这类产品,跟基金本身差异在哪里?优势在什么地方?
邓炯鹏:过去是买个股不如买基金的时代,但是现在这个时点往后面看,我相信是一个买基金不如买FOF的时代。我们是从财富端过来的,我们深刻的理解,其实每一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风格。比如投资于不同种类的资产、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格。实际上都只是一种食材,而不是营养丰富多种食材的一个套餐。我们财富管理端,给客户是要做资产配置建议的。我们要帮他做股债搭配,使整体组合表现出来的就是降低波动,保持稳定收益的特征。
而过去我们给客户推荐基金,尽管本质上客户还是要配成均衡的基金包。但是从实践来看,客户买了一篮子基金后,我们说服他的工作,需要花挺多时间的,很辛苦。
猫头鹰:告诉客户为什么不买涨得最多的?
邓炯鹏:对!告诉他,你可能很喜欢吃这个菜,但是你不能老吃这个菜,因为它终归会有波动的时候。所以如果你要让自己坐得稳,安享这个收益,就还是要做一篮子的配置。但是我们可能有大量的客户会忍不住。
比如说我给他的组合里面配了十个基金比较分散,结果肯定是好的。但是他可能三个月一看,十个里面,这三个赚了10%,赶紧他就赎了;过三个月一看,里面七个,又三个赚钱了,他又赎了。过半年一看,又有两个赚钱了,他又赎了。最后他可能拿了两个亏钱的,并且这两个可能是过去我们大的组合里面的某一部分资产,只是作为大组合的一部分,破坏掉做整个资产配置的效果和意义,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
所以从历史科学的数据统计来看,我们还是让客户买一篮子的基金,由专业的投资经理来帮客户选资产选基金,选择时机多配还是少配,这样子客户才能够享受到整个市场发展的好处。
选基金经理要德才兼备,定性定量相结合
猫头鹰:您怎么把定性定量结合起来,更重视定性还是更重视定量?定性和定量重点看一些什么?
邓炯鹏:我觉得定量和定性都是我们的技术和方法。归纳起来选基金,或者基金公司,核心的一句话是选德才兼备的。
所谓“德”,就是价值观要正。我们是代客理财,是有信托责任的,我们接受了客户的信任和资金,它不是账面的游戏和数字。我们给客户产品运作一段时间以后,达成阶段的目标给客户返还资金的时候,盈利与否都是能够影响到客户的生活的。他的生活品质能不能得到改变,其实跟我们的表现很相关。所以我会把“德”作为选基金经理很核心的要素。
而所谓“才”,就是要有能力帮我们赚钱。市场现在合并代码之后,已经有7000多个公募基金,如果分开代码是超过1.1万个。这比现在不到4200个的股票要多得多。在一万多个代码背后,是2000多个基金经理。如果去调研,这种跟踪会挂一漏万,所以定量是基础。
我们通过定量系统把全市场的基金全覆盖,通过过去的盈利、回撤等指标,做一个排名以后,可以自上而下来分配我们的精力。在定量的基础上,我们再去研究这些基金经理,去做访谈、研究和分析。
另外,“才”这方面,我们看到的净值和业绩,只是结果。未来还会不会表现好,其实这里面涉及到艺术层面的范畴了。这就需要对重点库里的基金经理,保持一定频率的跟踪。跟他交朋友,我们要看他是不是能够持续不断的进化。因为这个市场在变化,企业家和企业也在不断的进化,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科技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一位比较资深的投研人员,没有保持与时俱进开放的心态,他有可能赢得过去,但是未必能够赢得未来。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我们自己持续的进化需要提出的要求。
用核心+卫星的策略构建基金组合
猫头鹰:如果一个组合选10-20个基金,怎么去匹配不同风格的基金?从什么角度去思考?具体会选哪几类?
邓炯鹏:我们认为,FOF基金经理的优势是做好大类配置,寻找有胜率的投资方向,并且找不同领域的优秀基金经理来落地,而不是找一群过去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来组团销售。
我们会用“核心+卫星”策略来构建组合。核心品种,是风格比较均衡、具有较强的选股能力、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作为我们的底仓。战术品种,则风格多样化,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
我们会划分不同风格、不同策略、不同资产(或细分领域)的基金,从中通过量化筛选、定性去劣的方式,构建我们的基金池。我想,能一起合作的基金经理可能有不同特点,但共同点是: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勤奋进取、并且在某些领域处于业内领先的水平。
猫头鹰:如果一只基金某个阶段表现不好,该如何去做考虑呢?
邓炯鹏:表现不好只是表象,要考虑表现不好是策略的问题还是市场风格的问题。如果是市场风格的问题,存在风格轮动回来的可能,就可以考虑坚守;如果是策略本身出了问题,那就是真的不好。
猫头鹰:对于每个市场热点都把握得很准的基金经理,是怎么看的呢?
邓炯鹏:把握很准肯定很厉害。但半开玩笑的说,如果胜率能一直这么高,我们认为是不需要上班当公募基金经理的,反而会让我们担心他工作岗位的稳定性。
把握热点本质上就是把握资金流向、把握趋势,我们还是倾向在组合的卫星部分参与,核心部分还是要看选股,看公司的发展创造的内在价值。
调研基金经理要有针对性
猫头鹰:与基金经理聊哪些问题,可以一针见血的了解基金经理的才能?
邓炯鹏:需要有针对性,基金经理的才能很多样化,擅长自下而上选股的,也有侧重领域的如医药、消费、半导体等,也有擅长自上而下的。
选择自下而上的经理其实对FOF基金经理的要求比较高,我们需要对具体行业、领域有一定认识,深入到具体的行业、具体的公司层面,用具体的案例去界定基金经理的理解力。
对自上而下的基金经理,我们侧重回溯他过去重大时点的投资逻辑,判断是不是合理和可复现。
猫头鹰:定性调研股票基金经理,要不要去判断基金经理的持仓未来是否会涨?是否会和资产配置策略相匹配?还是不做判断,而是全部交给基金经理去做判断?
邓炯鹏:这两者都是可以的,取决于我对这个基金经理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区分全能型基金经理和工具型基金经理。
有的基金经理有固定的偏好和风格,比如就喜欢弹性高的成长股,无论涨跌都很坚持;也有基金经理喜欢低估值策略。这些都是很好的工具型产品。至于策略的短期有效性如何(未来是否会涨),这是持有人的工作,基金经理不会帮你做判断。
另外一些基金经理比较全能,持仓看有时是成长、有时是价值,他有自己的一套投资逻辑。只要这套逻辑是成立的且符合我的产品定位,那么可以全交给基金经理去判断。
猫头鹰:什么类型的基金经理是肯定不会放在组合里的?
邓炯鹏:净值表现好坏不能用来对基金经理下结论,因为还受到市场风格、公司制度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
基金经理的策略要完全发挥效果,需要的条件很多:一个是考核制度能不能匹配他,会不会因为短期表现不好而“下岗”或者被干预;第二个他对投资纪律的坚持如何,我们看持仓,他是不是完全按照逻辑做的决策,还是中途受到其他诱惑而改变了;第三,他的策略是不是考虑周全,是只考虑顺风期还是连逆风期如何操作也都想好了。
里面第二和第三点都是我们很看重的。
还是如上文说的,能一起合作的基金经理可能有不同特点,但共同点是: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勤奋进取、在某些领域处于业内领先的水平。反之,则不会放在组合里。
管理人需要专业地分析投资标的、冷静地阅读市场情绪
猫头鹰:大类资产配置上的考虑是怎样的?
邓炯鹏:大类资产配置包含趋势和估值两个方面,做配置决策需要先明确自己的决策维度。短期配置时判断趋势更重要,长期配置时判断资产在当前估值下的内在价值更重要。
我们基本是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去做大类资产配置,7%的国债价值高于2%,而且国债也不会涨到天上去,7%的时候多配债,2%的时候少配债,这就是基础的债券价值投资。股票我们会根据估值水平和债券进行比较,做一道选择题,股票性价比占优就多配,股票性价比没优势就少配一些。
FOF其实很适合没有太多理财经验的投资者。比如说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们没有专业能力,我们去点菜,我们自己喜欢的菜,也未必是这个饭店能够做得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面,点一个套餐,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
猫头鹰:您对于择时有什么看法?
邓炯鹏:资管行业不强调择时,是因为这是一件高度专业才能做、并且经常会犯错的工作,每次择对的人永远是少数。面对个人客户,长期不择时持有好资产是最容易理解、胜率更高的标准解决方案。但作为客户金融理财服务机构,何时多买、何时少买是需要回答客户的问题之一。
大家对择时是有既定印象的,觉得这是一个不能创造超额收益的事情。我们认为作为管理人需要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是需要对明显出现泡沫的投资标的进行减仓、对明显出现投资价值的标的进行加仓。相比“择时”二字,专业地分析投资标的、冷静地阅读市场情绪,以能否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决定仓位,这可能更贴近我们的实践。
对于投资,似乎择时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的词,大家一讲投资普遍会讲巴菲特、价值投资。大家都说巴菲特不择时,可是为什么在1969年巴菲特将自己的私募投资公司清算后,将资金分配给股东,说明巴菲特对投资时机也是做判断的。
资产配置式的基金组合,是匹配广大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更好载体
猫头鹰:对于爆款基金怎么看?
邓炯鹏:大约2017年起,以“一日售罄”乃至首发日比例配售为主要特征的所谓“爆款基金”现象开始出现。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和权益市场持续走牛,权益基金收益持续领先同期股指,2020年更可谓净值型产品元年,“爆款基金”现象络绎不绝。
一方面看,“爆款基金”是合理的现象。从供给侧看,公募基金从1998年诞生至今,行业已经诞生一批有实力、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过去,受制于影子银行时代约定收益产品对净值型产品的挤压和财富管理端整体尚处于对净值型产品的初步尝试阶段,业绩叫好的基金经理却未必能取得叫座的成绩。从需求侧看,2020年起一大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将资产配置重心逐步转移到公募基金。因而,金风玉露一相逢,明星基金经理领先的基金迅速成为了爆款。
而“爆款基金”现象的蔓延,让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规模快速以单位乃至双位倍数的速度增长。规模的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达到了自身管理边界而开始选择限购。在客户资产配置转移向净值型产品的大潮下,络绎不绝的客户资金将逐步转向基金管理人推出的中生代、新生代基金经理。
全市场公募基金已经将近8000只,产品选择比从4000多个股票中选择更难。近年的“爆款基金”现象让大量新进入公募基金的投资者获得了一种购买“明星基金”的指引,降低了投资难度,一部分客户将2019/2020年连续两年40%+的权益基金收益率当成了正常的收益。这些认知行为,为投资者实现长期收益埋下了隐患。从本质看,投资者投资的是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比行业整体要更加优秀,因此资本市场长期提供了比GDP更高的收益可能,但收益率难以长期大幅超越GDP增长。同时,“爆款基金”在过去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实现了超越同业的收益,但隐含的是投资的资产也处于一个阶段的估值相对高位。展望未来,也存在市场风格变化单一资产出现价格轮动、市场估值周期波动、投资经理认知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等风险。
巴菲特以年化20%左右的长期收益率,成为世界前十的富豪。一顿午饭拍卖价百万美元级别的股神,恰恰说明的是稳健的复利增长是多么宝贵,以及优秀投资家的稀缺。我们希望投资者寄托了无数希望的众多“爆款基金”能实现老百姓获得投资收入的梦想。但美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的是,最终,资产配置式的基金组合(FOF、基金投顾服务),才是更好的匹配广大投资者理财需求的载体。
2021年要降低预期收益,通过核心+卫星的策略构建组合
猫头鹰:如果让你在春节后做一个组合搭配的话,你在构建组合过程中会使用什么策略呢?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是怎样的?股票风格大概会倾向哪些东西?
邓炯鹏:要解决2021年的一个问题,因为2019、2020都是大年,要降低收益预期,做好再平衡,选择偏稳健的基金产品,拉长持有期。
2021年是一个价值成长的市场,偏价值,这只是自己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们会根据组合对权益产品的限制来定资产配置的“锚”。然后采用“核心+卫星”的结构配置资产。
(1)核心:我们认为未来有长期的结构性牛市,关键在于找到好的企业,因此会选择选股型的基金经理。
(2)卫星:如果出现清晰的板块性、行业性机会,我们的战术仓位会参与交易实现绝对收益,所以不会经常拿着,只是整个产品管理的一部分。
猫头鹰:目前估值偏高,如果有下调就会适当建仓,但是如果一直不调呢,该怎么建仓?
邓炯鹏:当前市场结构分化比较严重。我们认为,盈利主要源于优秀企业的成长、但优秀企业业也需要有面向未来的合理的估值,当前这些热门标的如一直不调整,我们会考虑少量参与。盈利还源于价格低于价值时的均值回归,在一个机构分化严重的市场,挖掘这些机会可能是未来一个阶段比较稳妥的方式。最后,卫星仓位可以不断以绝对收益角度参与交易。
(本文已获得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授权转载)
免责声明
本文所刊载内容仅供参考,不应赖以作为预测、研究、宣传材料或投资建议。本文所采用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来自本公众号认为可靠的来源,但本公众号并不保证和承诺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的原创性、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亦不会为其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可能包含某些前瞻性陈述,前瞻性陈述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本公众号声明,无论是否出现最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它情况,本公众号均无义务对任何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或修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